古人常說「多事之秋」,秋天,到底哪些事情多?

2022-09-11     有畫說藝術

原標題:古人常說「多事之秋」,秋天,到底哪些事情多?

一年四季各有不同的風景,春花秋月,冬雪夏蟬,不知道你最喜歡的是什麼季節呢?對我來說,我更喜歡秋季。

秋天,是稻穀豐收的喜悅季節,也是草木枯黃萬物凋零的季節,我喜歡它的秋高氣爽,也喜歡它的蕭瑟意境。

也有人不喜歡秋季,因為自古就有「悲秋」的說法,秋天總是給人太多悲傷的感覺,比如杜甫就在詩中感慨: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就連「愁」字的寫法也是「心上秋」,「心」字上面一個「秋」字就組成了「憂愁」的「愁」字;同時,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當中,秋,往往藏著或多或少的一些負面情緒,比如有兩個非常著名的成語:「秋後算帳」和「多事之秋」。

古時候的刑罰一般集中在秋冬季節,有秋後問斬的法令制度,所以後來就有「秋後算帳」的說法。另外還有一個著名的成語:多事之秋。秋天,到底有哪些事情比較多呢?

多事之秋,主要是指事情變故很多的時期,並不一定特指秋季,但是,古人在造字和造詞時,並不會無緣無故就把多事的季節強安在秋季頭上,不然怎麼不說「多事之夏」或者「多事之冬」呢?

所以,按照字面意思來理解「多事之秋」,一定也是符合客觀事實的,那麼「多事之秋」,到底哪些事情多?我們可以來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有人說既然是秋季,那當然最忙的就是秋收,古人說「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時」,中國歷來是一個農業大國,一年四季各有分工,只有把握住每個季節,老百姓才能吃飽肚子。

秋季,自然就是以「收」為主,當農作物成熟以後,就要及時收割處理,光是秋收這件事,就讓秋季被譽為是一年當中的「大忙季節」。

除開秋收以外,秋季還有一件事比較忙,古人說:天有四時,王有四政。天有四時,就是指春夏秋冬。王有四政,就是說朝廷施政也要順應天時,春天適合慶典,夏天適合賞賜,秋天適合處罰,而冬天則適合行刑。

剛才我們也說到「秋後問斬」和「秋後算帳」,秋收以後,老百姓開始清閒下來,這個時候,朝廷就忙著公開處罰犯人,老百姓都有空來看熱鬧,這就是古時候秋季第二忙的事情。

多事之秋,秋季除了秋收和「秋後問斬」以外,還有第三忙的事情,那就是讓老百姓最害怕的——戰爭!因為秋收過後,老百姓的穀倉都堆滿了糧食,而且勞動力也閒了下來可以徵召入伍。

糧草充足、兵強馬壯,所以秋季最適合發動戰爭;而對於北方的游牧民族來說,選擇秋季南下掠奪,也正是時候,所以我們看一看歷史就知道,如果想要打仗,古人一般都會選擇在秋季發動戰爭。

戰爭一旦爆發,就必定有一方陷入危機當中,因此又叫「危急存亡之秋」,這是諸葛亮《前出師表》的一句名言,比如曹丕篡漢就發生在秋季,公元220年的十月份,曹丕逼迫漢獻帝禪位,東漢滅亡。

翻開歷史就可以看到,秋季,對老百姓來說往往多災多難,而對於國家而言,秋季往往是內憂外患,這也就難怪古人要把秋季說成是「多事之秋」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8f28e73b4ea3777a40dd88cacfb8a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