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衛視:《新華字典》啟民智 昌明教育耀中華

2023-12-24     商務印書館

原標題:湖南衛視:《新華字典》啟民智 昌明教育耀中華

教育是一個國家的根基,識字則是國民文化素養的基礎。2022年,我國的文盲率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80%下降到2.67%,這一歷史巨變的背後,一本小字典功不可沒,它就是《新華字典》。今天,《新華字典》已經走過了整整70年,印行超6億冊,是全世界最暢銷的書。一部《新華字典》陪伴了幾代國人開蒙啟智,記錄著一個國家前行的腳步。而在這背後,一代代語言學大家推敲琢磨,一批批學者、編輯潛心修訂,共同為中國的教育和文化事業貢獻著一「典」之力。

83歲的韓敬體,曾擔任中國社科院語言所詞典編輯室主任,與辭書打了近60年的交道。

從東漢許慎編著的《說文解字》,到清代以舉國之力編纂的《康熙字典》,中國古代的字典不在少數。然而,艱深晦澀的文言訓詁,為普通百姓識文斷字築起了高牆。

中國社科院語言所 詞典編輯室原主任 韓敬體:比如「跳躍」的「躍」,「躍,跳也」,這樣注毛病就很大,你「跳」注「躍也」,「躍」注「跳也」,這樣注這叫「互訓」,等於沒注。

北京大學燕南園63號,是著名語言學家魏建功的舊居。

1948年10月末,人民解放軍包圍了國民黨軍傅作義部防守的古都北平。城外炮聲隆隆,而在魏建功的家中,幾位北大學者卻在討論著如何編纂一本字典。參與者金克木後來回憶:「城外傳來的炮聲仿佛給我們打節拍。我們不會別的,只能咬文嚼字。談論字典等於談論中國的前途。」這本事關「中國前途」的字典,就是後來的《新華字典》。

中國社科院語言所 詞典編輯室原主任 韓敬體:北大中文系主任魏建功教授,他在解放前夕就跟幾個教授商量要編一種新型的字典,這就是《新華字典》的起因。解放以後,當時正好葉聖陶他是(出版總署)副署長了,(就)找到魏建功讓他編這個字典。

「夜間,建功來。渠(他)謂於字典詞典頗有雄心」。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可國民文盲率高達80%以上,成為各行各業建設的「攔路虎」。1950年8月,在時任出版總署副署長葉聖陶的推動下,新華辭書社正式成立,寓意「新的中華」,魏建功任社長,開始組織學者編纂

中國社科院語言所 詞典編輯室原主任 韓敬體:新華辭書社成立以後,大概是物色了七八個人,後來又增加(到)十來個人,搜集了30萬張字詞卡片,用了三年時間編這個《新華字典》。

1953年12月,《新華字典》出版面世。這是中國第一本完全以白話釋義,用白話舉例的現代漢語字典。葉聖陶評價:「一義一例,均用心思。深入淺出,誠大非易事也。」

在《康熙字典》中,對「雞」的注釋是:「知時畜也」,而《新華字典》的釋義是:「家禽,公雞能報曉,母雞能生蛋」。

這樣一部通俗易懂的小字典,伴隨著新中國的掃盲運動,走進街頭巷尾、田間地頭。字典還配了300多幅插圖,從動物、植物到各種農具、機械,一應俱全,成為普及知識的小型百科全書。

商務印書館副總編輯 余桂林:《新華字典》在我們沒有字典工具書的情況下,它幾乎是無所不能,從最基礎的識字到我們日常生活的一些知識的掌握,到更深一點的這種文化教育都起到了作用。

1956年和1957年,《新華字典》的編纂和出版工作分別轉由社科院語言研究所和商務印書館承擔。

上世紀六十年代,《新華字典》的修訂發行工作一度中斷。1970年春天,全國中小學辭書奇缺。周恩來總理得知後,指示重新啟動《新華字典》修訂。魏建功的學生、北大中文系教授安平秋,參與了當年的修訂。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安平秋:很快就組成了一個工作班子。(北京大學)文科的許多系抽調老師集中到北大的32齋,組成一個字典組,修訂《新華字典》。

當時,修訂組列出的修改意見多達400餘處。周總理親自聽取彙報,提出「小改以應急需」的原則,最終確定只修改64處。一年後,1971年版《新華字典》出版,創下了發行量超過1億冊的紀錄。

《新華字典》平均不到5年就要修訂一次。王楠是最新版《新華字典》的主持人之一。

中國社科院語言所 《新華字典》編輯室原主任 王楠:我是1995年上半年來語言所,詞典室有個傳統,就是年輕人來了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那麼回信我覺得現在回過頭來想,是特別好的一個學習機會。

讀者,始終是《新華字典》的生命源泉。曾經有一位江西農民來信指出,1979版《新華字典》里「蓮」的插圖很奇怪:一個節上三根莖。他說,自己種蓮多年,從來沒見過。辭書修訂者經多方調查求證後,在下一版《新華字典》中改正了過來。

中國社科院語言所 《新華字典》編輯室原主任 王楠:每一版的字典的修訂,都有很多讀者的意見在裡頭。《新華字典》幾十年走下來,它取得的一些成就,和讀者的關心愛護是分不開的。

小字典見證了時代變遷,服務著社會民生。

伴隨著改革開放,八九十年代的《新華字典》大量收錄了經濟、法律、技術類詞彙。進入21世紀,《新華字典》增補的新詞里出現了「克隆」等熱門詞彙。最新版《新華字典》已有電子版,並增添了100多個新詞,「初心」、「點贊」、「網購」等鮮活的詞彙,展示著新時代新氣象。

中國社科院語言所 《新華字典》編輯室原主任 王楠:現在的小學生們(處在)成長階段,我們特別注重從正面去引導他們。《新華字典》篇幅有限,傳統節日、二十四節氣,在書後面專門附了一個表,我們把傳統(文化)的精華濃縮在這裡頭。

2016年,《新華字典》全球發行量達到5.67億冊,榮獲「最受歡迎的字典」、「最暢銷的書」兩項金氏世界紀錄。這本暢銷書的定價始終遵循「豬肉定律」:1957年的《新華字典》定價是1元,1998年定價11元,2020年定價19.9元,總是與同期一斤豬肉的價格相近。

今天,我們跟宋老師一起繼續了解《新華字典》。

河南新野縣袁莊小學的孩子們今天拿到了商務印書館捐贈的新版《新華字典》。73歲的孟素琴從事語文教學40多年,每次捐贈活動她都會搶著來當志願者。

記者通過調查發現,該校一至六年級每個班有字典的學生為3到10人。

2011年底,一則中西部貧困地區中小學生缺字典的新聞報道引發社會關注。第二年,《新華字典》被納入「國家免費提供教科書」範疇,截至 2020 年,農村地區近2億孩子用上了正版《新華字典》。

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中語室原主任 孟素琴:字典,在一個人的求學階段,它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字典字典,漢字之典,你作為一個中國人,你要學習中國文化,你要了解中國歷史,你要去接受漢字記錄下來的我們民族祖先留下來的瑰寶,你不認識漢字,你不熟悉漢字,這一切都無從談起。

有八個字誰發現了?

昌明教育、開啟民智。

課堂上,孩子們發現,《新華字典》的封底寫著「昌明教育、開啟民智」八個大字。它源自愛國實業家張元濟的一首詩:「昌明教育平生願,故向書林努力來。此是良田好耕植,有秋收穫仗群才」。

2020年第12版《新華字典》,專辟一頁向葉聖陶、魏建功等第一代編纂者致敬。

70年來,《新華字典》始終堅持著「大家編小書、小書為大家」的優秀傳統。一批批編纂、校對、出版工作者甘守寂寞、耕耘不輟,潛心鑽研、字斟句酌,與時俱進、持續創新。

正是這些品質鑄就了《新華字典》的典雅氣質和文化使命:它的誕生飽含著中國文化工作者教育強國、文化興國的夙願,它的普及伴隨著一代代中國人追求知識、建設祖國的奮鬥,它的發展也將繼續在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書寫下文化繁榮興盛的嶄新篇章。

中國社科院語言所 《新華字典》編輯室原主任 王楠:《新華字典》還有外文版、民族版,是民族團結的紐帶,對外宣傳中國文化的橋樑,小字典大作用、小字典大文化。

中國社科院語言所 詞典編輯室原主任 韓敬體:《新華字典》寄託著我們幾代人的心血,我們一定要很珍視它,認真地不斷地修訂,反映語言的發展,反映人民的語言生活,不斷地向精進的方向前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675cc0fc5fb30d5fa5deab8c7885ed1.html








閱讀非洲

202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