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期,廣東設省時有十三府一州,各為哪裡?

2022-08-18     仲安筠

原標題:明朝初期,廣東設省時有十三府一州,各為哪裡?

廣東省,位於我國大陸最南端,瀕臨南海,與福建、江西、湖南、廣西等四省區相鄰,同海南省隔瓊州海峽相望,省會為廣州市。廣東歷史悠久,其古為百越,秦始皇平定嶺南後納入華夏版圖,因處於古廣信之東而得名,兩宋時曾設廣南東路(路,宋金時一級行政區,相當於省),明初正式設省。經過兩千多年的移民、開發,廣東已經不僅形成了獨特的嶺南文化,現在也是我國經濟歷史最強的省份。

現在,廣東省共有二十一個地級市,是我國地級市最多的省份,而在明朝初廣東建省之初(洪武二年,1369年),廣東轄區較今廣東大的多,其共轄有十三府一直隸州,分別為廣州府、韶州府、南雄府、惠州府、潮州府、肇慶府、德慶府、高州府、化州府、雷州府、廉州府、欽州府、瓊州府及連州直隸州。

廣州歷為廣東政治、文化中心,兩宋為廣南東路路治廣州,元為江西行省廣州路,洪武元年改為廣州府,洪武二年廣東設省後廣州府為廣東省治所,附郭為南海、番禺兩縣。廣東設省時,廣州府轄南海、番禺、東莞、增城、香山、新會、清遠等七縣,不久連州(領本轄及連山、陽山兩縣)屬之,後又增領順德、新安、三水、龍門、新寧、從化等六縣,明末時共1州15縣。

韶州府,元朝時為江西行省韶州路,洪武元年改為韶州府,洪武二年廣東建省時韶州府轄曲江、仁化、樂昌、英德、翁源、乳源等六縣,府治曲江縣。南雄府,元為江西行省南雄路,洪武元年改為南雄府,洪武二年廣東建省時轄保昌、始興兩縣,府治保昌縣。

惠州府,元朝時為江西行省惠州路,洪武元年改為惠州府,洪武二年廣東建省時惠州府轄歸善、博羅、龍川、海豐、河源、長樂、興寧等七縣,府治歸善縣。惠州府後又增領長寧、永安、和平、連平等四縣,明末連平縣升為連平州,領本轄及河源、和平兩縣,此時惠州府領1州10縣。

潮州府,元朝為江西行省潮州路,洪武元年改為潮州府,洪武二年廣東建省時潮州府轄海陽、潮陽、揭陽、程鄉四縣,後又增領饒平、惠來、鎮平、大埔、平遠、澄海、普寧等七縣,到明末共轄11縣,府治海陽縣。

肇慶府,元朝為江西行省肇慶路,洪武元年改為肇慶府,洪武二年廣東建省時肇慶府轄高要、四會、新興、陽春、陽江等五縣,府治高要縣,後德慶州(領本轄及封川、開建兩縣)來屬,後又增領高明、開平、恩平、廣寧四縣,到明末時共轄1州11縣。

德慶府,元為江西行省德慶路,洪武元年改為德慶府,洪武二年廣東設省時德慶府轄端溪、封川、開建、瀧水等四縣,府治端溪縣。洪武九年,德慶府降為德慶州,省附郭端溪縣,州直領其地,德慶州為散州,隸屬於肇慶府。

高州府,元為湖廣行省高州路,洪武元年改為高州府,洪武二年先屬廣西行省後為廣東行省所轄,此時高州府領茂名、電白、信宜等三縣,後又增領化州(領本轄及吳川、石城兩縣),到明末共轄1州5縣。化州路,元為湖廣行省化州路,洪武元年改為化州府,洪武二年屬廣西行省,同年屬廣東省,此時化州府轄石龍、吳川、石城三縣,洪武七年改為化州直隸州,並省石龍縣入州,洪武九年廢州為化縣,屬高州府,洪武十四年又升為高州府所轄散州化州,領本轄及石城、吳川兩縣。

雷州府,元為湖廣行省雷州路,洪武元年改為雷州府,洪武二年先屬廣西行省,後為廣東省所轄,此時雷州府府治海康縣,領海康、徐聞、遂溪三縣。瓊州府,元為湖廣行省瓊州路,洪武元年改為瓊州府,洪武二年屬廣西行省,同年改屬廣東省,此時瓊州府轄有今海南島全部,府治瓊山縣。

廉州府,元為湖廣行省廉州路,洪武元年改為廉州府,洪武二年先屬廣西行省後為廣東省所轄,領有合浦、石康兩縣,府治合浦縣。欽州府,元為湖廣行省欽州路,洪武元年改為欽州府,洪武二年屬廣西行省,後為廣東行省所轄,領有安遠、靈山兩縣,府治安遠縣。此後,欽州府、廉州府均曾降為直隸州、散州,後廉州府復設,領有合浦及欽州(領本轄及靈山一縣),共1州2縣。

連州直隸州,元為江西行省桂陽直隸州,且有連州直隸州寄治,洪武二年省桂陽州入連州,廣東設省後連州直隸州為省直轄,同年連州省入連山縣,連山縣屬韶州府,洪武三年省連山縣入陽山,洪武十四年連州復設,領本轄及陽山、連山兩縣,為廣州府所轄散州直至明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5f3f6c3de3991dce46bc76b40a67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