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便的時候,尿完都有觀察自己小便的習慣,這是個很好的習慣。小便是人體代謝產物,通過觀察小便的情況,可以預知身體的健康狀況。正常情況下,尿液是淡黃色或者透明的顏色的,若尿液是這個顏色,說明腎臟應該是比較好的,沒有什麼大問題。可是有些人發現,自己的尿液經常的發黃,很多人看到尿液發黃,就會認為是出現問題了。那麼尿液發黃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真的是出現問題了嗎?
尿液經常發黃,是怎麼回事?
尿液經常發黃,並不一定是腎臟出現問題了,引起尿液發黃的原因有很多,經常尿液發黃,可能和以下幾種情況有關。
有不少人,有憋尿的習慣,總是會等到尿憋不住的時候才會去排尿,這樣你排出的尿就很有可能是黃的。當我們憋尿的時間長了,尿液會在體內濃縮,本來不黃的,憋的時間長了會變得越來越黃。憋尿是個很不好的習慣,憋尿的時間長了,是有可能會引起腎臟出現問題的,所以有憋尿習慣的人,一定要把憋尿這個習慣儘早的改掉。
尿液的顏色和食物顏色有關,當我們吃了一些富含胡蘿蔔素的食物,比如胡蘿蔔、南瓜和橙子等,這些食物經過代謝之後,會加深尿液的顏色,使得尿液的顏色變得明顯的發黃。不過這是正常的,你不需要擔心。其實不僅是吃胡蘿蔔這種食物,若你吃了顏色比較重的食物,比如火龍果,你的尿液的顏色還會變紅,這都是正常的。當你發現你的尿液顏色發生了變化,你要先想想看,是不是自己短時間內吃了一些顏色比較重的食物。
尿液的情況和飲水量有著直接的聯繫,若你平常喝水喝得比較少,一天喝不足1000毫升的水,那麼你的產尿量就會比較少,尿液就會比較濃縮,尿液的顏色變黃。相反,若你喝水喝太多,尿液的顏色會變成透明的。總之,我們為了正常排尿,需要攝入足夠量的水,一天起碼要喝1500毫升以上的水,才不會讓尿液的顏色顯得特別的黃。
飲食習慣也會影響尿液的顏色,若你平常總是喜歡吃辛辣刺激的食物,生冷寒涼的食物,高油高脂的食物等等,這樣你體內的環境就會偏酸,尿液的顏色就容易變黃。
膀胱是儲存尿液的地方,膀胱出現了問題,比如說有了炎症,那麼尿液的顏色會變黃。不僅尿液的顏色會變黃,排尿的時候還會有刺痛感,會出現尿頻、尿急等異常情況。
肝臟出現問題的時候,尿液也會變成黃色,並且黃色的會非常明顯,變成一種深黃色。肝臟出現問題時,除了尿液會變黃,眼白也會跟著變黃,並且身體還會出現噁心、右腹出現隱隱約約的疼痛等情況。
當然,尿液發黃也有可能是腎臟出現問題了,腎臟是形成尿液的地方,尿液的顏色的異常是有可能是腎臟出現問題所致的。腎臟出現問題,不僅尿液會發黃,尿液中還會有大量的泡沫,尿液味道會變得異常的刺鼻、尿液變得異常渾濁,並且還會出現無尿少尿或者多尿的情況。
所以說,若你發現你的尿液,只是單純的偏黃,身體也沒有其它不適,排尿的時候,身體也沒有什麼異樣的感覺,那麼你的尿液發黃多半是飲食或飲水等生理性因素引起的,不需要太過於擔心。
若你發現自己尿液發黃,不光發黃,還有泡沫或雜質,並且排尿的時候身體有明顯的異樣感,平常身體還有諸多的不舒服,這才說明是腎臟或者是身體其它地方出現問題了,需要儘早的查明原因。
綜上,當看到尿液發黃,別直接簡單粗暴地認為是腎臟出現問題了,其實可能性有很多,不要自己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