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管走到哪一步,總得找點樂子,想一點辦法。是的,美食就是我找的樂子,想的辦法!小談食刻和你一起認真對待吃下的食物!
導讀:
小暑和大暑之間,會迎來三伏天中的初伏,也稱之為頭伏和入伏。入伏以後,我們將會度過一年當中最炎熱的40天,此時我們在飲食上一定要多加註意,多喝點湯,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從而達到降暑去熱的目的。三伏天喝什麼湯比較好呢?
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講究,比如「入伏酸梅湯,出伏蓮藕湯」。
這句話很好理解,入伏的時候,要給家人煮一碗酸梅湯喝,等到出伏的時候,則要準備給家人煮一碗蓮藕湯。這話是有道理的,入伏的時候,天氣變化比較大,人很容易沒有胃口,如果是吃得太油膩,也不好消化,此時就需要多喝一點酸梅湯,到了末伏,差不多就已經是立秋過後了,進入了秋天。
俗語有云:「荷蓮一身寶,秋藕最養人」,
說的其實就是秋天的藕,剛好符合時令,吃的話可以起到滋補的作用,所以到了出伏,記得給家人煮一碗蓮藕湯。
7月16日是入伏,入伏要喝酸梅湯,那酸梅湯怎麼做,咋吃,我們接下來一起來了解一下。
說到酸梅湯,第一反應就會想到北京,老北京人,夏天喝酸梅湯,冬天吃糖葫蘆,那是標配,不管是貧窮還是富有,人人都可以享受到。
記得在徐凌霄《舊都百話》中記載:「暑天之冰,以冰梅湯為最流行,大街小巷,乾鮮果鋪的門口,都可以看見「冰鎮梅湯」四字的木檐橫額······望梅止渴,富於吸引力」。
這裡說的冰梅湯,指的就是酸梅湯。
入伏【桂花酸梅湯】的製作方法
主料:烏梅、山楂、甘草、紫晶棗
輔料:冰糖、桂花
第1步:煲湯的鍋沖洗乾淨,然後把烏梅還有山楂放進去,放進去之前,記得清洗乾淨,搭配的量大概是1:1。
第2步:鍋中注入適量的清水,說的量也不要太多,一般的話在1L水左右,這樣適合1~2人喝,完全沒有問題。
第3步:我用的是養生壺煮的,大概需要燉煮1個小時30分鐘以上,燉的時候記得把裝有甘草的包放進去,然後一起煮。
第4步:煮好以後,我們把冰糖放進去,這個量按照自己喜歡的甜度來選擇,喜歡吃甜的可以多放一點,不喜歡吃甜的話,可以少放一些。
第5步:最後我們把煮好的桂花放進去,這樣一道非常簡單又降暑的桂花酸梅湯就製作完成了,簡單又好喝。
【食刻說】
「入伏酸梅湯,出伏蓮藕湯」,7月16日就入伏了,這道桂花酸梅湯記得提前收藏,它的味道酸甜可口,夏天不想吃飯的話,喝了它既可以起到降暑的作用,同時心情也會更加的舒暢,去除燥熱的效果也非常好。
【本文由「小談食刻」原創,圖片均由本人拍攝。未經許可不得刪改、盜用,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