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曾敗於四代機?官媒暗示:飛彈數次脫靶被對手抓住機會反殺

2024-10-13     利刃號

世界上沒有絕對無敵的武器,哪怕是殲-20。作為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先進的戰鬥機,殲-20被許多軍迷都寄予厚望,但同樣也是許多對手重點研究的目標,如果只是仗著性能優勢就自以為高枕無憂,那麼在戰場或者演習場上肯定會陰溝裡翻船的。最近官媒就發文暗示:殲-20曾在一場演習中被對手抓住機會「反殺」。

10月10日,解放軍空軍官方帳號發表了一篇題為《「空軍紅色地標巡禮」第十站:走進「杜鳳瑞中隊」榮譽室》的文章,對這支戰功卓著的英雄部隊進行了專題報道。作為空軍的王牌部隊之一,已經改編為「杜鳳瑞大隊」的這支空中勁旅,名氣雖然沒有「王海大隊」響亮,但是作戰勇氣與技巧卻絲毫不遜於兄弟部隊,每名飛行員都把每一次升空當成戰鬥,把每一次任務當成砥礪血性膽氣的「磨刀石」,該大隊先後有4人勇奪「金頭盔」,3人摘得「金飛鏢」。

而作為一線的王牌部隊,「杜鳳瑞大隊」的裝備這幾年也在快速更新換代,在2007年對該部隊的報道中,「杜鳳瑞大隊」裝備的還是殲-11A戰鬥機,2018年開始換裝殲-16多用途戰鬥機

而在10月10日的報道中,官媒透露了「杜鳳瑞大隊」在一次異性機對抗期間,與對手的機型存在代差。雖然官媒並未透露對手機型的具體型號,但是「杜鳳瑞大隊」當時無論裝備的是殲-11A還是殲-16,本質上都屬於四代機,國內能夠與之拉開代差的,就只有殲-20了。也就是說,這次「杜鳳瑞大隊」的對手,就是兄弟部隊裝備的殲-20。而能夠趕在「杜鳳瑞大隊」之前裝備殲-20的部隊,無一例外也都是戰功卓著的王牌部隊,「杜鳳瑞大隊」遭遇的是一場極為不利的苦戰。

然而面對極為不利的形勢,「杜鳳瑞大隊」可沒有束手就擒,畢竟在戰場上可沒有選擇對手的機會,敵人不會因為「杜鳳瑞大隊」裝備的是四代機,就只派出四代機出戰。所以「杜鳳瑞大隊」的對抗開始前,就一直在探討「破敵之策」,甚至連走路吃飯都在討論。雖然「杜鳳瑞大隊」對抗五代機的具體戰術並未公之於眾,但結果是「杜鳳瑞大隊」的飛行員憑藉著果敢潑辣的戰鬥作風和多變靈活的戰法,連續數次成功躲掉殲-20的攻擊,並在劣勢中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成功「擊落」對方。

從官媒透露出來的有限信息里,能夠得出以下結論:「杜鳳瑞大隊」這次打得很吃力,哪怕是事先做足了準備,在對抗期間依然處於劣勢,最後是險之又險的躲過了殲-20的數次攻擊,最後時刻才抓住了機會,成功「擊落」了殲-20。

由於殲-20目前並未公開裝備有機炮,因此可以判斷出,「杜鳳瑞大隊」駕駛的四代機,是連續規避掉了殲-20發射的數枚飛彈,最後逼近到一定距離後,雷達能夠鎖定殲-20,才有機會發起攻擊。並且這個機會是「稍縱即逝」,錯過這個機會很可能被殲-20反殺,或者被殲-20逃脫。

而殲-20在演習期間敗於四代機,並不是一件令人感到多麼意外的事情,因為這件事在國外已經發生過很多次了。第五代戰鬥機的研發時間始於上世紀80年代,美國獲悉蘇聯在研發蘇-27與米格-29之後,就針對性的啟動了「先進戰術戰鬥機」計劃,打從一開始,五代機就是朝著「四代機天敵」的目標發展的。

四代機在面對前幾代戰鬥機的時候,並不是性能全方位占優,比如米格-21、殲-8這些主打高空高速的戰鬥機,在高空往往擁有更好的加速能力與存速能力,米格-19這些早期噴氣式戰鬥機,在水平機動能力方面也不比四代機差。

因此在演習期間,經常會發生升級後的早期噴氣式戰鬥機,戰勝第四代戰鬥機的情況。比如美國與印度的空戰演習期間,米格-21曾戰勝過F-15。土耳其也使用升級後的F-4「鬼怪」戰鬥機,也曾在演習中戰勝過蘇-27。

但是五代機面對四代機的時候,卻是性能全方位占優,雖然四代機可以通過現代化升級,獲得不亞於五代機的先進航電系統,但是五代機所擁有的隱身優勢,卻是四代機沒辦法通過簡單的升級獲得的。因此哪怕是四代機與五代機擁有相同的航電與武器系統,依然是五代機能夠先發現並鎖定四代機,而四代機則需要到距離五代機非常近的距離(30公里左右),雷達才能發現五代機。這就讓五代機可以對四代機發起超視距攻擊,四代機卻沒辦法對五代機發起超視距攻擊。

而在速度方面,雖然五代機相比四代機在極速方面雖然並無提升,但是五代機大多擁有更高的巡航速度,基本都能進行超音速巡航。而四代機在不打開發動機加力燃燒室的情況下,基本只能進行亞音速巡航,這就導致五代機想離開交戰區的時候,四代機追不上,而四代機想離開交戰區的時候,卻逃不出五代機的手掌心。

哪怕是到了近距離格鬥階段,五代機也擁有類似光電分布式孔徑系統的現代化裝置,能夠實現無死角的觀察周圍情況,擁有比四代機更強的戰場感知能力,甚至還能依靠遍布各個方向的光電系統,實現越肩式攻擊。

所以四代機在面對五代機的時候,通常都處於全方面的被動挨打狀態。全球首款五代機F-22服役後,在美軍的內部演習中的表現可以用「碾壓」來形容,將F-15、F-16等一眾四代機打得潰不成軍,一度打出了1:144的恐怖交換比。如果按照這個比例來計算,美軍只需出動20架F-22,就足以全殲俄羅斯空軍了,對付一般的國家只需要出動個位數的F-22就夠了。

但是,五代機的「不敗神話」並沒有維持多久,由於F-22每次贏得都太輕鬆了,美軍開始有意在演習期間給F-22增加難度。比如規定被F-22「擊落」的四代機,只需要飛到規定空域外就能「復活」,然後重新加入到對抗當中,在面對多方位、多批次進攻的情況下,強如F-22這樣的五代機也會撐不住,最終被近身的四代機找到機會「擊落」。

後來在與外軍的演習期間,美軍對自己的五代機做出了更多的限制,有時甚至要求F-22攜帶一對副油箱,在降低隱身影響與機動性的情況下,與外軍的戰機進行對抗。因此在之後,五代機在演習期間敗於四代機之手的事情,逐漸多了起來,甚至還發生過T-38教練機、T-50教練機擊落F-22的案例。

因此殲-20在演習中被四代機擊落,並不一定是殲-20的表現不夠好,更大的可能是因為「導演部」為殲-20制定了更苛刻的條件,比如安排殲-20以少打多,或者是人為降低殲-20的飛彈命中率,甚至是幾種不利條件共同施加在殲-20身上。

官媒也在報道中提到了,「杜鳳瑞大隊」的四代機連續數次成功規避了殲-20的攻擊。殲-20肯定不會將四代機放到眼前才開火,因此四代機規避掉的攻擊,應該就是殲-20發射的霹靂-15遠程空對空飛彈了。雖說空對空飛彈在攻擊遠距離目標的時候,的確會因為動能不足而出現命中率明顯下降的問題,美軍的AIM-120飛彈就曾多次在實戰中出現被敵機規避掉的情況,但是霹靂-15也不太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因為霹靂-15採用的是雙脈衝發動機,在同一燃燒室內用阻燃隔熱層將每段裝藥有獨立的點火系統,然後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每段裝藥的點火時間,實現了對發動機工作過程中引入能力管理的機制。這樣就避免了飛彈發射前期,將所有固體燃料全部浪費掉的情況,而是留一部分在飛彈接近目標後重新點火,讓飛彈在遠距離外重新獲得足夠的動能,大大提升了飛彈在遠距離外的命中率。

所以想要在實戰中規避掉霹靂-15的攻擊,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更何況是連續數次規避,只能說是「導演部」給四代機「開掛」了,戰鬥機的機動性再強,也不可能強過動能充足情況下的空對空飛彈。

而且,四代機在實戰中哪怕成功規避掉霹靂-15的攻擊,也無法戰勝殲-20,因為在單打獨鬥的情況下,四代機連殲-20在哪都不知道,只能像無頭蒼蠅一樣亂飛,碰巧發現殲-20的機率非常低。而「杜鳳瑞大隊」的四代機,明顯是一邊規避來襲的飛彈,一邊往殲-20的方向衝刺。很明顯,這又是「導演部」給「杜鳳瑞大隊」的四代機「開天眼」了,讓四代機提前知道了殲-20的準確方位,這才讓四代機找到了攻擊殲-20的機會。

而且如果殲-20發現情況不對,完全可以利用超音速巡航的優勢,快速擺脫對手的追擊,無論是殲-11還是殲-16,都很難追上一心想要脫離交戰區的殲-20。可是殲-20卻眼睜睜看著四代機規避掉自己的全部攻擊,直到逼近到能夠鎖定自己的距離,這是任何一個正常飛行員都不會犯的錯誤,更何況現階段能夠駕駛殲-20的飛行員,無一例外都是王牌飛行員,更不可能犯這樣的錯誤。所以這很可能也是「導演部」給殲-20做出了限制,不允許殲-20飛出交戰空域,否則就會判負。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杜鳳瑞大隊」不僅裝備了普通的殲-16,還裝備了殲-16D電子干擾機。殲-16D通過電子干擾的方式,大幅降低霹靂-15的攻擊成功率,並擾亂殲-20對空情的感知,這就能讓殲-16找到接近殲-20的機會,實現反殺。

而無論是哪一種情況,四代機想要戰勝殲-20,都只能通過多機配合來實現,單槍匹馬挑戰殲-20必輸無疑,哪怕是「杜鳳瑞大隊」的「金頭盔」飛行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3c5e683f8a2f7c86e3aaf4041df633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