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戰神?還是惡魔?

2023-05-30     臨溪柚子

原標題:是戰神?還是惡魔?

白起,《戰國策》又稱公孫起,戰國時期秦國郿縣(今陝西眉縣)人。是戰國時代著名的軍事家、秦國名將、諸子百家中兵家的代表人物。

白起生活的時代,剛好是商鞅變法之後強秦的時代。秦昭襄王雄心勃勃,打算東進擊敗三晉圖謀天下。即位之後繼續貫徹商鞅的變法國策,徹底推行軍功爵制,提拔平民出身的人才,白起在這種情況下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公元前294年,白起擔任左庶長,領兵攻打韓國新城(今河南伊川)。公元前293年,韓魏聯軍扼守崤函以阻秦國東進,秦國丞相魏冉很欣賞白起,推薦白起為主將,出兵攻打韓、魏。白起上任後採用避實擊虛、先弱後強的戰法,將秦軍主力軍繞至韓魏聯軍後方,多次擊破聯軍分隊及後方留守之軍,逐漸將韓魏聯軍主力包圍於伊闕,最終滅韓魏聯軍二十四萬人,俘虜魏將公孫喜,又渡黃河攻取韓國安邑以東到干河的土地。此戰白起一戰成名,因功升任國尉。

公元前292年,白起升任大良造,發兵攻魏,一舉奪取了魏城大小六十一座,為秦東出崤函奠定了基礎。

公元前281年至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派白起多次伐楚,大破楚軍,攻占楚國都城郢(今湖北江陵),楚國被迫遷都於陳(今河南淮陽)。經過一連串的打擊,楚國從此一蹶不振。白起因軍功被秦昭襄王封為武安君,名震天下。

公元前274年,白起率軍攻打救援韓國的趙、魏聯軍,大破聯軍於華陽(今河南新鄭北),擄獲韓、趙、魏三國大將,斬首十三萬。又與趙將賈偃交戰,溺斃趙卒二萬人。公元前265年,又攻打韓國的陘城,攻陷五城,斬首五萬。

公元前260年,秦國大將王齕率軍攻趙。趙國派大將廉頗駐守在長平(今山西高平),以阻秦軍。廉頗設置了三道防線:第一道是空倉嶺防線,第二道是丹河防線,第三道防線是百里石長城。三道防線東西數十里,星羅棋布,互相連接。

秦趙兩軍第一次遭遇戰,秦軍就突破了空倉嶺防線。秦軍攻勢銳不可當,趙軍連戰連敗,損失很大。廉頗重新分析敵我態勢,看到地形因素不利於趙軍,而秦國補給線遠比趙軍漫長,後勤保障比趙國困難,決定退到第二道防線,構築壁壘,以逸待勞。秦軍無論怎麼攻打都突破不了第二道丹河防線,兩軍形成對峙局面。

秦軍知道如此對峙下去,對己非常不利。也知道廉頗是個身經百戰的老將,有他在,就別指望攻下趙軍防線。為迅速扭轉戰局,秦國使用反間計,使趙王撤下老將廉頗,換上「紙上談兵」的趙括擔任主帥。秦王又任命白起為兵馬大元帥,秘密前去兩軍陣前增援王齕將軍,並強調,若有人泄露機密立即斬首。

趙括到長平的第一件亭,就是將廉頗用兵戰略全部改變,把大小軍壘合併成大營。白起秘密到達後,見趙括改變了守壘方式,心中暗喜,便派三千兵馬前去試探,自己在遠處觀察。趙括見敵軍殺來立刻領一萬人馬迎戰,兩軍廝殺在一起,秦兵寡不敵眾,趙括見秦軍敗退便尾隨其後,窮追不捨。白起看到這一切,就知道對手是一個魯莽輕敵、高傲自恃的傢伙。隨即有了對敵的辦法,決定後退誘敵,分割圍殲。

白起命前沿部隊擔任誘敵任務,在趙軍進攻時,佯敗後撤,將趙軍吸引進秦軍主力構築的埋伏圈;從側翼派出兩萬五千人,繞到趙軍背後,奇襲趙軍的最後一道防線百里石長城。趙括一心求勝,在不明虛實的情況下,貿然採取進攻,使整個趙軍陷入包圍,糧道被斷。趙兵斷糧一個多月,飢餓不堪,軍心動搖,甚至自相殺食。趙括走投無路,親率精兵出戰,被秦軍射殺。趙軍大敗,四十萬趙兵投降。

史記白起列傳記載:武安君計曰:「前秦已拔上黨,上黨民不樂為秦而歸趙。趙卒反覆。非盡殺之,恐為亂。」乃挾詐而盡坑殺之,遺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意思是,白起認為趙國士兵反覆無常,這麼多降卒,如果不殺掉,日後發生叛亂是很難平息的。於是使詐將四十萬人全部坑殺,只留下二百四十個年級小的士兵回趙國報信。前後斬殺和俘虜的趙軍共四十五萬。

這就是白起被人稱為「戰神」,也有人稱他「惡魔」的原因。坑殺四十萬人是挺可怕的,但是真是四十萬人嗎?這數字都是司馬遷記載的。我們現在知道,司馬遷的《史記》有很多記載其實都不詳實。再加上他老人家用了一個「坑」字,「坑」字和「坑」字相同,都有把人活埋、陷害、設計使人受到損失的意思。我們大多數情況下都認為是活埋的意思,但我們想想如果是活埋的話,這四十萬人得挖多大的坑啊!而且是剛打完仗,你活埋別人就沒有人反抗嗎?你有多少人可以使這麼多人一動不動,任你活埋。

實際情況是,白起和王齕當時望著那麼多趙國降卒,心裡發怵,再三商議,認為麼多的降兵降將,一旦有人策動造反局面很難控制,必須要有一個萬無一失的辦法。於是白起下令,將投降的趙軍編成十個兵營,由秦軍十員大將調遣,同時,秦兵二十萬人分散到四十萬人趙軍的十座兵營中進行監視。當天晚上,白起又發布一道密令:凡秦國兵將一律用白布纏頭,無白布纏頭者定是趙兵,子時把他們全部殺掉。秦兵接到密令後潛入趙兵的十座營中,大肆屠殺手無寸鐵的被俘趙軍,一夜之間屍積如山。

趙國從此元氣大傷,一蹶不振。對於趙國來說,白起肯定是一個殺人狂魔。公元前257年,秦國圍攻趙國邯鄲不利,秦昭襄王欲派生病的白起,白起自稱病重,並未立即啟程。秦昭襄王以白起遲遲不肯奉命,賜劍命其自刎。白起自刎時,說:「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

白起死後,秦國人很憐惜他,很多地方都建祠祭祀。南北朝時梁朝散騎侍郎、給事中周興嗣將白起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且位列四大名將之首。唐、宋時為白起設廟供奉。

白起墓位於陝西咸陽城東郊,渭河北岸任家咀,秦時此地稱杜郵。1982年,白起墓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3b056afe0003bd54685769cf9cba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