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白沙洲是什麼地方?網友曾調侃它是「伊拉克」,如今變化太快

2022-05-15     蘇丹卿

原標題:武漢白沙洲是什麼地方?網友曾調侃它是「伊拉克」,如今變化太快

在長江之水在漫長時間的沖刷下,武漢長江段曾在歷史上出現過多個沙洲,如金沙洲、白沙洲、鸚鵡洲等。

其中最有詩意的當屬鸚鵡洲。儘管它早已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但詩人的傳誦和世人的傳頌,令其一直不曾離開。

如那千古佳句: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想必每一個武漢人讀起這句詩都會感到陣陣陶醉吧。

相較之下,白沙洲則顯得「土氣」了。一是無文人墨客的詩文加持,二是所在片區的環境不理想,常被網友調侃是「武漢伊拉克」、「武漢敘利亞」。

雖是玩笑話,但在一定程度中也說明了白沙洲的發展滯後、灰大、道路破爛、溶洞、不宜居住等問題。

然而歷史有記載,白沙洲為一塊寶地、商賈雲集、宜居宜商,十分繁盛,素有「武漢南大門」的稱號。

舊時是著名的竹木集散地和商貿碼頭,武漢碼頭文化最早起源地之一。

《江夏縣誌》記載:白沙洲,竹木貿易甚盛,湘人多僑居於此。《武昌要覽》也有相關記載。

因地處城市上風區,下依繁華武昌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裡是商賈雲集之地,適宜居住,也是武昌造船的主要基地。

110多年前,張之洞主持修建武泰閘,武昌南一帶逐漸成為交通、商貿繁華地帶。南邊的白沙洲地區,被他作為興辦實業的「試驗田」,繁華自此而成。

民間又有俗語:「金沙洲,白沙洲,鯰魚套里金銀窩。」可想而知白沙洲當年的盛況。

據記載,當年從湖南來的木材商人被武昌人稱為「湖南幫」,江西竹木商人被稱為「江西幫」。白沙洲的碼頭繁忙和商貿往來,也在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

白沙洲這片區域的名稱最早源於長江上的一個沙洲,即白沙洲。「白沙洲」之名已有數百年之久,明弘治五年(1482年)前就已存在。

放初期屬武漢市武昌區第二區,1952年建立白沙洲、八鋪2個街人民政府。自此,又經過多次行政變遷。

隨著武漢城市發展進程的加快,受制於老武船的阻隔及京廣線的切割,與城市近在咫尺的白沙洲片區未能在武漢第一輪城市擴容中受益,逐漸變成武漢市發展的「塌陷區」。

作為武漢三環內的一片區域,白沙洲的境況確實尷尬。在網上,總能看到這樣的留言或帖子——「白沙洲為何發展不起來?」

有人總結為區域定位不明、交通瓶頸制約、主導產業缺乏、配套設施缺失等。加之這塊區域有不少大市場,導致綜合環境不理想,如噪音肆虐、道路破爛不堪、灰塵大等等。

面對這些客觀存在的現實問題,以及在部分網友「不看好」的聲音中,白沙洲發展總是在默默進行著。

自2010年後,政府高調支持白沙洲區域發展,並在十二五規劃中把發展白沙洲作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後,白沙洲則快速開啟了它的「變局之路」,似乎是有著「三年不鳴,一鳴驚人」的壯大氣勢。

隨著白沙洲高架橋的建成、房地產的開發、萬科城市廣場的建設、武太閘巡司河體育運動公園的建設、勝利公園的建設、張家灣人民公園的建設、烽勝公園的建設、毛坦公園的建設;

楊泗港長江大橋的建成,地鐵5號線的開通、居然之家、季佳薈、白沙未來城、龍湖武漢白沙洲天街等商業體建設、洪山江灘(白沙洲江灘)的建設;

兩大三甲醫院(湖北省婦幼保健院洪山院區、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洪山院區)的建設、學校教育建設……白沙洲逐漸成為許多人期待的對象,也變成許多年輕人買房的首選地之一。

它的發展,肉眼可見,速度之快令人驚喜。

武漢有句文旅宣傳語,叫「武漢每天不一樣」,這句話的含義同樣也適用於白沙洲。甚至有網友稱「白沙洲崛起」指日可待,也有網友調侃「今天的白沙洲已經令人高攀不上了」。

從曾經不被看好的「武漢伊拉克、敘利亞」變成今日的「高攀不上」,足以證明白沙洲的發展已經步入正軌,尤其是這兩年的變化特別大。那條總被吐槽「武漢最爛」的路—— 烽勝路也大變樣了,平坦而乾淨。

相信未來的白沙洲,會越來越好。就像未來的武漢,會越來越壯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2cda12c56339b6e3df225099b1766e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