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 Pro電視測試:價格的確便宜,實際體驗對不起這規格

2023-10-25     傑夫視點

原標題:小米S Pro電視測試:價格的確便宜,實際體驗對不起這規格

我們之前就預告過會對小米S Pro系列的Mini LED電視進行測試,畢竟這款電視小米自己表示是「畫質臻享」,加上同規格下讓人震驚的售價,的確引起了電視圈很大的熱度。小米高管也吹噓這是小米普及Mini LED電視的一款產品。所以作為電視圈小有名氣的自媒體,我們當然也對這款產品詳細審視一番了。

實際上現在已經有不少媒體或者自媒體對這款產品進行了測試,當然基本都是好話。我們是自費第一時間購買了65英寸的S Pro電視,所以從我們的角度上而言,既然和小米沒有商業合作,又是自己掏錢,我們當然可以對這款電視為所欲……嗯,暢所欲言了!實際上,我們對小米在畫質優化能力上抱有一貫的疑惑,而小米S Pro也的確沒讓我們在這方面失望。

在經過詳細的測試後,我們基本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規格較強價格便宜,但整體效果難以匹配小米S Pro的規格,讓人頗為失望。至於一些同行表示這是小米的神作,或者說小米S Pro是一款畫質出色的電視,那我們很遺憾地表示無法認同。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款被譽為「年度最有性價比」Mini LED電視,到底是怎樣的表現。

外形設計:總算明白小米員工為啥要擰螺絲了!

我們過去一直認為小米電視畫質不行,但設計部分還是有功力的,但這次小米S Pro這次在設計方面讓我們有一些一言難盡。如果只看正面整體,小米S Pro其實沒什麼出彩的地方,但也符合談不上多差,也用上了金屬邊框,但小米S Pro的金屬邊框並非一體式,而是採用拼接式,所以在固定邊框部分用上了大量的螺絲,一下讓逼格降下來了!有網友看到我們拍的圖片,居然問我們是不是什麼山寨顯示器……

整個背部用了很多這樣的螺絲來固定邊框,而這種設計出現在4000元以上的機型實屬少見,最近一段時間,我們除了在松下最低端機型上看到過這種設計,其他無論哪怕是中端LCD電視,都是用的一體式邊框,即使是松下也只用了兩顆螺絲,像小米這樣在後殼上方打一排螺絲的……也難怪小米員工自嘲要去工廠擰螺絲!

背殼設計有一個亮點就是在電源接駁處設計了幾道橫條,我們試了一下,的確可以把電源線卡進去,可以當一個簡單的集線設計來用,不過要想卡穩,還得用一些卡扣或者膠布貼上,這勉強也算是一個設計亮點。另外我們也不知道現在是不是人人都要學索尼背部的設計,我們今年看了很多LCD電視在背部設計部分都比較類似。背部是平面,貼牆不錯,但厚度還是很明顯。

接口部分勉強夠用,兩個HDMI 2.1,一個HDMI 2.0,一個USB 3.0和一個USB 2.0,加上3.5mm輸入、光纖輸出、百兆網口以及有線電視的接口。不過eARC又是放在了HDMI 2.1上,想要接迴音壁就得浪費一個HDMI 2.1接口,這種設計對接HDMI 2.1功放有點意義,但是對於迴音壁用戶的確不友好,除了索尼中高端迴音壁。

小米的遙控器得差評,全塑料不說關鍵是按鍵功能都給你省了不少,甚至連靜音鍵都捨不得用……這讓我們看一些不可描述的視頻時很是麻煩,無法一鍵靜音。我們對比了一下手中其他電視的遙控器,要麼在操控上有亮點,要麼在材質上很突出,而小米這個遙控器,只能說要啥沒啥,省成本的產物,甚至比IPTV的盒子還要差點意思。

總的來說,小米S Pro的設計比較平淡,拼裝式邊框採用多顆螺絲固定讓我們大跌眼鏡,遙控板也顯得過於廉價。看得出來,為了當下的售價,小米的確是在想辦法在硬體上儘量的節約一些成本。當然對於部分用戶來說,這種節省或許可以接受,只要能在功能和畫質上滿足自己的需求就成。

系統硬體:最適合年輕人居然是老年模式?

先說基礎的硬體部分,晶片部分很顯然是採用了聯發科的Pnetonic 700,也就是MT9653晶片,當然省了一個HDMI 2.0接口,倒也不算什麼大事。4GB內存加64GB存儲空間,這部分小米還是一向不吝嗇的,畢竟很多用戶看重這一點。不過理論上,這樣的硬體組合運行魔改安卓系統應該是很流暢的,不過我們在測試中,發現小米S Pro在運行一些軟體時,比如KODI,會出現相應緩慢的情況,往往要等一下才操作才能實現。

小米S Pro系列沒有開機廣告,而且我們已經從各個渠道確認:小米電視未來會全面取消開機廣告。當然包括過去的電視也會享受到這一待遇,只是需要一些時間。開機後會顯示藍色的啟動畫面。正常而言,一般幾秒中就會進入系統。我們了解到某些時候這個啟動畫面會停留較長的時間,某些用戶據說開機時間長達10分鐘以上……但我們暫時還沒遇到這個問題。

系統部分沒什麼好說的,視頻瀑布流系統,關鍵是主頁面沒有安裝應用軟體的快捷通道,要用遙控器選到頂部的「我的應用」才能進入自己安裝的軟體的頁面,很是麻煩。正常模式下,我們覺得如果不是很了解智能電視的用戶,恐怕很多直接就付費當小米會員看片了,也算是將商業模式直接嵌入了系統設計中。

從這個角度來看,實際上最適合用戶的模式反而是「長輩模式」,也就是老年模式,因為老年模式比較簡單,不會有什麼視頻推送,也不算傳統瀑布流。這個模式中有安裝應用的卡片,也可以直接切換輸入源,反而使用邏輯會更清晰。所以對於大多數用戶而言,個人覺得日常使用老年模式是最佳選擇……儘管這有點諷刺!

小米電視安裝第三方軟體比較簡單,直接拷貝到U盤插入電視中,然後就可以安裝了,沒有太多物理上的限制。不過非小米商城的軟體會有警告提示,一些APP也會直接拒絕安裝,至於為什麼就不多說了。另外我們發現小米電視有可能在網絡上進行了一些監控措施。我們的網絡是有條件開啟海外流媒體的,但是在小米電視上觀看海外流媒體會出現斷流的情況,而看國內流媒體則沒問題,但在其他國內品牌電視上又正常。所以從這個角度而言,購買小米這款電視後觀看海外流媒體得靠盒子,最好不要直接安裝到小米S Pro電視上,當然這暫時只是我們的猜測。

小米支持全HDR格式,不過默認的HDMI接口規格是1.4,建議插入HDMI設備後,將接口選擇為HDMI 2.1,這樣功能才會完善。小米自帶的播放器兼容性很好,我們測試的大多數視頻格式都能支持,同時對於字幕的兼容性也很完善,即使是拖動滾動條也能很快相應不會卡視頻,另外小米S Pro支持NAS網絡連接,包括SMB和NFS協議,這部分還是要給好評的。另外,CEC和eARC都是可以正常運作的,CEC功能相當完善,值得點個贊。

小米S Pro擁有多個畫面模式,其中包括了Filmmaker,畫質可供調整的選項也比較多。用戶可以通過短按和長按選項鍵,來實現不同模式下對於畫面以及其他功能的喚出。當然在任何視頻環境或者頁面環境下,長按選擇鍵,都能呼出選項菜單。如果比較看重畫質調教的用戶,小米基本不會讓人失望(當然效果好不好是另一回事),各種選項還是比較豐富。

作為Pentonic 700晶片,當然會支持WiFi 6,不過實際在2000M光纖寬頻下我們在幾個軟體上測出來大概在250Mbps左右。另外如果接入PC或者遊戲機,會自動進入遊戲模式,遊戲模式有單獨的功能選項,比之前小米的Game Bar要進步不少,亮度、暗場、VRR、響應時間以及信息選項都是可選的。至少在這部分,我們覺得小米和其他廠商的遊戲設置功能是出於同一水平線上的。

總的來說,小米系統比較完善,遙控器過於簡單可能會使一些操作略有複雜,但總的來說使用邏輯還是比較清晰。而且這次小米為了突出電視畫質,所以在畫質功能上做得比較齊全,遊戲設置功能也很完善。系統自帶播放器比較完善,支持HDR格式也很齊全,且可以比較簡單地連接NAS,所以從使用層面而言,個人覺得還是不錯的。

螢幕基本素質:華星光電VA面板水準挺高

小米S Pro全系採用華星光電的8domain VA面板,沒有混用京東方的ADS面板,所以這部分大家不用擔心。我們自己檢查了一下,這面板和三星、TCL中高端機型面板是一樣的,通常來說會有著不錯的可視角度以及較高的對比度。螢幕沒有明顯的暗角,不過可以看出亮度不是很均勻,中間亮度顯然要明顯高於其他部分。

65英寸的小米S Pro擁有896個背光分區,經過我們測試,在關閉局域控光,小米S Pro的螢幕靜態對比度為4300:1,將局域控光開至最大,靜態對比度為80000:1。小米S Pro沒有使用量子點,而是普通螢光粉,所以色域部分相比其他使用量子點的Mini LED電視要遜色,sRGB色域在99%沒有問題,DCI-P3色域我們實測在90%左右。另外小米S Pro的色准表現很好,我們在Filmmaker模式下測得ΔE小於1,這意味著用戶不會看到色彩的錯誤,屬於開箱即用的水準。

亮度部分,小米S Pro我們在10%窗口下測得峰值亮度超過2100nits,總的來看,峰值亮度最高的模式是HDR標準模式,而平均亮度最高是在HDR電影模式。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的峰值亮度和可持續亮度的差異不算很大,所以總的來說亮度是比較高的。我們在日常看片最多的Filmmaker模式下和遊戲模式下,分別測試了HDR和SDR的最高亮度和持續亮度,大家可以參考一下。這裡還是要說一下,SDR日常我們不建議100%亮度,使用各種畫面模式下的默認設置即可。

不過就像我們說的,小米S Pro的亮度均勻性不是那麼好,所以螢幕中央位置的亮度要高於其他部分,即使是在亮度較高的10%和25%窗口下測試,中間的亮度也會比邊緣亮度高出200nits左右。一般來說,亮度不均勻還是比較常見,不過小米S Pro不同區域的差異顯得略大了一些,所以這會在實際觀看視頻時對畫質和用戶體驗產生影響。

小米S Pro通過了我們的24Hz防抖動測試,另外可以在HDMI 2.1接口下達成4K/120Hz的刷新率,並且是RGB畫面格式,連接PS5的時候也沒有任何刷新率的問題,開啟VRR可以做到120Hz刷新率。我們也測試了小米S Pro在144Hz下的表現,和很多採用Pentonic 700晶片的電視一樣,雖然是HDMI 2.1,但是小米S Pro如果設置為4K/144Hz,那麼畫面會變成YUV 420,目前似乎只有海信一些型號可以在RGB以及YUV444下設置為4K/144Hz,至於DLG技術達成更高的刷新率,由於破壞畫質我們就不去整了。

小米S Pro有著不錯的可視角度,VA面板的可視角度問題在華星光電的8Domain VA面板上,其實不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們在較偏的角度觀看,雖然顏色和亮度還是會有少許變化,但已經可以接受了。

另外小米S Pro在光暈抑制部分,也達到很高的水準,正面看是感受不到光暈的,即使在側面看,光暈也非常不明顯,這應該是我們見過Mini LED電視中,除了TCL之外對於光暈問題解決得最好的產品。當然屏攝會放大光暈的現象,實際上在觀看電視時,用戶不用擔心這個問題。從這個角度而言,光暈問題的解決也不是一味要提升背光分區數量才行。

總的來看,小米S Pro本身採用的面板素質是不錯的,華星光電VA面板保證了極高的靜態對比度,在亮度部分小米S Pro的表現也很突出,加上不錯的可視角度以及優秀的光暈控制表現,除了亮度不均勻這個問題略顯突出之外,其他地方並沒有什麼值得吐槽的。至於具體的畫質,就要看小米自己的優化水準能不能匹配這麼高規格的硬體了。

畫質體驗:控光出錯以及不穩定的暗部細節

首先得說,小米在明亮畫面下,無論是HDR還是SDR,都有著不錯的觀感,因為亮度足夠高,加上896個背光分區以及華星VA面板的硬素質在這裡。無論是流媒體、高清視頻還是藍光原盤,只要視頻本身素質不差,小米S Pro看起來都是相當有層次感的。特別在明亮部分的暗色,能體現出一定的質感。

在膚色方面,小米S Pro比較往索尼方向靠,會顯得偏紅一些,不過整體還是比較自然,而且對低解析度視頻的優化也還算到位。雖然一些低碼率的1080P視頻還是會出現色斑和馬賽克,但完全在接受範圍之內。另外由於本身亮度較高,所以小米在大多數明亮場景下,都能展現出比較明艷的視覺感受,雖然色彩部分和帶有量子點的產品相比,稍微顯得淡了少許,但總體來說,視覺感受還是可以用「舒服」來形容。另外,小米S Pro在焦點外的虛化畫面比較自然,這有效地提升了整個畫面的深度和立體感,這也是我們在明亮場景下,覺得小米S Pro看起來觀感不錯的原因。

以上算是小米S Pro我們自己認為算是優點的部分。對於小米S Pro的畫質而言,更多時候我們認為是有問題的,下面我們開始對小米S Pro我們遇到的問題逐一介紹及分析,這些問題涉及了方方面面,一些問題如果是對比其他電視,會顯得更為明顯,而一些問題即使沒有AB對比,也會讓我們的視覺體驗感到糟心!事先說明,我們主要是在顏色表現最好以及色准最佳的Filmmaker模式下體驗,如果採用其他畫面模式我們也會提出。

首先小米S Pro最明顯的問題是噪點太多,我們今年測試以及體驗了很多Mini LED電視,而小米S Pro是在較高規格下,噪點最多的一款產品。當然這部分需要對比大家才能直觀感受到。在同為Filmmaker模式或者電影模式下,小米S Pro的噪點相當誇張,所以看起來它的柔和度不如其他一些品牌的電視。

我們拿了一款去年的Q10G與其對比,可以看到小米S Pro在同樣畫面下的噪點遠遠多於TCL Q10G,這種情況同樣出現在其他視頻畫面下。用戶當然可以選擇非電影或者FM模式,也能手動開啟降噪選項,但是那樣會進一步破壞小米S Pro的畫質,使得出現塗抹狀或者畫面過平丟失深度。

第二個問題是小米的HDR映射有明顯的不足。當小米S Pro遇到亮度較高超過本身峰值亮度的視頻時,Filmmaker模式的映射是一刀切,這使得小米S Pro的HDR高亮畫面只有亮度,毫無細節可言,考慮到目前4000nits亮度的電影越來越多,如果碰到這類電影,用戶用Filmmaker模式觀看的話,那麼視覺體驗會非常糟糕。

可以看到,和哪怕規格差自己很多的Q10G相比,小米S Pro在Filmmaker模式下的映射也是有相當大的差距。在高亮度信號下,小米選擇了一刀切的方式,這使得雪地和背景毫無細節可言,而Q10G雖然和正確的HDR映射要差一些,但依然可以展現出比小米多得多的回面細節。當然,這裡倒是看出小米S Pro的色彩效果要強於Q10G……

如果在非Filmmaker模式,小米S Pro的HDR映射有層次、明亮和動態三種,這區別於Filmmaker模式,但在超出自己亮度範圍的視頻下,映射效果依然很糟糕。其中應該展現更多的細節的「層次」和展現高亮的「明亮」兩種映射模式,都無法展種出細節;而「動態」模式會稍微好一些,會有一些細節展現,但依然和Q10G的映射有明顯的差距。

所以對於此,我們只能告知用戶:至少在現階段,在小米沒有解決這個問題之前,大家不要嘗試播放亮度信號高於小米S Pro亮度的HDR10視頻。實際上上面我們展示的一些截圖中,已經有一些畫面出現了丟失高亮細節的問題。這種情況必然會出現在高亮度的演示片以及部分HDR亮度信號為4000nits的藍光原盤上,不過杜比視界有自己單獨的映射邏輯,所以不用擔心杜比視界的視頻會出現類似的情況,只會出現在HDR10的視頻上。

第三個問題是在一些場景下,小米S Pro會出現控光出錯的問題。這場問題不會出現在明亮畫面下,目前來看只會出現在整體為陰暗場景的畫面中,且明暗有極強對比之際。但是這種畫面會經常出現在視頻中,所以這種錯誤幾乎難以容忍。比如以下圖為例,小米S Pro的人物輪廓上出現了一圈不正常的「光環」,這顯然是不正確的。

這種情況我們曾經在某個品牌高端產品的工程機見過,我們也和工程師討論過這樣的問題,工程師表示這的確屬於控光錯誤,只會出現在工程機和測試固件上,零售版上市後就不會存在,而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所以我們是沒想到這樣的錯誤會出現在小米S Pro的零售機上,這也只能期待小米S Pro未來固件修正了。我們與其對比的依然是TCL去年的Q10G,可以看出小米S Pro擁有更高的對比度,而Q10G對比度不如小米S Pro,所以畫面整體會泛白一些,但並沒有出現控光錯誤的問題。

第四個問題則是小米S Pro暗部細節缺失。平心而論,小米S Pro由於對比度很高,所以它的純黑位表現可以說是極佳,但是如果在非純黑位下,我們會遇到黑位崩塌的問題,也就是說一些場景過黑而看不到畫面細節了。這種情況主要出現在日常看片用的Filmmaker模式上,如果換其他模式,那麼畫面細節丟失的問題會好轉,但這是靠提升黑位亮度來實現的,實際就會造成對比度下降,同時讓噪點更為明顯,整個畫面也會發灰發白,導致整體畫面的質感下降。PS:目前還沒有在遊戲中發現類似的情況……

有趣的是,這種情況並不是在每一個暗場畫面下都會如此,一些畫面的暗場細節表現又相對正常,但是和其他電視相比,往往在同一個暗場畫面對比時 ,要麼畫面太黑,啥都看不見;要麼就是暗場細節有了,但是畫面又顯得發灰發白,就像ADS面板一樣,這樣整體就顯得通透度不佳。比如下面和Q10G在龍之家族的對比中,Q10G在保持暗部細節的時候,畫面並沒有明顯發白,這樣就顯得畫面質感要強於小米S Pro了。當然這裡還得說一句:小米S Pro的噪點實在太多了!

說了這麼多,其實這就和我們印象中的小米電視一樣,哪怕有了足夠好的硬體,但因為自己優化拉胯,所以始終無法發揮出理想中的效果。就如同當時小米能將OLED電視的畫質做得在一些方面不如LCD一樣,至少從小米S Pro這款電視現階段的表現來看,我們依然不覺得小米在畫質、算法部分有什麼改進,或者可以說連正常發揮聯發科P700晶片畫質的能力,似乎都還比較欠缺。

我們這次只能用去年TCL的Q10G來對比一下,因為要是再用其他稍微更高端點的Mini LED電視對比,哪怕是同尺寸紙面規格也不如小米的Q10G Pro,在這些地方也是遠遠強於小米……同時在其他部分也會比小米S Pro更出色,所以這沒太大比較的必要了!

寫在最後

我們就不去說聲音方面的表現了,小米S Pro也就是聽個響的水準,畢竟成本就放在這裡,你要這個價格還去要求小米做到「音畫雙絕」?我們都覺得過分了!但是很顯然,就目前而言,小米S Pro的表現還遠遠達不到一個對畫質有要求的用戶的期待,至於其他同行評價其為神作,或者畫質巔峰,或者小米電視畫質翻身之作,我們不予置評,畢竟事實就擺在眼前,不會因為誰的評價而改變!

在我們看來,小米S Pro當然不是一無是處,雖然它有邊框做工不好、遙控器功能缺失、畫面噪點多、控光出錯、HDR映射很爛、暗部細節效果不佳等問題,但平心而論,至少我們用這的時候還是比較輕鬆,沒有出什麼奇奇怪怪的問題,在系統軟體部分,小米電視還是比較成熟的。另外目前4299元的價格(我們實際支付4269元),能買到這個硬體規格,紙面上似乎還是挺划算的。

小米S Pro發售之前,我們和其他電視廠商有過交流,某些廠商都有點不敢相信,表示面板加背光模組差不多就是這個價了,小米要完全靠廣告掙錢?但有趣的是,小米甚至把開機廣告都取消了……不過或許如此,在其他方面,小米S Pro不說乏善可陳,但至少現階段不是一個追求畫質的用戶,應該考慮購買的。如果小米未來能把畫質上這些明顯的問題都通過固件更新解決了,那麼我們才可以說:它的性價比足夠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2ca4024112cdeea2953d6231b798f3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