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戰役:邱清泉不願意救黃百韜,為何卻對黃維伸出援手?

2023-11-25     八月未完

原標題:淮海戰役:邱清泉不願意救黃百韜,為何卻對黃維伸出援手?

由於48年下半年的國軍對於解放軍,尤其是華野、東野這樣的王牌部隊已經如驚弓之鳥,所以國軍行動時都是選擇十幾萬人,甚至二三十萬人抱團。當一個兵團被我軍圍困時,其他友鄰國軍往往各有顧慮,不敢上前解圍,生怕把自己也搭進去。在淮海戰役時國軍有一員名將,面對此類情況,前後表現極其不一致。黃百韜兵團被圍時,他猶豫不決不敢盡力營救,而黃維兵團在雙堆集遇險,此人卻第一個跳出來要去解圍。這位名將就是「邱瘋子」邱清泉,為什麼會有截然不同的表現呢?

在48年11月,國軍第七兵團(黃百韜部)於碾莊陷入華野包圍時,邱清泉堅決不肯率領第二兵團(徐州地區國軍最強的部隊)上前解圍。他認為華野兵力占優,此時上前不光救不出黃百韜,自己的2兵團也會有危險,得不償失。後來國軍高層強令他出兵,否則就追究其責任,邱清泉才勉勉強強的和李彌一起帶兵救援7兵團。但是路上卻表現得扭扭捏捏,一天只走幾公里,還編造出虛假的「徐東大捷」,結果沒有到達碾莊就命令部隊折回徐州(和華野宋時輪三個縱隊的勇猛阻擊關係很大)。邱清泉打心眼裡不想救黃百韜,與兩人的私仇也有關,之前邱清泉作戰勇猛,結果功勞卻被黃百韜搶了,自己連個勳章也沒撈到,兩人鬧得不可開交,從此關係不睦。

但是到了國軍高層要求徐州撤出來的邱李孫兵團解救另一個被圍的國軍主力兵團,也就是黃維的12兵團時,邱清泉的表現卻大大出乎意料。他態度積極,第一個響應上峰的要求,和之前救黃百韜時判若兩人。48年12月3日,當杜聿明為首的邱李孫兵團接到國軍空投的行進命令時,大家都反對放棄原先的路線,轉而去救黃維,尤其以杜聿明和李彌為最,兩人大罵高層的意見會毀掉徐州撤出來的30萬部隊,使大家陷進新的包圍圈。這個時候一向脾氣火爆的邱清泉卻叼著雪茄,慢慢說了一句叫人意外的話「都是國軍袍澤,應當去救。」他為什麼支持救黃維的命令,而和大家唱反調呢?

並非邱清泉高風亮節,覺悟過人,這一點從之前的種種表現就能看出來,他其實很惜命,也不想讓自己的部隊冒險救援。邱清泉之所以願意救12兵團,是因為徐州的30萬部隊撤離的時候,採取的是三個兵團滾筒式前進,交錯掩護撤離的辦法。而在12月3號接到命令時,擔任後衛部隊的正好是邱清泉的一個師,近1萬人的部隊。這部分人的處境是危險的,已經和三個兵團拉開了距離。如果邱李孫兵團繼續按照原計劃撤退,則這個師有可能趕不上大部隊,被華野打掉。邱清泉不想放棄自己的嫡系,而轉路救黃維反而可以使這個後衛師獲得跟大部隊匯合的時間,這才是邱清泉打的小算盤。

當時邱兵團的12萬人是杜聿明集團的核心隊伍,邱清泉這樣說了,大家也不好反對,只得改道去救黃維。結果卻如杜聿明所料,邱李孫兵團真的在陳官莊陷入了包圍圈,再也無法擺脫覆滅的命運。邱清泉看似發了善心一般要救黃維,其實還是為了保全自己的部隊,最終導致因小失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1c2482e5caa57908ebb923408f1a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