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書法被低估了?全國到處有他題字,專家:他的字有文人骨氣

2023-11-05     書法網

原標題:郭沫若書法被低估了?全國到處有他題字,專家:他的字有文人骨氣

郭沫若書法被低估了?全國到處有他題字,專家:他的字有文人骨氣

1999年的時候,《中國書法》評選出「20世紀十大書法家」,入選者除了有實至名歸的吳昌碩、于右任,還有爭議很大的齊白石、弘一和康有為。有的人認為這份名單有偏見,鄭孝胥沒有入榜完全是受人品的限制;也有網友指出,有一個人不應該落選,此人就是郭沫若。

郭沫若先生在文學、考古、藝術、歷史領域的成就都很高,新中國成立以來更是穩坐文藝界頭把交椅,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國銀行、榮寶齋、黃帝陵、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吉林大學,山東博物館匾額都是由他題寫的。他的字雖不能說冠絕古今,但也已經深入人心。

我們不禁要問,郭沫若的書法到底怎麼樣?曾有一位書法名家說「我用腳趾頭都比他(郭沫若)寫得好」,但也有專業人士點評「他的字有文人氣節與風骨」,北師大博導瞿林東甚至讚美:「像他這樣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的學者,二十世紀中國史上沒有幾人,二十世紀以前亦不多見」。

網上很多人對郭沫若先生抱有偏見,指責他私德有虧,立場上也是一株牆頭草,還捏造出魯迅的所謂「名言」:「遠看是條狗,近看郭沫若」,但這絕大多數是假的,私生活問題不放在檯面上討論,但就他的書法來說,不應該被過分低估。

郭沫若的字取法極廣,時間跨度也很長。由於是資深甲骨文研究學者,他能從甲骨文中學得自然樸拙的用筆,也能融合曆代碑帖,將它們融合為一體,化為己用,這一點就已經勝過絕大多數書法家了。另一方面,他能用理論研究「反哺」書法創作,通過對古文字字形的考察,形成了個性十足的結字特徵。

郭沫若1892年生於四川樂山,此時大清還沒滅亡,他小時候接受的還是傳統的四書五經教育,書法也是從「館閣體」起步,兼習顏真卿、蘇軾等人。清末碑學興盛,十多歲時郭沫若開始臨摹漢碑。從此時開始,他的字就有了一個大體的特徵:筆畫豐腴圓潤,用墨飽滿,結字寬綽而稍扁,方圓並用。

成年後的郭沫若受所學專業影響,與甲骨文、石鼓文、詛楚文、秦漢刻石、魏碑終日相伴,此時他的書法風格發生了轉變,體現在結字更加四面開張、體勢疏放,以橫取勢且內部留白多,筆畫更加樸拙粗獷,轉折筆畫方折增多,粗實剛健、氣勢雄渾。

晚年時期的郭沫若書寫就更加自由了,他臨摹「二王」、懷素、米芾、黃庭堅等人墨跡,將帖學用筆的靈活瀟洒與碑學筆畫的剛健方折融合,形成了「郭體」字。沈鵬就指出「郭沫若先生對米字用功頗深」,觀察他題寫的「故宮博物院」,飛白連帶、沉著痛快,真有幾分刷字的暢快感。

大家對郭沫若書法有何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0f336d4206714e27dfea96e0c25a7f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