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萬BTC全拋!比特幣巨鯨或為「中本聰」?

2019-12-06     答案區塊鏈

進入12月,加密貨幣市場走入寒冬,巨鯨卻有了大動作。

據監測巨鯨動向的機器人推特Whale Alert數據,12月5日,有四筆上萬的比特幣從未知錢包轉出,數量分別為43,564 BTC、57,577 BTC、56,277 BTC及55,877 BTC,共轉出了約21萬枚比特幣。

眾所周知,比特幣交易需要透過礦工的協助才能完成,通常,大額交易也伴隨著不斐的手續費,交易速度也可能會受影響,因此,這隻巨鯨背後的身份並不簡單。

據《巴比特》報道,他們注意到了一個特別的區塊,這個區塊里的比特幣總和數量異常龐大。

區塊高度606,641資料,截自巴比特。

在上圖一個區塊資料顯示,在區塊高度606,641的十分鐘窗口內,便包含了交易總計90多萬枚比特幣,約等於比特幣現挖出總量的5%,礦工顯示為螞蟻礦池。

令人訝異的是,螞蟻礦池在這個區塊里處理了3千餘筆交易,手續費卻只需0.25 BTC左右。這意味著,比特幣已經能夠以極低的手續費完成如此巨量的交易。

不僅如此,與606,641相鄰的區塊都擁有處理巨額交易的高效率,上述由Whale Alert監測出的57,577 BTC的UTXO交易也同樣巨大。前一區塊606,640移動了23萬餘枚比特幣,手續費卻只要0.24 BTC。

截自Whale Alert推特

今下午(12/6)2時左右,Whale Alert再度監測到巨鯨動作,有連續22筆5萬餘枚BTC花了約半小時轉出,總量達121萬枚,價值超過90億美元。

究竟是哪只巨鯨,可以一次挪動高達百萬枚比特幣?網傳,很可能就是中本聰!

中本聰究竟有多少比特幣?

中本聰的謎團太多,除了身份難猜外,就連擁有的比特幣數量更是難有定論。不過,據哈爾芬尼(第一位得到比特幣的程式設計師,於2014年逝世。)回憶,中本聰曾在區塊高度達70時參與挖礦,一些鏈上數據也給予了接近真相的答案。

據《Chain info》考古,比特幣研究者Sergio Demián Lerner曾發布有關「識別中本聰所挖區塊」識別中本聰所挖區塊的一系列文章,該文指出有2.2萬個符合中本聰挖礦規律的區塊,這些區塊共生成約110萬枚比特幣。其中有90%以上比特幣產自區塊高度40,000以前,即2010年7月之前。數據監測,截至2019年4月,這些比特幣有99%未被花費,僅有550枚捐贈出去。

《Chain info》提出一個可信的結論:有單一或一個礦工集體,在比特幣上線初期就在挖礦,並與其他客戶端下的礦工有不同的運作邏輯,且刻意地在區塊中本該隨機分布的區域留下了一些信息,並有規律地分四次減少自己的算力。2010年7月,因為比特幣算力穩定上漲,這位神秘的礦工停止了挖礦,但挖出的110萬比特幣幾乎都未動過。這位礦工,很可能就是中本聰。

今下午轉出的比特幣數量正好與中本聰擁有的量接近,難道會是巧合?

交易所換冷錢包

另一可能是,近期巨鯨移動只是大型冷錢包間的資金轉移。

Whale Alert指出,上述提及之606,641區塊可以追溯到幾個錢包, 12月5日的某些巨鯨交易,表現出類似交易所的行為。

截自Whale Alert推特

今下午4時,Whale Alert表示,這22筆交易很可能是巨鯨在改變交易數量,會減少類似的推播。但為什麼要在半小時內頻繁更改交易,讓總計約121萬枚比特幣的交易的信息不斷推播,可能仍是個謎。

稿源:coinicle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04n3W4BMH2_cNUgmNg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