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碎孩子的「玻璃心」,再塑造以強大,家長得從3個方面入手

2020-08-09   育兒小娜

原標題:撞碎孩子的「玻璃心」,再塑造以強大,家長得從3個方面入手

現在很多的小孩子完全都是玻璃心,不敢對他們說一點點嚴重的話,可能表達的意思只是一點淺面的意思,但孩子的玻璃心便會把它想像的成很多種意思。

並會挑最嚴重的那一層附加在自己的身上,給自己找不痛快,因此也有很多的父母會發現自己可能只是誇了一句別人家的孩子學習比自己家的孩子好。自己家的孩子就開始仿佛不是父母親生的一樣,處處與父母作對,甚至他們自己還會去找各種血型的比對,就是為了證明自己是否是父母親生的。

甜甜也是一個玻璃心,別人根本不能說她一句不好聽的話,前幾天因為甜甜在掃地時沒有掃乾淨,在學校老師便說了一句:甜甜今天做的衛生工作不太好呀!就這一句話,甜甜立馬哭喪著個臉就回了家,回家之後就開始大哭,別人說什麼都聽不進去。

01

01、造成玻璃心的這幾個方面,父母真的都了解嗎?

玻璃心是有很多因素造成的,但大多部分都是由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很多的孩子在小時候其實並不是玻璃心,只是因為外界因素的變化,而導致他們變成了這個樣子。

1、從小缺乏愛的澆灌

現在的離異家庭變得越來越多了,孩子是最遭殃的那一個,看見別的小朋友都有爸爸媽媽,自己卻只有其中的一個。孩子的內心想法是很多的,而且在重組的家庭裡邊更是要小心翼翼的活著,生怕自己的一個不小心而導致別人對自己不喜歡,從而把自己趕出家門。甚至有的父母在重組家庭之後,還有了新的寶寶,這個時候他們的內心會更加的害怕,擔心自己連最基本的愛都得不到了。

2、無法認清自己

很多時候,人們總是不能夠認清自己,即使已經成年了,但終究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一個怎麼樣的存在,更不要說小孩子了?有的小孩子比較驕傲自滿,覺得自己應該是這個世界上最厲害的人,當別的小朋友超越他時,他就會變得玻璃心,覺得這樣的事情真的是太難以接受了。但有的小孩子又極度的自卑,認為自己什麼都不是,當別人一去批評他時,他就覺得自己成為了最最可憐的人,往往就會自己悄悄抹淚。

02

02、想要打破孩子的玻璃心,父母可以對孩子說這三句話

玻璃心也是可以打破的,只要父母能夠正確運用這三句話,改變孩子的思想,孩子往往會變得更加的開朗樂觀,再也不會去把所有的事物都往自己身上套。

1、不要太把自己當一個人物

很多的小孩子總是認為自己才應該是那個最引人注目的對象,無論是在什麼樣的場合,他都是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夠注意到他,去關心他,但是事實卻並不是如此的,他們慢慢地會發現,自己並不是最受矚目的那一個。

可能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草,如果父母能夠提前告訴孩子,不要把自己太當一個人物,用平常心對待,那麼孩子也不會去想很多。

2、別太把別人的話當回事兒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這是不能夠去阻攔的,但是,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存在,如果因為別人的三言兩語就改變自己的心情或者改變自己的做事方式,這是非常不恰當的,這也是一個很傻的行為。

但丁曾經說過,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想要走的路,只要邁開腳步,大膽往前沖就可以了,並不需要過多在乎別人的話。

3、留住自己最後的底線

很多孩子為了能夠成為別人心目中那個懂事乖巧可愛的孩子,也往往會有一個討好型的行為出現。在公眾場合幫別人端茶倒水,別人有什麼不方便的地方自己都會幫忙去做,慢慢的也變成了辦公室那個跑腿打雜的人物,這樣子對於孩子自身也是非常不利的,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為什麼要為了討好別人放棄自己呢?同時,這樣也是一個非常傻的行為。做任何事情都應該要守住自己的底線,如果這件事情確實是損害了自己的利益,那麼一定要保護好自己,不能夠去妥協。

03

03、讓孩子改變玻璃心,父母可以從3個方面入手

玻璃心對孩子的危害確實是非常大,孩子小的時候往往對於一件事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很容易陷入其中走不出來,所以如果孩子有一顆玻璃心,往往會耽誤孩子未來的發展,如果父母想要孩子擺脫玻璃心,可以試著這樣做。

1、重建孩子的安全感

李玫瑾教授曾經講到,很多人之所以缺乏安全感,其實是在小時候父母的陪伴和愛不足而導致的,

所以如果想要讓孩子的安全感慢慢的提上來,在小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多給孩子一些關心,讓他能夠體會到父母的陪伴和愛,有的時候並不是父母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只是覺得孩子太過於麻煩,就不想過多理睬了。其實,和孩子在一起玩,應該是真正的走入孩子的世界裡。

2、讓孩子懂得,自己只是一個平凡之人

過於自信時往往會出現玻璃心,這是因為它不能夠承受自己不如別人的結果,在孩子的眼裡,他們就是獨一無二的存在,甚至認為自己是主宰世界的人,當發現自己有不如別人的地方時,這個夢想忽然之間崩塌了,這時難以承受後果也是很容易想像到的事情。

3、讓他敢於表達自己的心思

玻璃心的孩子還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徵,就是他們往往喜歡把事情埋在心裡邊,從來不會說出來,但是這樣子也導致了父母根本不知道孩子究竟受了什麼傷害,有時候會胡亂猜測,胡亂的安慰。結果,這樣子反而讓孩子的玻璃心越來越強烈了,所以如果能夠讓孩子敢於表達自己的心思,往往能夠讓他變得更加堅強。 玻璃心的孩子卻往往不能夠成為大器,因為他們內心把所有的事情都看得太重,當心裡放下這些瑣事就成就不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