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考熱門專業,聽父母的建議填報志願,你要重新理解大學的意義

2019-06-16     迪迪乾貨

「熱門」的本質是一場機率事件

高考已經過去一個禮拜了,再過幾天就可以填報志願。選擇什麼專業成了很多人關心的話題。說一點自己的想法。

選擇專業的頭等大事情:不要聽父母親戚朋友去報熱門專業。現在網上有很多的帖子說,學計算機、電子通訊、電子商務等專業最吃香,畢業工資很高,於是很多家長都盯著熱門專業看。

我學的是物流管理專業,這個專業熱門,中國是一個貿易大國,貨代、外貿公司有很多,再不濟,可以去當快遞員送包裹。當時我自己也沒有主意,就聽父母親戚朋友的話選擇了物流管理專業。

的確,這個專業畢業很好找工作。但對應的這個行業的門檻非常低,無論是從事外貿還是物流相關工作,即便不是科班出生,讀英語或者其他專業也一樣可以勝任。

內容偏向機械化,固定的流程,背熟常用的英語單詞就夠了,我甚至都跟母上大人說,你去做單據員也可以做,年輕人一星期能搞定,你練習一個月,再不濟半年,也能學會作業系統,記住要用到的單詞,沒有啥難度。

熱門專業好找工作是一個偽命題,熱門意味著人才競爭激烈也大,大家都是聰明人,你覺得是熱門的專業,別人當然也看到了它的前景,也想往前湊。

再往深處想,熱門專業的本質是一場機率事件。十年以前計算機專業,在大家眼裡就是玩遊戲,畢業之後去某個單位IT部門,管理公司電腦設備,幫同事修電腦的。但現在,計算機專業是熱門專業,特別是網際網路全面普及之後,程式設計師受大家喜歡。

我們選擇熱門專業只是代表有更大的「機率」,進入更好的行業,拿到更高的薪水,但這僅僅是機率。熱門與冷門專業會隨著社會發展發生改變,根本就不存在永恆不變的熱門專業。

說得極端一點,就算你報了熱門專業,比如計算機專業的,但你編程能力不好,那又如何,企業招聘不會因為計算機專業熱門,就把所有學這個專業的學生都要過來,還是要找最優秀,能力最強的人。

不要單純追求熱門專業,也不要想當然的覺得自己喜歡這個專業,而是要結合目前所有的現實情況,選一個當下最適合的專業。

即便你真的選擇了不喜歡的專業,也有機會可以改變

無論你是否喜歡現在的專業,無論你是否迷茫,都沒有關係,未來有無數個機會可以改變。因為現在這個時代已經變了,這不再是一份工作能幹一輩子的時代,不再是一個行業能待一輩子的時代。

很多人都問我,從貨代公司單據員到寫文章,這差距太大,怎麼會想到轉?這個問題不僅是身邊的朋友,就連我在轉行面試的時候,面試官也問我這個問題。

其實在此之前,我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父母說物流管理好找工作,那就學,不討厭也談不上喜歡,就是覺得以後能找到工作就知足了。直到大學最後一年,公眾號的出現,還有跟同學合作一個項目獲省里三等獎,裡邊的一個課題論文,是我寫的。

那個時候,我開始有點意識到自己能寫文,但這種感覺很朦朧,不清晰,也沒有具體的規劃,所以在畢業之後找工作,我先找了物流方面的工作,在業餘時間鍛鍊文筆,就這樣熬了2年。

我從貨代公司離職是裸辭的,當時我腦子裡唯一的想法就是:我一定要轉行成功,不想從事與物流相關的工作了。所以我斷了自己退路,拒絕了所有與物流有關的工作崗位,專注於投文字方面的工作崗位。雖然在轉行的過程中,有點辛苦,但最終還是如願了。

如果你真的因為分數原因,選擇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沒有關係,你可以利用業餘時間,去蹭課,自學等等。一旦你真的想要改變,就會有方法。

只要你想,你就能。

在現代社會,有很多人都是非科班出身,成就了不凡的事業。

馬雲,以前是英語老師,現在是企業家;

何老師以前是學阿拉伯語,現在成了著名主持人;

毛不易,護理專業,通過選秀的方式,成為一名歌手;

·······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不要把專業看的太重,不是說你讀了這個專業,你的人就定了這個。

也不要把現在選擇的專業上升到人生,夢想這個高度,覺得這個專業就是我這輩子的夢想,是我的追求,太早了。我到現在都不敢說寫作是我的夢想這種話,絕大數人都逃不過真香定律。

沒經過社會洗禮的人都還不足以談人生。

大學期間是對自身學習能力的完善

其實,大學裡你學什麼專業都沒太大關係,因為大學期間,最重要的任務:完善自身的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才是核心競爭力。在工作當中,我們會進入新的領域,這個時候加速、深入的學習非常關鍵,但很多人無從下手。

歸根到底,還是缺乏學習能力。上大學之前,老師父母監督你,每天上什麼課,有什麼作業,什麼時候覆習,老師都幫你算好了,你只需要跟上老師的節奏,埋頭學就夠了。相當於,飯菜都端上來了,你只要拿筷子吃就好了。

但大學和職場就不一樣了,老師和領導不會逼你學習,也沒有人會給你布置作業,你要不要學,學到什麼程度,怎麼學,這些標準都是你來定,沒有班主任。即便你不學也沒有關係,反正跟老師、領導、同事無關。也就是,你想吃一桌子的菜,就要自己製作菜單、買相應的食材,然後自己做才行。

還有一個原因是,父母、老師在灌輸一個潛在錯誤的觀念:你給我好好考,考上大學想怎麼玩就怎麼玩,隨便你。

而真相是:大學不是學習的終結。而是學習的開始。

正如何老師在《拜託了,冰箱》里說的話:大學的任務是塑造完善的人格和優秀的學習能力,最後你進入社會之後,還是要重新學習,所以不要把自己所有的人生都放在填志願這件事情上。

填報志願只是你人生選擇題中最小的一道題,未來還有更加糾結的選擇題等著你。

專業可以決定你大學四年在教室上什麼課,

但無法決定你大學四年真正學些什麼,做些什麼。

興趣可以和專業有關,也可以無關;

職業可以和專業有關,也可以無關;

專業無法決定你人生走向,

真正能決定你人生走向的是你的眼界和方向。

最後,保持警惕,進入大學之後,每隔一段時間要問自己,這是我想要的大學生活嗎?

這比你選擇什麼專業更重要。

決定你未來的是對變化把握的能力,決定你價值的是做好你自己。就像雪球創始人方文三文說的:大學的「大」字,可以理解為,大學最核心的作用,是幫你打開一個更「大」的世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1-YmDmwBmyVoG_1ZpnZ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