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brief analysis of the significance,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serving enterprises going global
文:張新存 碩士,高級會計師,現就職於中國工商銀行天津市分行
摘要:
商業銀行為「走出去」企業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對銀企雙方是雙贏的選擇,但限於經驗和現有機制,商業銀行的國際化服務能力還面臨諸多挑戰。為此,商業銀行應真正踐行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全方位服務;持續開展產品創新,適應企業國際化經營的需要;實施人才儲備工程,培養國際化人才;充分發揮科技優勢,提升銀行服務效率。
Abstract: Commercial banks offer a full range of financial services for enterprises going global and a win-win for both sides. Yet limited by experience and existing mechanisms, commercial banks still face many challenges in providing global services. Therefore, commercial banks should follow a client-centered concept, and offer tailor-made, all-round services; they should make sustained efforts in product innovation to meet the needs of international operation; they should work to build a strong pool of talent and nurture talents with global vision; they should fully leverage on their technical strength to enhance service efficiency.
隨著我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加快,其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也由境內延伸到了境外。但商業銀行對服務企業「走出去」經營的準備明顯不足,服務無法滿足企業的需求,出現了企業「走出去」與銀行服務不同步的時滯。商業銀行應充分認識到企業「走出去」為銀行業務帶來的利好機會,以及廣闊的發展空間,為國內競爭高度激烈化的銀行業開闢新的業務領域。
2018中俄邊境銀企對接會,促進中俄邊境地區經貿合作開放發展
一、商業銀行支持企業「走出去」經營的意義
商業銀行跟隨企業「走出去」的步伐,為企業在境外投資經營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對銀企雙方都是大有裨益的,具體表現在:
一是銀企雙方同在東道國開展業務經營,雙方可以從更多渠道了解東道國的投資政策、政府方針以及人員、文化背景,通過信息交互和共享,可以增強雙方對當地經營環境更全面的認知,有利於雙方儘快適應當地的經營環境和政策要求。
二是商業銀行可以更直接了解「走出去」企業的需求,針對不同企業的經營特點,量身訂製個性化的服務方案,增強商業銀行服務企業境外經營的針對性。
三是有利於我國企業的全球化統一管理。商業銀行跟隨企業走出國門提供服務,在符合當地監管政策要求的前提下,可以為我國企業提供與國內企業集團本部標準一致的銀行服務,有利於集團對全球不同國家(地區)的分支機構實行統一的企業標準,特別是在資金管理上,可以有效避免不同東道國的銀行提供千差萬別的服務給企業造成的諸多困擾,從而大大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
四是有利於密切銀企關係。在企業經營視角所觸及的所有國家(地區)由同一家銀行提供服務,可以充分發揮雙方長期以來既有的業務合作優勢,藉助雙方經營文化的長期融合,使雙方在所有領域的合作都實現無縫對接,將雙方合作由國內推向國際,進一步拓寬業務合作範圍,使銀企關係更加密不可分。
二、商業銀行服務企業「走出去」經營中存在的問題
(一)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尚未完全落地
由於國內企業直接融資渠道不多,企業對資金的需求很難得到滿足,銀行對企業融資仍具有一定的話語權,處於「賣方」的市場地位,銀行的整體經營還不能完全視作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化運作。
但在境外的經營市場環境中,銀企合作完全基於市場化選擇,無論是通過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直接開展經營,還是通過國內機構為境外企業提供銀行服務,都必須通過市場經濟的手段來實現雙方的合作意向,這就需要銀行真正做到以客戶為中心,站在客戶的角度,通過為客戶提供物超所值的服務,獲取客戶認可支付的服務收益。
(二)產品創新尚無法完全適應企業國際化經營的需要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力度的加大和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入,國內商業銀行的創新意識和產品種類有了很大程度的改進,但與國際上先進的國際性商業銀行相比,銀行服務的產品種類仍不夠豐富,銀行服務的領域還不夠縱深,跟隨企業經營變化還不夠緊密,無法做出迅捷的服務響應。
在對客戶需求了解不夠深入的情況下倉促推出創新性產品,有時甚至是為了創新而進行產品設計,結果造成新產品不接地氣,根本無法滿足客戶的需求,產品生命力不強,無法發揮應有的效果。
2016年9月,中船集團與中國工商銀行簽署銀企戰略合作協議
(三)內控制度尚無法很好適應防範國際化經營風險的現實要求
企業國際化經營面臨的風險是多方面的,廣泛涉及市場風險、政策風險、操作風險等等,這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內控管理形成極大的挑戰。
商業銀行國際化經營的市場風險主要體現在匯率、利率等涉及外匯幣種的業務,在大部分境外國家(地區),匯率和利率市場是高度開放的,完全由市場來決定,其在短時期內上下劇烈波動的可能性是始終存在的。
政策性風險也是商業銀行服務於「走出去」企業時所不可忽視的。這體現在境內境外兩個方面的政策管理。對銀行和企業來說,最為直接的是外匯管理政策風險,由其關聯至其他的相關政策風險。
操作風險的防範是商業銀行始終應該繃緊的一根弦。在走向國際化經營的過程中,在對操作風險保持高壓態勢的基礎上,還應結合客戶的國際化經營特點以及東道國的政策要求和人員現狀,完善本行的操作風險防範機制,徹底杜絕不必要的操作損失。
(四)商業銀行員工素質尚待提高
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和客戶服務的國際化,最終是通過銀行員工來實現的,員工素質是決定銀行國際化成敗的關鍵因素。但由於我國商業銀行走向國際化的時間普遍較短,經驗不足,銀行員工應對境外業務處理的能力不強,業務素質亟待提高。
中國—寮國雙邊本外幣現鈔跨境調運啟動儀式
三、商業銀行完善服務企業「走出去」經營的策略
(一)真正踐行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
一是始終堅持「了解你的客戶」原則。商業銀行應真正了解客戶的業務需求,銀行業務人員既要隨時從客戶渠道直接獲取資金結算意向,採取服務措施予以滿足,更要未雨綢繆,提前規劃,調研分析客戶的經營動向和行業發展趨勢,為客戶規劃銀企雙方合作的業務意向,激發客戶的潛在需求。
二是在為客戶提供服務的過程中,要真正做到以客戶為中心,使客戶得到的服務效果是:服務方案是量身訂製的,操作手段是簡便易行的,客戶收益是最大化的,業務風險是向客戶全面揭示的。
(二)務實開展產品創新,契合企業國際化經營的要求
一是銀行經營理念要具有國際化思維。在客戶處於絕對話語權主動地位的國際市場上,國內商業銀行必須扭轉舊有的經營理念,真正按照國際化銀行的經營方略,將客戶置於銀行服務的首要經營目標,不斷突破自身的服務產品限制,打開產品創新的所有通道,將建設創新型銀行作為一項長期任務。應善於學習境外同業的先進經驗,重視研究並學習國際先進同業銀行的持續創新經驗。
二是建立創新機制。建立起科學的績效考評體系來鼓勵銀行員工主動開展創新,而對於錯失創新良機或者創新效果不佳的人員,要有相應的懲戒機制。這些產品是否能夠契合客戶的需求,是否能實現銀企雙贏的目標,則需要建立一套科學的評價體系。要確保足夠的研發投入,確保足夠的人力、物力、財力,為產品創新鋪平道路,創造條件。
資金融通助優質項目落戶「一帶一路」
(三)實施人才儲備工程,培養國際化人才
人才培養的方式有多種,最為直接的方式是挑選部分綜合素質較高的員工輸送到境外商業銀行工作一兩年時間,實戰參與境外商業銀行的業務處理和客戶服務,了解並適應國際化銀行的經營管理要求和慣例。
另外,通過選定國內部分員工到經營時間相對較長的境外分支機構「以干代訓」,可以使這些員工切身接觸到實際的境外業務,便於快速實現提高員工業務素質的效果,使員工學習到多方面的業務,增強其綜合業務處理能力。
(四)充分發揮科技優勢,提升商業銀行服務效率
一是加大科技投入。各商業銀行應將科技發展列入全行的戰略決策,常抓不懈,確保足夠的資金預算來實現銀行科技化水平在全球範圍內的領先優勢,使客戶的全部業務需求都能通過自動化設備精密處理。
二是要注重網上銀行業務的應用推廣。為確保隨時滿足客戶的業務需求,24小時網上銀行服務是不二選擇。各行應加快網上銀行業務在全球範圍內的推廣,注重完善自身的服務能力,使網上銀行業務能夠得到境外客戶的認可。
中國工商銀行萬象分行辦公大樓
四、結束語
總之,商業銀行跟隨企業「走出去」經營的步伐,及時出台全面的金融支持行動,既可以滿足企業的需求,也可以為商業銀行創造更多的業務機會。雖然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但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指引下,只要商業銀行堅守服務實體經濟的初心,不斷提升自身服務水平和效益,「走出去」企業獲得的金融服務必將日臻完善,達到國際水平並最終實現雙贏。
更多精彩詳見《一帶一路報道(中英文)》
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51-1788/F
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2096-2886
郵發代號:62-625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m
編輯:向雯
審核:李卉嬪
主編:鄧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