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妃吃荔枝的故事:為什麼說她吃個荔枝就把大唐吃垮了?

2020-10-14     一起奧利給

原標題:楊貴妃吃荔枝的故事:為什麼說她吃個荔枝就把大唐吃垮了?

楊貴妃,廣西容州普寧縣雲陵里人。母親姓葉,懷胎十三月生楊妃,生而有異質。初誕時滿室馨香,胎衣如蓮花,眸如點漆,肌白如玉,相貌絕倫。楊妃生於一個貧民家庭,名玉奴,一家人擠在地下室里。三歲被一個名叫楊康的軍人買回家,十四歲被當地司戶楊玄琰從楊康手裡強奪過來送到京師選為壽王妃。二十歲唐明皇讓她出家為女道士,號太真,大受寵遇。二十八歲因為耍小性子跟李隆基抬槓,結果李隆基派高力士把她一單車送回楊府。楊貴妃悔恨號泣,抽刀剪下一縷頭髮給了高力士,李隆基得到頭髮涕淚俱下,二人重歸於好。

這一場驚心動魄讓楊妃危機感與日俱增。她知道自己的地位猶如沙上築堤。於是猛吃荔枝,喝涼水。杜牧《過華清宮絕句》寫的就是楊貴妃吃荔枝: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新唐書·后妃·楊貴妃傳》寫道:妃嗜荔支,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千里,味未變已至京師。

荔枝味甘酸,性熱,多食易上火。楊妃其實最怕上火,因為體太胖(素有肉體),一到夏天活不過去,更有肺熱之症。為了解除肺熱,她終日口含一塊玉魚兒,把嘴裡的唾液咽進肚子裡,潤肺去熱。(蓋籍其涼津沃肺也)。每天大清早起來去後花園裡從花枝上吸花露水,潤肺下火。因此楊妃吃荔枝不亞於慢性自殺。可是她為何偏不怕死還要吃,原來荔枝有個功效,就是改善失眠、健忘、多夢等症,並能促進皮膚新陳代謝,延緩衰老。楊妃受玄宗寵幸,終日狂歡達旦,睡不好覺,因此需要睡前吃點荔枝安眠入睡。由於經常熬夜,容顏肯定受損,因此需要美容養顏。

唐人吃荔枝兩種吃法,一種生吃,摘下來就吃。一種熟吃,就是吃荔枝罐頭。唐人把荔枝摘下來,剝皮,用鹽水浸泡,裝在銀瓶里,真空保存。叫「鹽漬荔枝」。這樣做的荔枝罐頭能夠長久保存而且味道不散。就是說,楊貴妃吃荔枝可以現吃,也可以吃罐頭。楊妃為了好吃上口,美容養顏,只吃新鮮的,不吃罐頭。

但是荔枝不好保鮮。「若離本枝,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因此楊貴妃如果要吃新鮮荔枝只能用驛馬傳送。驛馬是為國家傳遞公文、軍事情報、貴重物資等重要東西的良馬。唐時修有馳道,相當於現在的國道,平坦寬闊,每隔五里有站牌,設有茶鋪,能喝水,不給吃飯,不能換馬。每隔十里有驛所,有吃有喝,還能換馬。一站接一站往下傳,人歇馬歇快遞不歇。直到到達目的地。

所以地方進貢楊貴妃吃的荔枝「走數千里,味未變已至京師」。根據荔枝三日味變可以算出,數千里地,三日之內送到。楊妃吃的是老家廣西北流的荔枝,廣西北流到西安最短路程為2100多公里,4200里。荔枝一般在陽曆五月以後成熟,此時已入夏天,凌晨三點就能趕路,晚上九點天黑休息。一天可以跑路十八小時。一匹馬正常時速大概五十公里左右,跑十里只需要六分鐘。十八小時1800里。考慮到交接簽收等必要手續,三天之內送到是綽綽有餘的。

其實杜牧《過華清宮三首》,並不是譴責玄宗等人驕奢淫逸,而是說他們耽誤了國事。本來用於傳送軍事情報的驛馬,結果送了博美人一笑的荔枝,這跟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博美人一笑有何區別?於是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大唐從此中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yIZLXUBd8y1i3sJZNj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