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縣萬畝食葵喜獲豐收

2019-09-25     景泰融媒

​金秋景泰,寺灘鄉萬畝食葵開始收割。一顆顆向日葵盤在驕陽的照耀下,金燦燦一片,格外喜人。

走進食葵地,一派收穫的繁忙景象。務工的村民正揮動著手中的鐮刀,熟練地割下食葵盤,插在枝幹上,等待風乾後機械脫粒收穫。而在一年前,這片土地大面積荒蕪或者被撂荒,部分由農戶自行種植,土地利用率極低。

甘肅景輝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鄭米富:景泰縣主要是以傳統種植為主,我們剛到這邊的時候,看到茫茫的戈壁,我們心裡也在發怵,怎麼樣才能夠帶動地方經濟發展,讓老百姓實實在在受惠,我們也想了很多辦法,經過多方面的考察、調研、研究,我們覺得把這個食葵產業鏈,我們因為有成熟的那個基礎,如果能夠把食葵引進來,就能改變,應該能改變當地的種植結構,帶領老百姓增收脫貧。

說干就干。經過前期充分考察研究,新疆喀納斯潤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依託寺灘引水和永泰川灌溉引水兩大供水工程,按照「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企業化管理,品牌化運作」的現代農業發展理念,集中開發利用寺灘鄉集中連片、平坦開闊的旱砂地資源,規劃建設食葵標準化生產基地30萬畝,著力打造集種植、加工、科技、觀光於一體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甘肅景輝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鄭米富:景輝農牧業2018 年底落戶景泰縣, 2019 年三月份開始,我們開始流轉土地,總共流轉了五萬畝土地,開發了 5 萬的高標準農田,今年種了五萬畝的葵花,現在葵花都已經豐收了。

今年,園區流轉土地6.7萬畝,種植 5萬畝食葵,長勢良好。按照「村集體 + 企業 +農戶」的經營模式,吸納貧困戶以土地入股,企業集中連片經營,實現戶均土地流轉年收入4000 元,務工收入 1 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 5 萬元以上。

甘肅景輝農牧科技有限公司項目部負責人 張銀山:我們給流轉土地的農民,就是土地流轉費,每畝地給 100塊錢,每年是 100塊錢,然後在這我們種植期間,優先用工,每天的工資在120塊錢左右,每個月能獲得收入在兩三千塊錢,每年他們的流轉費,農戶有些地數多的有上萬。

土地流轉,實現了集中連片種植和集約化、規模化經營,節約了生產成本,促進了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

東梁村村民 崔振香:我們以前這些土地都種的是麥子、胡麻弄點吃的,弄點油籽,現在這些土地都流轉了。

永安村村民 張花儒:我們家四十畝土地流轉了一年,就是一畝地是一百元錢,一年收入四千元錢。

集中連片種植,大量的務工需求,也讓當地群眾又獲得了一份可觀的收入。

東梁村村民 苟發鼎:自從他們播種到秋收,我們一直給他們幹活。到現在開始秋收了,我到我們村就是鄰近這幾個村,組織200多人,到這裡給他們收葵花,他們一天能掙到100多到200塊錢。

東梁村村民 崔振香:現在在這裡打工,每天掙百八十元錢,還能補貼家用,能減輕一點家庭負擔。

食葵標準化生產基地的建設,對於當地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示範和帶動作用。

甘肅景輝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鄭米富:對景泰縣整個農業產業結構進行了很大的調整,以前老百姓種的食葵,每畝能產達到50斤左右,我們現在種的食葵新產品,通過科技種植、高效種植,每畝能達到600斤左右,每畝的收益能達到4500到5000元左右。

甘肅景輝農牧科技有限公司項目部負責人 張銀山:我們的葵花收穫之後,一部分是外銷的,一部分我們就拉回新疆集團公司,那邊加工,然後包裝,增加附加值,然後再做一下一步的銷售。也產生了旅遊產業鏈附加效應。

萬畝食葵的種植,同時也釋放出了強大的綜合帶動功能,推動了景泰旅遊業的發展。

甘肅景輝農牧科技有限公司項目部負責人 張銀山:在上個月23號,我們在這兒舉辦了葵花節,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當時遊客量很大,一天最高高峰期達到四萬人,然後,這對旅遊的帶動,對當地的經濟,也對當地是一個宣傳。(融媒體記者 俞成榮 盧有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wr7Z20BJleJMoPMcEU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