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啤酒肚」之謎!喝酒再也不怕了!完美告別「啤酒肚」的方式

2020-01-13   Sasha健身醬

馬上就要春節了,大家都在更努力的工作吧?為了能過一個好年,現在忙點累點都是應該的,對吧?

但是一想到有一個長長的假期在前面等你,是不是瞬間感覺輕鬆多了?再花10秒鐘想想,在春節里想怎麼吃就怎麼吃,愛怎麼玩就玩怎麼玩,會不會忽然高興地咧開了嘴?

「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這時有人就開始擔憂,過完年會不會又胖一圈呢?「啤酒肚「」會不會更加豐滿?要不要少喝點酒呢?

在這個吃好喝好的時代,中青年人爭相發福,最明顯的莫過於越來越挺的肚子。人們把這種肚子叫做「啤酒肚」。愛喝啤酒的人,都有這樣的「福氣」!


別說夏天,就是穿著羽絨服的冬天,啤酒肚依然驕傲的彰顯著自己的存在。當別人誇你「真有大將風範」、「富態」、「宰相肚裡能撐船」時


只有你自己清楚自己身體的笨重,只有你懷念著自己昔日帥氣的身形


但是,事情的真相是,你的「啤酒肚「與你喝不喝啤酒,關係不大!


我們先來說啤酒。

啤酒的主要原料是麥芽、水、啤酒花和酵母,均屬純天然物質。啤酒就是這4大原料經過液態糊化和糖化,再經過液態發酵而釀製成的飽含二氧化碳的低酒精度酒。


啤酒的酒精度僅在3 %—5%之間(通常我們所說的啤酒度數,並非酒精度,而是表示生產原料麥芽汁的濃度。啤酒的度數一般在6%—12%之間,而酒精度一般在3%—5%之間),而葡萄酒酒精度大部分在8%—15%之間,白酒酒精度大致在28%—70%的區間,相比之下,啤酒所含酒精度確實不高。


國際上啤酒釀造還會添加一些輔助原料,常見的如玉米、大米、蔗糖、小麥、澱粉、水果、蜜糖等。這些輔助原料使啤酒呈現不同的風味,如美國啤酒大多添加玉米,使其味道較淡;台灣和日本則習慣添加大米,使味道稍甜;德國啤酒不加輔助原料,味道香濃醇厚。


有人說啤酒是「液體麵包」,一方面是因為啤酒營養還是挺豐富的,另一方面是因為啤酒的製作方式和做麵包類似,都是以穀物為原材料,要經過發酵才能製成,但並不是說喝啤酒就等於吃麵包。


首先,啤酒90%是水分;另外,啤酒的發酵度遠高於麵包,所以殘留能量遠低於麵包。經過精確計算,每100ml啤酒含熱量38千卡,一瓶500ml的啤酒熱量為190千卡,脂肪的含量低到可以忽略。大家可能對這個熱量沒有什麼概念,我們拿雞蛋(生雞蛋和熟雞蛋的熱量及營養差不多,只是熟雞蛋營養更容易吸收)做對比


一個雞蛋的熱量是88.7大卡,我們喝完一瓶500ml的啤酒基本上相當於吃進2個雞蛋的熱量。再拿牛奶作對比,同樣100ml的啤酒和脫脂牛奶,熱量分別為38和33千卡。如果只從熱量方面考慮,你喝啤酒與喝脫脂牛奶,是沒有太大分別的。總結一下,啤酒和牛奶、雞蛋一樣,均為低熱量食物。


既然「啤酒肚」不是因為喝啤酒本身造成的,那愛啤酒的人為什麼幾乎都擁有一個「啤酒肚」呢?

事實上,「啤酒肚」就是就是腹部肥胖的俗稱,你的「啤酒肚」說白了就是腹部脂肪太多了!

喝啤酒時,絕大多數人會準備下酒菜,這下酒菜一般不會是蘿蔔和白菜吧?大多會吃燒烤、油炸、大魚大肉等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

另外,在上文我們講到,制啤酒要用到啤酒花(啤酒花能使啤酒具有清爽的芳香氣、苦味和防腐力),啤酒花的苦味物質能增進食慾、促進消化,而邊吃邊喝啤酒會讓你比平時吃的更多!


當人體攝入熱量大於消耗的熱量時,多餘的熱量會自動轉化為脂肪,暫存起來,以備熱量不足時通過燃燒提供能量。弗賴堡大學附屬醫院康復和預防體育醫學博士Joseph Keul的研究結果是,發胖的主要原因是人們消費啤酒時不良的膳食習慣所導致的,比如吃過於油膩和熱量高的飯菜。英國倫敦大學醫學院和捷克臨床與實驗醫學院,對近2000名捷克人的飲酒習慣與身體肥胖狀況進行了隨機抽樣調查後也得出了啤酒本身與發胖無關的相同結論。


你可能又會問:如果是過多的熱量轉化成脂肪,那為什麼只有腹部胖起來啦?

腹部肥胖是因為你腹部里內臟周圍囤積了大量脂肪,它們將你的腹壁強烈地向上拱起,除此之外,你腹部皮膚下也「積攢」了不少脂肪(皮下脂肪),這兩大部分脂肪讓你的肚子看起來圓鼓鼓的。


大多數人發胖,都是由腹部開始,這是為什麼呢?

1.腰腹是身體重心部位。

腰腹是人體的中段,與我們站立時的重心位置接近 ,我們訓練時常說的核心穩定主要指這部分。只有脂肪堆積在腰腹對人體活動的影響是最小的,在這裡囤積脂肪並不會影響我們坐、站、走、跑、跳的重心變化。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只有肚子大而四肢卻很纖細。如果大腿堆積很多脂肪會造成走路困難,手臂堆積很多脂肪會很難擺臂。脂肪堆積在腹部符合重心近端效應,即脂肪傾向存在於人體重心位置及儘可能離重心近的位置。腰腹部離重心最近,脂肪的堆積以人體重心為球心,向外形成一層一層的同心球,以確保人體重心不變。所以腰腹部脂肪堆積速率一般比四肢快,即使是四肢的脂肪堆積,也是在大臂內側,大腿內側和臀部這些離人體重心更近的位置。


2.腹部肌肉類型的特性決定。

腹部與其它部位最大的區別就在於,腹部的肌肉類型!腹部的肌肉屬於平滑肌,抗拒脂肪的能力很弱,這一點是腹部容易堆積脂肪的重要因素!


平滑肌不同於身體其它部位的骨骼肌,這種平滑肌主要靠自主神經支配,而骨骼肌靠人體意識支配。平滑肌不是每條肌纖維(即肌細胞)的兩端都通過肌腱同骨骼相連,而是細胞之間互相連接,形成管狀結構或中空器官。在功能上可以通過縮短和產生張力,使器官發生運動和變形,也可產生連續收縮或緊張性收縮,使器官對抗所加負荷而保持原有的形狀(腹部平滑肌的這種特性,使腹肌不容易練出來)。

腹部平滑肌的一個主要任務是保護腹部里柔弱而重要的內臟器官,這種肌肉的防守性很強(保護作用),但不具有很強的主動攻擊性(不是說不具有攻擊性,而是攻擊性和骨骼肌相比弱很多),它的防守性,並非保護自己,而是保護內臟,這樣一來,當脂肪對腹部平滑肌進行「侵犯」時,它不會通過主動攻擊去趕走和消耗脂肪,只會「傻傻的」「一根筋」的去保護內臟,時刻充當內臟的忠實衛士。

因為腹部平滑肌這樣的特點,使得腹部更容易堆積肌肪,囤積脂肪之後,也不容易趕走。相比身體其它部位的肌肉,腹肌更難練出來。


我們既然弄清楚了腹部肥胖的原因,更應該知道它有哪些危害。

腹部肥胖者的形象好與不好,我們今天暫且不談,每個人的審美都是有差異的,沒有絕對標準。我們主要談一下腹部肥胖對個人健康的影響。


腹部肥胖要比臀部肥胖更危險,更容易患心臟病、中風、脂肪肝和II型糖尿病。

(1)肥胖是導致肝功能酶學異常的主要原因,75%以上的轉氨酶增高與肥胖有關。酒精和脂類的代謝都依賴於肝臟,酒精會抑制身體對脂類的代謝,這是嗜酒者易患脂肪肝的原因。而肥胖與脂肪肝的關係比嗜酒與脂肪肝的關係更為密切,肥胖者即使沒有伴發其他疾病,脂肪肝的發生率也很高。在肥胖者中,50%肝內脂肪沉著嚴重,重度肥胖者絕大多數有脂肪肝;


(2)肥胖易誘發糖尿病。肥胖不是引起糖尿病的直接原因,但它對糖尿病的誘發作用卻是不可忽視的。許多資料證實,肥胖程度越重,糖尿病發病率越高。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腹部肥胖很可能成為影響健康最危險的殺手之一。

那麼該如何解決腹部肥胖問題呢?

簡單概括一下,腹部肥胖的道理就是:能量攝入過多+能量消耗過少=能量過剩,而能量過剩必然以脂肪的形式表現出來,慢慢在腹部形成堆積。要想獲得真正明顯可見的減脂效果,人體必須製造一個絕對的能量赤字環境。因為在營養缺乏的時候,作為能量儲備物質的脂肪,會燃燒並釋放能量。怎樣讓能量赤字產生呢?是通過節食、運動還是兩者結合呢?都是可以的!

吃各種美食,是人生的一大樂趣!在本文里就暫且不勸阻大家遠離這個樂趣了,但是 仍建議大家儘量不要吃得過飽,尤其是控制一下高脂高熱量食物的攝入量。



下面就每日熱量攝入量問題,給大家提供一個參考:正常人一天需要攝入多少熱量,跟性別、年齡以及當天的活動情況均有關係。從事輕體力的勞動(如步行、打掃房間、輕度的照顧孩子)和從事腦力勞動(如伏案工作、行政管理等)者,需要的熱量相對較少,每天男性需要2400-2600千卡的熱量,女性需要2100-2300千卡的熱量。對於中體力的勞動者(如快遞員、售貨員、服務行業的人員),此時需要的能量是根據公斤體重進行計算,要35-40千卡/公斤的熱量。對於重體力的勞動者(如運動員等),每天需要的能量為3000-3500千卡。做到熱量的「收支平衡」,就能保持現有的身材。


除了節食,我們還可以通過運動的方式去消耗掉多餘的熱量。有些人藉助大量的腹部運動試圖減少腹部的脂肪,而大多數研究證明,這麼做並沒有用。針對性的訓練實現腹部的定點減脂是不可能的。不過,脂肪下面的肌肉變得緊繃一些可能會造成一種脂肪被減掉的假象,好像是運動者進行的那些專門訓練帶來的效果。


當我們了解到這些的時候,就可以做一個運動的調整了(了解深層的原因後才能夠選擇出合適有效的運動方法)。當腹部有了脂肪之後,我們既然無法通過直接鍛鍊腹肌將其消耗,那麼只能選用一種間接性的方法來達到目的——採用身體整體的運動進行多餘能量消耗。運動過程當中,會利用到人體的脂肪燃燒提供能量來維持運動,然而腹部的脂肪是最多的,所以當身體需要動用脂肪作為能量的時候,會優先燃燒腹部的脂肪(因為它是最容易得到的能量),從而達到減少腹部脂肪的目的。


運動方式有很多種,對普通訓練者和減脂者來說,首先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強度。我們在進行中、低強度的運動時,來自脂肪細胞的脂肪酸和肌肉中儲備的脂肪微滴是主要的能量供體;而在高強度的耐力訓練和健美訓練中,肌肉內儲存的碳水化合物(即肌糖原)是主要的能量來源。如果目標僅僅是消除「啤酒肚」,減掉脂肪,那麼選擇中低強度的運動即可。這樣的強度有利於我們堅持下去,並且大大減少運動中受傷的風險,確保我們順利完成減脂的目標。

除了運動強度外,運動時長也能決定我們體內到底有多少脂肪被燃燒了。一般來說,我們一次運動的時間越長,脂肪在所消耗的能量總量中所占的比例就越高!但是不要一開始就進行較長時間的運動,最好採取漸進的方式,去逐步適應較長的運動時長,恪守「慢慢開始,慢慢提升」的原則。我們最好從每次10~20分鐘開始,每次延長1~5分鐘,逐步延長到每次大約60分鐘(理想情況下至少是60分鐘),最差也要保持在30~60分鐘。

精心安排的訓練計劃可以將人鍛鍊成一台真正的「燃脂機器」,比如超長耐力訓練者在運動期間每分鐘燃脂多達1克!

那麼對於想擺脫「啤酒肚」的減脂者來說,具體做些什麼運動呢?

游泳、跑步、爬山、爬樓梯、有氧操和球類運動等等都是可以的,但我今天給大家推薦兩個運動,不僅運動成本低,而且有一定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效果令人滿意。

一.騎自行車。

1.騎自行車看似簡單,其實卻是在鍛鍊全身的肌肉。完成一次騎行,除了燃燒掉你的脂肪,你的背部肌肉、肱三頭肌、大臀肌、大腿四頭肌以及小腿三頭肌均會得到一次鍛鍊。


2.騎自行車能使大腦攝入更多的氧氣,頭腦更清晰,還可以加速血液循環,強化血管,增強代謝。

3.我們在跑步時,腳掌觸地瞬間,會給身體帶來超過體重近3倍的著地衝擊力,而騎自行車時,由於腳踩踏板離開地面,因此帶來的著地衝擊力比體重小,不會增加腳踝、膝蓋和腰等關節的多餘負擔。同時騎自行車不容易積攢疲勞,有利於每天堅持。


4.騎行還會令人精神愉快。因為在騎行中,大腦會分泌一種內啡肽。科學家McGovern有一項研究稱:這些內啡肽將運動產生的不舒適感降至最低,減輕疼痛感,研究還稱內啡肽也許與運動後的興奮感有關。

內啡肽


4.大家可根據自身情況來選擇相應的強度,速度不同,燃脂效果也會不同:

16~19km/h慢慢騎,每小時消耗能量402千卡;

19~22.4km/h輕鬆騎,每小時消耗能量563千卡;

22.5~25.5km/h賽車,每小時消耗能量724千卡。

總之,三十分鐘以上的腳踏車鍛鍊也不會讓你感到乏味,甚至你會覺得鍛鍊的時間過得好快!


二.跳繩。

跳繩幾乎是從小玩到大的體育項目,幾乎沒有場地和時間的限制,一根繩子可以玩出各種花樣!
它能刺激到的肌肉有:肱二頭肌、股四頭肌、臀部肌群、大腿內收與外展肌群、背部肌肉、斜方肌、小臂肌肉等。既可以結實全身肌肉,又可以消除腹部、臀腿上的多餘脂肪。它在瘦身塑形的同時,還能讓你的呼吸系統、心臟、心血管系統得到充分的鍛鍊。


跳繩的速度不同,所達到的效果也有所不同:

慢速跳繩,每小時消耗能量563大卡;

快速跳繩,每小時消耗能量884大卡。


以上推薦給大家的運動,可根據自身的基礎情況,制定出適合自己的減脂計劃,關鍵在於循序漸進和堅持不懈!明白了「啤酒肚」的形成和減脂背後的原理,我們才能有理可依,堅定信心,堅持鍛鍊,結果一定不會令你失望!


參考文獻:《健身營養全書》,克里斯蒂安·馮·勒費爾霍爾茨(著),莊仲華(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