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記憶最純正12條老街,你都去過嗎?

2019-10-26     銀角大王W

不知從何時起,

我們習慣了時尚與新潮的包圍,

卻逐漸忘記了「老」的存在,

它們深邃、古樸、飽經風霜,

無聲地訴說著這座城市的故事...

也許你走遍世界的可能性很小,

但走遍南昌的街頭巷尾,

應該沒有問題,

南昌 · 記憶中的街巷,

尋訪老街里的腔調與味道,

青石板,木騎樓,

雕欄花窗,深幽古巷,

靜心徜徉其中,

任時光冉冉而逝,

且將這些帶有老南昌氣息的街巷留在記憶里,

成為你我心中難以磨滅的珍藏。

1、南昌唯一一座清真寺所在地

其實早在去年,

隨著那場史無前例的舊城改造,

南昌十餘條老街漸漸退出了歷史舞台,

這條因制售老醋而聞名的老巷,

同樣敵不過城市變遷腳步,

它曾是上個世紀南昌手工業、

宗教聚集地,

這裡誕生了南昌第一座也是唯

一一座清真寺,

牆上猶存的指示牌,

正低訴著昨日的喧囂和榮光...

滿目的蕭條與殘垣斷壁,

無聲地等待著下一次崛起,

值得欣慰的是,

被劃入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的醋巷,

其百年老宅與歷史遺蹟,

都將會得到整體保留,

不知是否還能喚醒,

你對老南昌的記憶...

2、合同巷

民國之初的商業中心。

慶幸身於南昌繁華深處,

依然有如此值得珍惜和回味的陳舊老街,

雖然早已破敗,氣勢依在,

合同巷37號的祥豐錢莊,

是目前南昌唯一留存的錢莊舊址,

合同巷長不過二三百米,

寬不過三四米,

巷子曲曲折折,

麻石路面高高低低,

這裡保有最純正的南昌韻味,

魚鱗板的紋理,

是南昌民居傳統的外立面形式,

經歷近百年沉澱,依舊昂然肅立!

3、扁擔巷

民國時期南昌著名的紅燈區,

時間如流水般沖刷著人們的記憶,

一個甲子過去了,

大多數人都忘記了扁擔巷曾經的面貌,

據92年版的《南昌市地名志》記載,

扁擔巷長140米、寬2.1米,

因其窄且短、形似扁擔而得名,

4、直衝巷

南昌歷史上的華爾街,

從廣潤門直衝而下,

抵達撫河岸邊,

直衝因此而得名,

也許從今天看來,

你無法窺得它往昔的繁華,

但在舊時,

它曾是金融鹽業的中心,

也曾是南昌金融業富豪雲集之地,

從那時候起,便有了南昌"華爾街"的美談,

5、生米老街

自明清留存至今,

生米,自晉代開始建鎮,

迄今已有1600多年歷史,

在鎮上,

仍完好保存著建於明清時期的生米老街,

長約3公里的老街,

蘊藏著過去歲月的故事,

這裡曾經商賈如雲、行人如織,

道路上被獨輪車壓過的凹痕依舊清晰,

它是生米老街的歷史見證,凹得越深,

就越能證明生米老街的歷史悠久。

6、蘿蔔巷

民初時期南昌總商會所在,

蘿蔔巷很短,東西走向。

其東頭正對清末民初時期的南昌總商會大門,

它曾是贛商的發源地,

巷名「蘿蔔」,也許大家很難理解,

在如此繁華的商業中心,

古代竟然是賣「蘿蔔」的菜市場?

據清道光二十九年《南昌縣誌》載,

此處原是賣羅帛、手巾及絲織品的地方,

稱羅帛市,隨著後來商業中心的逐漸轉移,

1986年被更名蘿蔔巷,

7、凍米巷

最短最小的巷子,

「凍米巷」或許在南昌依然存在的小巷中,

屬於最短最窄的小巷了,

南起上水巷,北至建德觀街,

如今我們走在這裡,

總感覺其長度超不出百米,

其寬度超不出2米,

這條小巷原名為「凍米廠」,

1986年更名為「凍米巷」,

在清代,

這裡有製作凍米糖的作坊,

並且風味獨特享有盛譽。

大約到了民國以後,

南昌城裡「凍米廠」的凍米糖,

不知什麼原因消失了,

只留下了一條

再也不製作凍米糖的「凍米巷」,

於是,現在的南昌人說起「凍米糖」,

只會聯想到「豐城凍米糖」,

或許,

這也應該算是南昌城的一個小小的遺憾吧。

8、書院街

見證豫章書院的興衰更迭,

南昌市的老城區里有一條老街,

叫「書院街」。追溯其歷史,

可以遠至一千多年前的宋朝,

述說其影響,可以享譽九州而聞名遐邇。

書院街,得名於「豫章書院」

書院創建於南宋,

為傳播朱程之學的基地,

1933年,

書院街被象山南路分割為東西兩段,

因此有了「東書院街」與「西書院街」之分。

隨著科舉考試的廢除,

曾經輝煌至極的豫章書院

也壽終正寢,

如今,

坐落於書院街的南昌十八中學,

仍有一塊青石匾,

上面鐫刻著幾個大字:「豫章書院舊址「。

9、南昌育嬰巷

隨著棚改灰飛煙滅,

育嬰巷,得名於清朝晚期,

隨著象山南路棚戶區的改造,

談笑間,育嬰巷也已灰飛煙滅,

恐怕以後再也沒有人提起南昌的育嬰巷,

更沒有人述說這裡曾經發生過的故事。

10、豆芽巷

如今改名為起鳳路,

豆芽巷,其名不像「百花洲」那麼美,

也不像「朱紫巷」、「書院街」那麼雅,

然而它是南昌一條歷史久遠、

意義獨特的小巷,

記錄了那風雲變幻的歲月、

平民百姓的生活,

豆芽巷,在南昌古城北面,

距永和門兩三里,

當時的民眾家家戶戶以發豆芽謀生,

豆芽巷也因為而得名,

南昌的老地名中有不少「一條街」,

例如打鐵的「鐵街」、裱畫的「裱畫巷」、

做嫁妝的「嫁妝街」、做凍米糖的「凍米巷」,

但是唯有豆芽巷影響最大!

11、棕帽巷

南昌歷史最悠久的小巷,

南起章江路,北至疊山路,

棕帽巷看起來並不不起眼,

但如果你深究歷史,

會發現它卻是南昌歷史最悠久的小巷。

相傳晉朝許真君頭戴棕帽,

路過時風將其帽吹落於此,

後人稱此巷為棕帽巷,

棕帽,原本普通至極,

而「棕帽巷」作為區區小巷之名,

能夠穿越一千五百年而流傳保存至今,

不失為一種幸運。

12、荊波宛在巷

最怪異的巷名,

也許你會覺得這條巷子很陌生,

荊波宛在巷位於今天的孺子路到羊子巷附近,

荊波宛在,不像是街道之名,

所以社會上對其含義長期以來爭論不斷,

早在康熙年間,此地建有祭祀關羽的伏魔宮,

這段路因為匾額題字「荊波宛在」而得名,

直到1984年併入系馬樁,

這怪異的巷名才漸漸無人提起....

自1926年南昌建市以來,

已經有200多處老街巷消失,

隨著城市的改造,

南昌這樣的地方越來越少,

但在老街居民的心裡,

 這裡每一寸土,每一個老宅,

每一個畫面都深藏著故事。

南昌朋友,舉個手,歡迎評論區留言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v9jCW4BMH2_cNUgdjR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