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一親壞,三代敗」,是哪種「壞親人」?有道理嗎

2022-06-08     有畫說藝術

原標題:俗話說「一親壞,三代敗」,是哪種「壞親人」?有道理嗎

有時候我們讀小說或者看一些人物的傳記,往往都會看到「家道中落」這個詞,「家道中落」的意思就是:家業一開始發展得很好,然後到了中途以後又衰落下來,到了主人公手上的時候,甚至已經變得窮困潦倒。

比如咱們都很熟悉的魯迅,魯迅先生童年時的家境是非常好的,但是在12歲那年,他的爺爺(原本是朝廷的官員)突然因為一些事情獲罪下獄,緊接著他的父親又身患重病,那麼這個原本有權有勢而且比較富裕的家庭,很快就衰敗下來,所以魯迅的介紹,一般都會說他少年時期「家道中落」。

親人

中國人自古就很講究「運道」,比如人的命運或者運氣,那麼家庭同樣也有運道,比如家運興旺發達,又或者衰落敗壞,這就是「家道」。

俗話說「一親壞,三代敗」!也就是說只要一個親人壞,就會導致家庭的運道接連三代都會衰敗。千里之堤,毀於蟻穴,任何事物的衰亡,往往都只是源於毫不起眼的小事。

那麼家道的衰落,同樣也是源於家庭成員的一些細小事情的日積月累,有三種表現的人,往往是導致家敗的根源。是哪三種人呢?

親人

首先是品行不端的父母,他們品德敗壞不走正道,給小孩做出了錯誤的榜樣,讓孩子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小就被錯誤引導,生在這樣的家庭,孩子很難成長為一個三觀正確的人。

而且,這種父母往往不務正業、甚至偷雞摸狗幹些違法的勾當,背負刑事處罰鋃鐺入獄的風險也極大,一旦身陷囹吾,更是害了家中的小孩,不僅生活得不到保障,就連基本的管教都會喪失,生在這樣的家庭,是小孩的不幸,而像這種父母,的確是「一壞毀三代」,真是可恨至極!

親人

那麼除開這種壞父母,還有一種父母也很可惡,他們本身不壞,甚至有很高的素質,而且非常重視對孩子的培養,但這種看似對孩子負責、重視孩子的父母,往往又會走入另一個極端——就是對孩子過於寵溺!

俗話說「慈母多敗兒」,其實寵溺孩子的不僅僅是慈母,父親也可能很寵溺孩子,還有爺爺奶奶,現在很多家庭的孩子並不缺愛,而是被愛得太多,愛得有點過分,長輩對孩子過於寵溺,其實同樣是種「渾蛋家長」。

親人

家道的繼承,取決於後代,所以兒女的發展是什麼樣,家道的興衰起落自然也與之息息相關,而子女的發展,又取決於父母的教育,因此,剛才我們說的兩種壞父母,都很難教出有出息的子女,家道自然會中落。

但是孩子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父母的教育,還有道德方面的教育,比如說孩子智商很高,學習也很厲害,父母盡心盡力,但卻忽略了道德教育方面的培養。

親人

這種孩子長大以後,即便成為了出類拔萃的人才,也只不過是毫無孝心不懂感恩的白眼狼而已,他們只在乎自己,而不會顧及自己的家庭或者家族,所以,每一個父母,都應該及早重視對孩子的道德教育,並且為孩子做一個孝順感恩的好榜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fdfca361cf75a52a7449891eeacb3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