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春暖七十載 橘井泉香澤世人

2024-09-30     新華日報

歲月礪金七十載,岐黃不輟啟新程。

七十年,不過是歷史長河的彈指一瞬,但對於江蘇省中醫院而言,則是凝聚了創建、發展、壯大的一段光輝歷程。七十載薪火傳承,七十載精誠追求,一代代「省中人」忠誠人民健康中醫事業,用汗水鑄就輝煌。

療效為根本,服務為保障

打造診療服務「省中樣本」

1954年10月,3幢小樓、幾間平房,江蘇省中醫院門診部正式開診。那時誰也未曾想到,歷經70年發展,這裡將會走出無數名醫大家,福澤無數百姓。

2023年全年門診量突破732萬人次,這是江蘇省中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實現跨越式增長的一個實證。而在此之前,醫院門診量也已經連續23年位居江蘇第一、全國綜合性醫院前列。

如此大體量的醫院,勢必對門診服務水平和能力提出考驗。患者的需求是否能得到滿足成為門診服務不斷改革的「金標準」。

名醫大咖「一號難求」?醫院在原有基礎上增加每日專家坐診班次,從周一至周五每天均安排近600名專家坐診。節假日看病不方便?醫院堅持開設周日門診、假日門診、夜門診、午間門診,儘量縮短患者就診時間,不影響上班族工作、不影響孩子上學。外地患者和高齡患者就醫不便?專門設立「外地患者一站式中心」和「80歲就醫零等待」服務,在檢查檢驗各科室增設專用機器,開闢綠色通道,確保外地和高齡患者當日挂號、檢查、拿報告,最大限度落實「讓患者少跑路」。

療效是中醫藥永葆生命力的根本,多年來,在江蘇省中醫院已經形成了「名醫、名科、名藥、名方」的「四名」戰略。針對重點病種領域,醫院依託醫院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岐黃學者等老一輩名中醫總結出的寶貴經驗處方,研發創製「中國藥」,目前已經擁有28個劑型200多種製劑。從全國20多個省100多個中藥材種植基地運送來的草藥,經過自有飲片廠的加工,再進入醫院的製劑研發中心,實現了藥品從「田間地頭」到「患者口頭」全程保障質量。地處江寧院區,這座全國最大的院內製劑研發中心,每天十餘條生產線開足馬力,提取、濃縮、精製、包裝、運輸全部實現智能化,這些「省中製劑」療效獨特,成為備受患者喜愛的「寶藏藥品」。

江蘇省中醫院瞄準整體提升醫療服務的舒適化、智慧化、數字化水平,推動形成流程更科學、模式更連續、服務更高效、環境更舒適、態度更體貼的醫療服務模式,增強人民群眾就醫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高醫療服務水平,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

近年來,《江蘇省中醫藥條例》《江蘇省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相繼頒布實施,聚焦重大疑難疾病診療能力提升,江蘇省中醫院堅持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促進中西醫協同和優勢互補,推動醫院綜合服務能力提升。

2023年度中醫醫院學科(專科)學術影響力綜合排名前列,28個評價專科中,醫院有23個專科入選前10名。2024年4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公示國家中醫優勢專科建設名單,醫院共12個專科入選,國家級重點專科總數位居全國第一方陣。全國公立中醫院績效考核保持全國領先,2022年度位列全國第二。

多個「第一」的背後,是省中多年來聚焦臨床需求,鞏固學科專科「沖補強」建設成果後順其自然的結果。2023年,江蘇省中醫院公布了10個臨床醫學創新中心名單,向重大慢病、疑難重症、中醫優勢病種等發起「衝鋒」。以醫院黨委書記方祝元牽頭的江蘇省中醫高血壓病臨床醫學創新中心為例,該中心在高血壓腎損害、高血壓心力衰竭、高血壓代謝障礙、高血壓腦小血管病變和高血壓流行病學五大領域開展科研攻關,傳承研發防治高血壓早期腎損害的中醫特色製劑——潛陽育陰顆粒,牽頭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中醫藥現代化研究」——《高血壓全程防治的中醫藥方案循證優化和療效機制研究》,實現了高血壓中醫臨床研究重大突破,2020年相關成果獲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此外,醫院還在心血管科、脾胃病科、婦科、血液科等專科進行項目攻關,開展中醫藥干預高血壓的真實世界研究、圍青春期多囊卵巢綜合徵中醫生活方式等研究,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開展全球首個三抗體藥版CAR-T的Ⅰ期臨床研究,項目取得國家重大新藥創製專項。推進重點病種研究、形成成果,牽頭制定《克羅恩病中西醫結合診療專家共識》《體外衝擊波碎石術中國專家共識》等4項國家級指南、行業標準或專家共識,取得了潛陽育陰顆粒的質量檢測方法等多項專利證書。

傳承為基礎,創新為核心

人才寶塔激發「省中活力」

時間退回到1954年,那時的中國百廢待興。當年7月,江蘇省第一次中醫座談會召開,67名來自全省中醫界的知名人士受邀參會。就在這次會議上,提議積極籌辦中醫實驗醫院。

很快,江蘇省中醫院門診部開診,葉橘泉被任命為首任院長,鄒雲翔為副院長。隨後許履和、干祖望、童葆麟、黃冕群、施和生、承淡安等名中醫先後調入,吳門醫派、孟河醫派等多個中醫流派在江蘇省中醫院落地生根,也將名醫薈萃、中醫特色顯著、中西醫結合的傳統寫在了江蘇省中醫院的「基因譜系」中,醫院走上了醫教研同步發展的創業之路,也為醫院發展奠定了深厚的「大師基礎」。

「一所現代化綜合性中醫院,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應該形成何種培養機制?」這樣的「人才之問」一直貫穿省中發展始終。從傳統的中醫藥師承教育,到現代化的院校教育,1955年起醫院承擔江蘇省中醫進修學校中醫進修班的臨床教學和帶教任務,鄒雲翔、曹鳴皋、江育仁等擔任教師,自編教材為學員上課。1958年,創立全國第一所中醫護士學校,掛牌南京中醫學院附屬醫院。1978年,醫院被衛生部定為全國中醫臨床進修基地,1979年開始招收臨床研究生,醫院承擔起培養高學歷臨床醫學生的責任。

此後,師承教育和院校教育相結合、中西醫相結合的培養模式在省中不斷發揚。2013年,在全國中醫系統首創「省中黃埔」青年人才培訓班,2014年制定《江蘇省中醫院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4—2025)》,在名醫寶塔工程、「醫院高峰學術人才培養工程」、「岐黃書院」和「外科學院」的基礎上形成老中青梯隊合理、中西醫人才齊備,青年才俊輩出的良好局面。5名國醫大師,7名全國名中醫,89名省級名中醫、名中西醫結合專家……名醫大家熠熠閃光。

人才是建設高水平醫院的底氣。1970年前後,江蘇省內發生流行性出血熱疫情,周仲瑛等帶領團隊深入疫區,科學救治,有效降低病死率,同時開展臨床研究,「中醫藥治療流行性出血熱的臨床和實驗」研究項目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011年,國醫大師夏桂成團隊「中醫女性生殖節律創新理論及臨床應用」獲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醫院中醫臨床科學研究取得歷史性突破。

多年來,醫院逐漸構建出完整的科研體系,推動研究型醫院建設。2013年成立江蘇省中醫臨床研究院,2022年遴選為首批「江蘇省研究型醫院」,2023年獲批為高水平醫院建設單位,2024年獲批江蘇省中醫創新製劑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中藥特色製劑融合創新中心。醫院以研究型醫院建設為抓手,不斷加大科研經費投入力度,構建臨床研究、基礎研究、成果轉化為主要支撐的中醫藥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

醫藥領域的創新又談何容易。以省中研發的脈絡寧為例,脈絡寧的別名「797」其實背後還有一個小故事:在研發過程中,796次實驗都失敗了,第797次才得以成功。沒有一次次的堅持和嘗試,也就沒有科研的成功。

秉持著創新引領發展,江蘇省中醫院不斷加大軟硬體投入。2024年5月,鳳凰科創園正式啟用,園區設有江蘇省中醫臨床研究院、江蘇省中醫臨床創新中心、江蘇省醫學創新中心、江蘇省醫學重點實驗室、中心實驗室、生物樣本庫、動物中心、PI實驗室等科創平台,同時積極謀劃科創園二期建設。近年來,醫院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資助數量位居全國中醫院前列,重點項目立項取得新突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順利通過驗收。2023年12月,經省科技廳等8部門批覆,江蘇省中醫院作為全省衛生健康系統唯一試點單位,納入「職務科技成果賦權試點名單」。

黨建為統領,公益性為底色

多措並舉貢獻「省中力量」

煌煌醫脈,歲月為證。70年的歷史已經證明,江蘇省中醫院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走出了一條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的特色之路,迸發出巨大創造能量。

江蘇省中醫院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水平醫院建設,2019年3月,成為省內第一家實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的綜合性醫院,把黨的領導融入醫院治理各環節,把黨的建設貫穿醫院改革發展全過程,堅持黨管幹部、黨管人才,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確保黨始終成為推進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堅強領導核心,更好擔負起履行新使命、譜寫新篇章的時代重任。2個分院區黨委、7個黨總支和69個黨支部,覆蓋了業務和職能科室,進一步增強了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和創造力。2023年,醫院獲評國家衛健委「全國公立醫院黨建示範醫院」。

江蘇省中醫院黨委書記方祝元表示,作為公立醫院,江蘇省中醫院高舉公益性大旗,堅決扛起社會責任,展現公立中醫院的擔當和作為。1976年唐山大地震發生後,醫院第一時間組建醫療隊赴災區搶救傷員,並接收傷員到院治療。醫院常年承擔新疆等西部地區對口支援任務,並開展省內農村的巡回醫療服務。醫院積極承擔援外任務,針灸專家張宗震在第一批援外工作中獻出生命,先後派出8批次共18位醫療專家前往馬爾他執行任務,4批次專家遠赴坦尚尼亞……多年來,江蘇省中醫院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讓中醫藥香飄海外,實現共同發展。

在探索為患者服務的道路上,江蘇省中醫院始終走在前面。2013年,建成江蘇省內首家網絡虛擬醫院,不僅實景再現醫院一草一木,還提供路線指引、導航導停、三維人體立體挂號、專家在線交流諮詢等特色服務。2014年醫院創新性建立了中醫藥雲服務平台,2017年江蘇省首批網際網路醫院在醫院啟用,線下的實體江蘇省中醫院被「搬上」網。「一機在手」即可體驗「雲預約—雲候診—雲就診—雲購藥—雲支付—雲檔案」的診前—診中—診後一體化就醫服務。同年,醫院獲評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先進集體,蟬聯全國文明單位。

江蘇省中醫院院長吳文忠介紹,2022年,江蘇省中醫院紫東院區全面運行,鐘山院區順利揭牌,2024年江寧院區全面投入使用,「一院多區」新發展格局正在形成;託管建設溧陽市中醫院、六合區中醫院,幫扶宿遷市中醫院,常年對口支援「南京都市圈醫聯體」「戰略聯盟醫聯體」單位和社區服務中心……醫院在為健康江蘇建設中貢獻「省中力量」「省中影響力」中再邁出一步。

不僅如此,江蘇省中醫院走出江蘇,走向全國、走向世界。2022年,醫院被國家發展改革委確定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輸出單位,獲批建設江蘇省中醫院重慶醫院項目和江蘇省中醫院連雲港醫院項目,發揮區域輻射、示範、引領作用。

醫院積極探索中醫藥海外發展新模式,全面推進醫療、保健、教育、科研、文化和產業的對外合作與交流。2014年,「國家中醫藥臨床研究基地·中法中醫藥臨床合作研究中心」成立;2015年,首個中醫藥國際合作專項項目「中國—法國中醫藥中心」在巴黎揭牌,醫院與巴黎公立醫院集團聯合開展黃葵膠囊治療糖尿病腎病蛋白尿的臨床研究,研究成果「中成藥黃葵膠囊」被證明對治療糖尿病腎病蛋白尿安全、有效,該成果也被評為「2022年度中醫藥十大學術進展」之一。2017年,醫院與省僑辦聯合成立全國首個中醫惠僑基地「海外江蘇之友中醫惠僑基地」,開展國際中醫遠程醫療、科研、教學和學術交流。

各國命運緊密相連,人類是同舟共濟的命運共同體。醫院主動融入共建「一帶一路」,促進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中醫惠僑服務多元化開展。認真貫徹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組建惠僑服務團隊,積極開展國際遠程診療服務,為海外華僑提供中醫藥服務。首次承辦首屆「親情中華·魅力江蘇」中醫藥文化海外推廣研習班,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15個國家海外僑胞代表參會,親自感受中醫藥文化魅力。中醫藥國際服務貿易能力提升。作為商務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認定的首批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積極開展中醫藥服務貿易工作,通過研發生產中醫藥健康產品、在世界舞台講好中醫藥故事等有效手段,助推中醫藥「走出去」。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站在新的起點,江蘇省中醫院將繼續牢記囑託,感恩奮進,堅定信心,鼓足幹勁,勇挑大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雙高」發展戰略為引領,一體推進國家醫學中心創建、江蘇省高水平醫院建設,在全面推動中醫藥事業傳承創新發展上繼續走在全國前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f1f2f4404d28952924cd9b855a45a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