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和孩子說話「十喊九不應」!吼之前先看看這些原因

2019-10-10   父母課堂卓越


文/白樺

本文由父母課堂(ID:fumuketang)

原創首發

家裡來了客人,媽媽吩咐小淼去端水果,但是他卻埋頭自己擺弄玩具,對於媽媽的呼喊充耳不聞。

「你這孩子怎麼回事?」媽媽氣急敗壞的走上前擰住淼淼的小耳朵,「沒聽見你說話,就沒聽見你說話!」淼淼卻委屈地哭了。

是孩子嘴硬?還是家長的處理方法不對呢?

要吃飯了,快把繪本都收起來,準備吃飯!」

「該睡覺了,抓緊把車都放到兒童房,準備睡覺!」

「抓緊上床,我要關燈了!」

「快穿上衣服,再晚出去超市都關門了!」

焦躁的你說完大半天了,卻發現孩子依然在玩自己的,根本沒有反應,更沒有動。

你抓狂:為什麼說了八百遍了,孩子還是沒聽見?

你惱怒:為什麼我的催促,孩子聽而不聞?

你懷疑人生:為什麼我脾氣這麼急,孩子仍然無動於衷?

其實很多家長都有上面相似的遭遇,好像在某個時間段里,孩子就愛假裝「聽不見」,任憑你喊破喉嚨,他還是穩如泰山!

這到底十什麼原因?我們又該怎麼做?

01

孩子眼中「完全沒有理由」的呼喚

有些媽媽既要照顧孩子又要料理家務,在料理家務的時候牽掛著孩子,就時不時喊一聲,聽到回應就覺得比較安心。

其實從孩子的角度來看,這種情況越頻繁,很容易讓孩子形成一個印象:媽媽喊我也沒啥事情,無關緊要,既不是要和我說什麼,也不是要我做什麼。於是,他們會越來越懶於回應。

02

孩子專注於一件事情,「聽」不到

孩子沒有回應家長的話,可能孩子在沉迷於別的事情,孩子總是對一些細小的東西表現出特別的興趣,還能對一些大人看起來索然無味的現象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比如看見牆角有2隻螞蟻抬一顆米粒,孩子都能蹲在牆角觀察大半天。看金魚在魚缸里遊動,孩子都能目不轉睛地盯上2個小時。大人們或許在想:「這有什麼好看的。」可孩子們卻樂此不疲。

面對這種情形,除非有非常緊急的事情需要立即做,否則大人最好不要打攪,頻繁的打攪只會讓孩子丟失了寶貴的專注力。

03

逆反期無聲的抗議

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孩子有了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和想法,他們不想按照大人所說的執行,但另一方面他們又不敢公開反抗大人,便出現了無聲的抗議、當作沒聽見。他們一方面想堅持自己的意願,一方面卻又擔心大人的異議,左右尋思間,便出現了沉默,在旁人看來就是「十喊九不應」和裝作沒聽見。

04

親子關係不好,孩子不願意和父母溝通

如果親子關係不好的話,那麼孩子可能也會出現這種情況,比如說一些家長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總是喜歡使用命令的語氣,或者是總是對孩子吆五喝六,讓孩子心中積攢了太多的不良情緒,那麼對於父母的話,孩子可能就會置之不理、不去回應。

有的家長本身是急躁性子,這頭下達完命令,巴不得孩子馬上就能執行,但實際從孩子接受指令與消化指令,並且放下自己手頭的事情來處理指令,還是需要一個時間段的。家長一定要記得,不能這頭下達指令後,又一連串的催促,這樣只會讓孩子覺得嘮叨,會產生牴觸情緒。

當家長下達指令或者跟孩子溝通,最好是觀察下孩子的動作,確定他沒有鬧小脾氣,沒有正在專注於某件事,心平氣和的時候安排孩子做事。這樣子孩子不容易反抗,也很少採用無聲抗議來應對家長。

END

如果你希望有一份事業既能成長自己修正孩子,又能兼顧家庭和經濟所需,還能造福更多孩子、家長……

那麼——雙向養育家庭教育認證導師培訓班歡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