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3時,象山縣丹城第五小學教育集團門口,學生在家長陪伴下安全離開。(徐能攝)
寧網編前語
颱風接連來襲,我市各級各部門高度警戒、築牢防線,全市人民風雨同心、嚴陣以待,體現了寧波防禦的速度、保障的力度、治理的精度和城市的溫度。記者兵分多路駐紮在風雨一線,發回多組報道。
昨天上午,市水務環境集團海曙分公司工作人員在海曙柳汀立交橋下調試強排設備。(戎美容林涵攝)
白衣天使送來「健康傘」
「颱風天,外出不便,家裡90歲母親臥病在床,急需更換導尿管,不知如何是好……」昨天上午,奉化區大堰鎮柏坑村村民王秀表遇到一件煩心事,他試著撥打大堰鎮衛生院全科門診主任羅益鋒的電話,希望羅醫生出手相助。
王秀表原以為颱風天羅醫生從單位過來不方便,沒想到通話結束10多分鐘後,對方便趕過來為王媽媽更換導尿管。
據了解,大堰鎮是奉化區唯一的全山區鎮,地廣人稀、交通不便。在該鎮常住人口中,60歲以上老年人占了近70%。
「王媽媽是我鎮衛生院家庭醫生簽約團隊的服務對象,颱風天和她一樣『看病難』的村民有不少。為此,我們將醫療服務關口前移,上門服務,為他們撐起健康『保護傘』。」羅益鋒說,上周六以來,大堰鎮衛生院有20多名醫護人員活躍在山區醫療服務一線。
家住大堰鎮四嶴村的王祥岳今年75歲,是一名長期膽汁淤積、黃疸伴乏力的患者。由於病情嚴重,他需要定期輸注營養液,維持身體機能。「四嶴村距離鎮衛生院約3公里。平時,大家坐車去那裡看病需要10多分鐘。」王祥岳的女兒王月玲告訴記者,昨天上午,她擔心颱風天影響父親看病,便打電話向結對的家庭醫生羅益鋒求助,「羅醫生來到我家後,為爸爸進行了輸液治療、身體檢查,前前後後忙了近兩個小時。」
據悉,面對接連來襲的颱風,大堰鎮衛生院組建了一支應急救護隊進村服務,為當地居民送去「健康傘」的同時,還為暫住在避災安置點的群眾準備了充足的救援醫療物資。(記者陳章升奉化區委報道組景士傑通訊員竺雪維)
工作人員檢查高速公路邊坡防護網。(王雨晨攝)
颱風天的一碗紅燒魚
昨天上午10時40分,四明山區霧氣繚繞,海曙章水鎮李家坑村下起了大雨。
85歲村民李金娣拄著拐杖,站在自家老宅的屋檐下,時而抬頭望望天空的颱風雲,時而看看院門外,翹首以盼……
「阿婆,您的飯菜到了……」院外傳來熟悉的聲音。李阿婆一聽就笑了——這是村委會副主任李夏明來送餐了。
李阿婆的子女在異地工作,老伴已過世多年。她的腰椎有四節突出,導致雙腿行動不便。「以前,我用電磁爐自己燒菜,早上燒好,吃一整天。」李阿婆指指自己的眼睛,「這兩年左眼基本看不見,右眼視力也很模糊。」
因為燒菜不安全,所以李阿婆有陣子吃起了咸筍和榨菜。好在從今年9月4日開始,李家坑村成為章水鎮高山送餐的試點村,她和村裡其他70周歲以上的老人一樣,吃飯這件事有了著落。
「阿婆,快坐下,趁熱吃。」李夏明攙扶著李阿婆進屋,拿出袋子裡的保溫餐盒,放在桌上後一層層打開,飯菜香味頓時在屋內瀰漫開來。
「今天菜很豐富,有紅燒魚、花菜炒豆腐乾、清炒蒲瓜。」聽著李夏明報菜名,李阿婆連連點頭稱好。
「魚很新鮮,蒲瓜又軟又香……送來的菜比我自己燒的好吃多啦!」李阿婆吃得停不下筷子,「中飯、晚飯都有人送來,每餐一葷兩素,我每天只需付6元錢,划算又方便,尤其遇到颱風天,我不用再擔心吃不上飯了。感謝黨和政府,感謝熱心的村幹部一直想著我們……」
李夏明告訴記者,村裡共有41位老人享受了高山送餐服務,「配送人員將菜送到村裡三個點位,年紀稍輕、行動方便的老人自行來點位取餐,對於行動不便的困難老人,由專人送餐上門」。
「阿婆,今天有颱風,您待在家裡,不要在院子裡走動了。」
聽到李夏明的貼心叮囑,李阿婆連連道謝:「你們也辛苦了,要注意安全。」
颱風天的一碗紅燒魚,香滿味蕾,情暖人心……(記者沈孫暉沈天舟通訊員周正宵)
帶上「智慧助手」給大壩「做體檢」
昨天上午8時50分,慈溪龍山鎮天氣陰沉,偶爾有雨滴掉落。窖湖水庫附近,巡查員方永軍穿上厚重的雨衣、雨鞋,開始了巡查工作。他負責對大壩主體及周邊水環境進行觀察,發現問題後及時上報。
出發前,方永軍喚醒了他的「智慧助手」。他打開手機里的慈溪小型水利工程標準化運行管理平台,進入工作介面,點擊「工程巡查」,螢幕上便顯示出他的巡查點位。
本次巡查單程路線1520米,需要對壩頂、壩坡等大壩各個部分進行觀察,泄洪閘和水庫管理房也在巡查範圍內。
「每次巡查前看一眼手機里的工作介面,都能讓我打起精神。它仿佛在提醒我,要細心、耐心地對待每一次巡查。」方永軍說。
閘室內,閘墩、導水牆和啟閉設施完好;水庫水面平靜,未見異常;未發現大壩坡面有凹陷、隆起和裂縫;未發現防浪牆存在牆體開裂和表層脫落等問題;未發現壩腳處有積水、滲水等情況;經檢查,水庫管理房的門窗完好。
巡查中,壩頂表面的裂縫受到了方永軍的重點關注。壩頂的瀝青路面受熱脹冷縮影響,偶爾會出現裂縫,這並不影響大壩的正常運行。「但是,這些裂縫中可能隱藏著『危險分子』,比如,由於壩體內部坍塌,壩頂出現裂縫,這就麻煩了。」
如何識別「危險分子」?方永軍總結了一套法子。用腳踩一踩,感受路面是否疏鬆;用手摸一摸,觀察裂縫處是否有水汽;用樹枝插一插,探測裂縫深度。一旦發現問題,上報到「智慧助手」,後台的工作人員會及時組織團隊對壩體進行檢修。
一番檢查後,方永軍整個人幾乎趴在了路面上,額頭上掛滿汗水。他拿著毛巾擦了擦,笑著對記者說:「一切正常!」
方永軍用「智慧助手」記錄了每個點位的巡查情況。點擊「結束巡查」後,手機介面出現了大壩全景圖,上面標註了一條藍色的線路,正是他當天的巡查路線。各點位顯示的綠色圖標,表示設施設備正常。
方永軍已經在這一行乾了18年。平時,他一周需要巡查三四次,汛期則每日一檢。遇到颱風天,巡查頻次增加。巡查工作看似枯燥,但每次出行前,看著大壩腳下屋宇連片、遠處的達蓬山郁郁青青,方永軍內心總會升起一股熱情。「我很熱愛我的事業。我想把水庫、大壩保護好,讓住在附近的人都能用上安全水、放心水、健康水。」(見習記者水藍薇通訊員趙婷)
昨日上午,北侖區小港街道渡頭董工業社區工作人員將自主研發的窨井蓋安全籠裝在窨井上。(孫肖許天長攝)
菜農全力搶收蔬菜
「我們正緊急採摘蔬菜,今早已經收穫了大約1萬公斤。」昨日一早,位於鄞州區姜山鎮後鄮村的寧波尚蔬園菜籃子基地,農場主柯漢強正和農戶們採收蔬菜。
柯漢強告訴記者,颱風「貝碧嘉」前腳剛走,「普拉桑」緊隨其後到來,過去一周里,他每天吃住在基地,做足準備,減少颱風帶來的損失。
準備水泵,疏通排水溝渠,加固蔬菜大棚……連日來,柯漢強忙得像個陀螺。「我們必須趕在颱風登陸前完成成熟蔬菜的採摘,既降低損失,也保障『菜籃子』平穩……」柯漢強擦拭著額頭的汗水說。
除了加固大棚和採摘,後續環節農場員工也分工協作,有條不紊。在稱重室,女工們各司其職,有的給蔬菜分級稱重,有的打包貼標籤,還有的裝箱裝車。據不完全統計,9月18日以來,尚蔬園已搶收蔬菜超400畝,總重約10萬噸。(記者王博)
20個涉水工程全部停工
寧波沿海於昨日0時起進入Ⅱ級防颱應急響應、20個涉水工程全部停工。昨天上午,記者前往寧波舟山港梅山港區,實地了解沿海港口防颱工作情況。
「我們通過梅山處預警預控信息群和電話提醒,對轄區內155艘避台船舶實施了全覆蓋點驗工作。」寧波梅山海事處工作人員介紹,寧波近岸海域已經出現2.5米以上的大浪、近海海域出現4米以上的巨浪,浪高呈上漲趨勢。
梅山港區共有5個在建涉水工程,參與施工船舶108艘。近期,海事部門工作人員協同項目部對施工船舶分批次開展點驗。
北壩水域,29艘商船和26艘漁船正在有序避風。據悉,海事部門聯合海洋漁業管理部門開展安全提醒,謹防走錨、商漁船碰撞等險情發生。
記者還了解到,寧波寧海海事處通過「一船一策」的服務保障模式,促成電煤運輸船「大唐7號」實現「直進直靠」,為該船節省運輸時間共8小時,完成颱風「窗口期」電煤搶卸4.8萬噸。
在寧波舟山港大榭港區,「紅寶石」輪完成了25萬噸原油搶卸,在寧波大榭海事處執法人員的護航保障下,已有序駛離寧波大榭實華原油碼頭,前往安全水域避風。
截至記者發稿,寧波海事局轄區內所有碼頭均已停止作業、完成人員撤離工作,除拖輪、警戒船等應急力量外,其他船舶均已撤離至安全水域避風。
此次颱風恰逢天文大潮汛,風、暴、潮相互疊加,轉風轉流期間船舶走錨風險陡增。海事部門已強化值班與應急準備,調集包括港作拖輪、社會應急力量在內的90餘艘船舶在港口布防,全力應對颱風挑戰,確保安全。(見習記者林昱辰 通訊員祁凱 宋祖明)
平台加足馬力配送外賣
颱風天,很多市民依賴外賣解決一日三餐。寧波主要外賣平台、生鮮平台著手採取各項極端天氣應對措施,保障「菜籃子」和外賣供應。(孫佳麗/文叮咚買菜供圖)
「菜籃子」防颱保供持續在線
面對持續颱風天氣考驗,我市「菜籃子」如何應對?昨日,記者來到寧波農副產品物流中心了解情況。
「上一個颱風剛走,新颱風又要來了。不過市民不用擔心,蘭州貨已經上市,我們積極調運,早就做好應對颱風持續影響的準備。看,這是剛到的一車娃娃菜。」中心下屬的寧波蔬菜批發市場經營戶許曉芬說。
據寧波蔬菜批發市場工作人員竺文傑介紹,為滿足颱風期間市民對各類蔬菜的需求,市場在一周前就啟動了蔬菜保供應急方案。
目前,當季蔬菜如青菜、黃瓜、茄子,批發價格分別在每公斤4元、5元、5元左右,總體平穩。蔬菜批發市場日均銷售量穩定在2800噸,動態儲備量4000噸,可充分滿足颱風期間寧波蔬菜供應需求。
寧波農副產品物流中心的工作人員正在搬運蔬菜。(受訪單位供圖)
在寧波農副產品物流中心另一側,市場肉類經營戶於茲斌正在盤點庫存:「最近颱風多,每天貨一到,很快就被分銷出去。因此,我們每天會多準備半車到一車的量。」
寧波農副肉禽蛋批發市場相關負責人俞夢妍介紹,近期,白條肉日均銷售量約1220頭,禽類約6萬羽,蛋類約115噸。冷鮮白條肉批發價格較上周下降3.4%,每公斤25.3元,冷鮮雞每公斤13元,紅皮雞蛋每公斤11.2元。
此外,中心下屬的寧波果品批發市場也已啟動應急預案,時刻關注各類水果供應情況,加大市場調運力度,確保接下來一段時間的庫存。(記者孫佳麗通訊員鄭蓉楊浩)
寧波志願者奔赴一線
志願者在避災安置點忙碌。(通訊員供圖)
來自寧波市委社會工作部的消息,面對接踵而至的颱風,全市組織近1000支黨員志願服務隊、志願服務團隊,投身防汛防颱一線,發揮各級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眾志成城助力維持城市運行、守護群眾安全。截至記者發稿,參與的志願者有6萬餘人次,直接服務群眾2.5萬餘人次。
交通引導、防颱防汛宣傳、物資發放、轉移危房人員、查看地質災害點、巡查河道、避災點秩序維護……各志願服務團隊和廣大志願者、社會力量迅速行動。在社區,黨員志願者帶頭,聯合網格員、社工,吸納新就業群體、社區居民等力量,開展走訪高齡獨居老人、清理陽台花盆、為行動不便的群眾送餐送藥等志願服務,守護社區居民安全。
另據不完全統計,全市有30餘支應急救援志願服務隊積極響應,24小時待命。慈溪市紅十字群狼公益救援隊昨天在慈溪體育中心基地進行備勤,預置搶險救援人員,並將水域救援設備20餘件套和3輛應急救援車輛部署到位。鄞州藍天應急救援隊、藍海專職應急救援隊、奉化紅海應急救援隊等紛紛將應急備勤、裝備、車輛等調整為備戰狀態。(通訊員梅靈記者王佳)
寧海縣一市鎮中心學校的跳繩館成為防汛防颱臨時安置點,昨日上午11時,村民在安置點用餐。(王婧霞孫吉晶攝)
前江這支老兵志願隊沖在防汛一線
昨天,颱風「普拉桑」帶來降雨,江北區前江街道老兵志願隊聞「汛」而動、迅速集結,深入河道沿線、低洼地帶、重點路段開展巡查。
裘市村地勢較低,出現了道路積水現象,老兵志願隊成員立即開展清障工作,疏通道路。
這支隊伍成立已4年,由街道人武部聯合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召集樂於奉獻的退伍老兵組成,現有隊員16人。在往年的抗台工作中,排查隱患、加固河岸、疏散群眾、引導交通等處均能見到老兵志願者的身影。樹倒了,他們去處理;積水了,他們去疏通;街道需要救援物資,他們來運送。
隊員裘承揚是個「00後」,今年9月初剛退役,聽到颱風來臨的消息,第一時間請纓,參與防颱工作;隊員張月鋒是朱界村的村民,對村莊和周邊環境非常熟悉,在他的帶領下,村民轉移安置工作迅速、準確、高效進行。
在老兵志願隊和街道工作人員的努力下,當天,有200餘名群眾被轉移到安置點。「退役不褪色,作為一名退役軍人志願者,我會繼續發揚優良作風,保護家園,為防颱防汛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裘承揚說。(記者王嵐通訊員馬佳威 陳威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