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清華原創丨西山公園遊記(散文)

2023-10-10     真言貞語

原標題:石清華原創丨西山公園遊記(散文)

西山公園遊記

(散文)

文/石清華

長假,孫子隨爸媽外游,我與老婆也出去看看。

十點多鐘即登上跨區域公交車鄂101去華容。公汽從大東門出發,沿途上下的乘客很多,上下地點不同,價格不一樣。車上沒有售票員,乘客上車時,不管有多少人,司機都會逐一詢問下車站名,然後報價。乘客掃碼,收款報告,行動快捷,大約不會出錯。

有一站上了十幾個人,其中有一長長黑髮與一黃黃短髮的年輕女人結伴上車。她們可能不知該車的購票規矩,登車即掃碼兩元。司機問她們到哪裡下車,報站名後司機說要三塊錢,你們每人再掃一塊錢。她們遵照執行,走到裡面。車行一會兒後司機大聲問:「那位黃頭髮的美女,你掃了一塊錢沒有?」

「掃啦。」

「你拿來我看看。」

黃、黑頭髮都沒拿給司機看。走了幾站,司機再次要求:「黃頭髮的美女,把你的微信拿來我看看。」她倆走到司機旁,黃頭髮向司機亮出手機。

「哦,你的是三塊錢。另一位給我看看。」

黑髮女人弄了一會兒手機,自言自語:「怎麼掃碼失敗啦。」

「請你再掃一下吧。」

「收到一元。」

很快到站,黃、黑頭髮下車。黑髮女人出得起一塊錢,但是不是想矇混過關呢?有可能。掃碼是不是失敗了呢?只有自己知道。這麼多人上下,司機都能記得清楚嗎?也許他早忘了,而今掙錢不容易,賺得一塊是一塊呀。哪知司機這麼精明,好在還有充分的理由。

從華容區換乘中巴去鄂州市,十二點鐘左右在鄂州市旅遊服務中心門前下車。去服務中心拿了幾張不同的公園宣傳畫片,很快來到西山公園門前。

站在城堡似的大門前向上望去,順山勢而建的古寺群次第而上,寺廟頂著寺廟直到山腰。古寺群被東北西三面青翠的山環抱,只有朝南的一面敞開,供來去的遊人觀賞,方便信男善女的朝拜。山中時不時地有亭台軒榭的尖頂、飛角在綠樹叢中探出,也許在窺視這熱鬧的世界吧。

回看勒石:西山,古稱樊山,北挽長江,南望南湖。山高海拔170米,但山勢險峻,層巒疊嶂,飛泉漱玉,風景秀麗,氣候宜人。

西山人文底蘊深厚,三國時期,孫權在此告天即皇帝位,建避暑宮。東晉高僧慧遠在此開創佛教凈土宗。古往今來,元結、蘇軾、黃庭堅、張耒、周邦彥、陸遊等文人墨客,在此或隱居耕讀,或訪古探奇,留下了許多華美的篇章。賀龍元帥率軍駐鄂城時到訪西山,陳毅元帥曾讚嘆西山不亞於廬山。1987年5月20日,西山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為湖北首批省級風景名勝區。2022年9月,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西山是大自然的恩賜,不可仿造,古寺曾經有過。至於何時修建得如此完美,遊客似乎沒必要去考問,只要賞心悅目、玩得開心即可。

我隨遊客朝古寺徐徐上行,邊走邊看。快進山門時,山坡竹林腳下傾斜的疊石堆上面,有四隻黑白交錯、個頭不大的貓。它們或坐或站或臥,但都面向人行道上的遊客,半睜著兩眼,你幾句我幾句「喵、喵」地輕唱。時時變換位置、姿勢,你歌我和,引得不少遊客駐足,「呵呵」地笑。有幾個靚女拿著手機對著它們,貓們也許知道是要帶走其倩影,馬上彼此緊靠,擺好漂亮的造型。遊客們紛紛伸出大拇指:「人間的靈貓。」

山門是寺廟群的第一層級,規模不大、比較低矮,古寺門楣上書:古靈泉寺。

古靈泉寺坐落於西山東坡之上,故又名西山寺。初建的古靈泉寺不知毀於何時,現存寺廟是清同治三年(1864年)湖廣總督官文捐款修建的。後經多次維修擴建,才有了今日規模。

穿過古靈泉寺不大的房間,上行較為平緩的幾十級石砌台階,大約相當於兩層樓高,來到了第二層級的天王殿。

天王殿空曠大氣、碧瓦飛甍、古色古香。大殿正中是一尊巨大的金身佛像,熠熠生輝,應該是天王或佛祖吧。金佛周邊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南方增長天王、北方多聞天王。四方天王皆手握利器、虎視一方,各司其職,拱衛天王。神仙世界也和人間一樣麼?官兒得有眾人拱衛,方顯得威風。但不知是神仙造人間還是人間造仙界,也許仙界人間有相通之處吧。

出天王殿繼續攀登幾層樓高的台階,便到了第三層級:大雄寶殿。

這個殿是整個古寺群最大的。雄踞西山東坡的最佳位置,俯瞰腳下的來去車輛、芸芸眾生。殿宇迴廊、大氣恢宏。殿中頂天立地的大佛,掌控腳下的信男善女。晨鐘暮鼓的僧人,也許肉體凡身,需要休息,只有空座、鍾、鼓。但見門檻內有一中年婦女雙手緊合、仰望大佛,直挺挺地跪著。

離殿再爬幾層樓高的台階,進入第四層級,也是古寺群最高處的羅漢殿。殿內恬靜肅穆,無人值守,只有遊人無聲地穿來走去,觀賞千姿百態的金身羅漢。有遊客細數後相聚:「有五百個羅漢。」

「不,有五百零四個。」

「五百零八個。」

數時有誤差,屬於正常,五百羅漢是不會少的。經常聽人說信佛者要苦心修煉,可得個金身羅漢。大千世界,茫茫人海,信奉某一觀念者大約不可勝數,可成就金身羅漢的卻寥若晨星。看來,人生在世,為自己活著、開心活著,不必為難自己。

殿上有辦公樓,辦公樓上有藏經樓,繞殿一周,沒找到上樓之處。仰視各方,門窗緊閉,也許高處不勝寒吧。

從寺院最高處往西山攀登,亭台軒榭掩映在樹竹叢中,不論遊覽到哪一處,皆會美不勝收。

擁翠亭,坐落在積翠門內的青龍橋旁,為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潘光憲所建,1960年重建。亭子三面環山,山上樹木蔥鬱,綠草滿坡。一面臨壑,山谷悠遠。時有蟲兒、鳥兒弄破恬靜,給亭中小憩的遊人唱著動聽的歌。也許如此,古往今來,被客人視為游山賞景的名亭。

革命烈士彭楚藩墓。彭楚藩(1884年—1911年10月10日)華容涼亭村人,是辛亥革命準備武昌起義的重要領導人之一,於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時不幸被捕,壯烈犧牲。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了民族解放、國家獨立、人民幸福,應受到人們永久地緬懷、崇敬。

秀園,是座具有江南古典建築風格的園林,位於劍石峰和石門峰之間。原是吳王避暑宮所屬的御苑,因其秀麗清新,故名。1991年由揚州古典園林專家設計重建,更是古貌添新顏,為其增添了無限的活力和多姿的風采。說是吳王御苑,有可能。觀古今帝王,縱然是明君,也不會忘記享受玩樂。君王並非神仙,人之常情,似乎不可指責。

時不時的詩文牌匾,平添了厚重的文化氛圍。西山萬嶺松(唐朝·杜牧):邀侶以官解,泛然成獨游。川光多媚日,山色正矜秋。野竹疏還密,岩泉咽複流。杜村連滴水,晚步見垂鉤。

如何評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從言為心聲來看,晚唐杜牧大概在詠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吧。

試劍石。會稽著名鑄劍工匠鮑唐采武昌銅鐵,鍛造了一把寶劍獻給孫權。孫權為了試其鋒芒,攜劍上山,對天禱告:「若蒼天有歸,成全我東吳大業,必削鐵如泥。」言罷,手起劍落,石頭一分為二,一立一臥。一千多年過去,試劍石成為孫權以武而昌的象徵。

比劍石。相傳劉備與孫權曾先後試劍於此,故此石一分為四。赤壁之戰前,劉備駐軍樊口,登臨西山,撫石舉劍祝曰:「聯吳抗曹若成,則劍劈石開。」果如其言。後孫權見此石怒曰:「玄德以吾劍不利耶?吾方欲攻之,先一驗吾劍。」言畢,劍落星飛石破,石上雙痕宛然。明朝有詩人曰:「割據提雄劍,雙痕勒石邊。」

二者實際上是望楚亭下幾塊黃中帶青的亂石,是不是合成的矽酸鹽也未可知。反正後人考證三國故事確實曾在此上演,那便是無可挑剔的景點。

望楚亭,屹立於西山最高處,遠望亭頂與青雲相接。明朝正德六年(1506年)湖廣兵備副使惲巍為紀念楚國詩人屈原而建。國家重臣屈原被放逐之後,仍不忘對楚國的眷戀,創作了許多懷念故國的詩篇。因《涉江》中「乘鄂渚而反顧」的望楚之情、愛國之心而得名,並成為荊楚大地的一座名亭。

獨立亭中,透過竹樹、俯視四方,但見高樓大廈星羅棋布、布滿八方,江水纏身、薄霧繚繞、蜿蜒東向。眺望遠處,感慨萬千,覺宇宙之無窮。

黃武亭。公元222年,孫權在「夷陵之戰」大勝之後,在武昌稱王,正式建立吳國,定年號為「黃武元年」,大赦天下,自此延續到公元229年稱帝。建立此亭,是為彰顯吳王威風,雄視宇內。

也許是真的吧。

下山重回大雄寶殿,四個和尚正坐於大廳的一角,敲著木魚、銅鈴歌唱似的誦經,但願能護佑國家強盛、人民幸福。

大殿正中巨大的佛像後邊,上山時經過此殿時,有個中年女人跪在門邊的小凳上拜佛。兩個小時過去,她還跪在這裡,只是向佛靠近了一個小方凳。也許好奇,便站在一旁詳細打量。她看上去三十幾歲,身材高挑、清瘦。烏黑的頭髮,用灰白的髮夾卡夾在腦後,上著淺藍長上衣,下穿暗紅色長褲。面部灰暗,顯得皮包骨頭,雙眼深陷。目不轉睛地盯著佇立的佛像。兩膝跪在黃色略微後傾的方形小凳上,膝蓋以上至頭頂,筆挺挺的一條直線。至少兩個多小時,那是對生命極限、虔誠信念的考驗。

可敬的善女,面對青燈古佛,你在為良緣祈禱麼?你在為苦難祈禱麼?你在為來生祈禱麼?不論為誰,都令人敬佩。如果眾人皆為國強民富如此祈禱,那麼華夏子孫將會虎踞東方,誰敢小覷?

出得山門,回望西山,你才明白:只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才有不一樣的世界。

(2023年10月1日)

【作者簡介】石清華(男),退休教師。出身卑微,有幸長成,但歲月蹉跎,一事無成,只好勤奮幹事,踏實做人。胸無大志,交遊平民,酸甜苦辣,離合悲歡,滲透於心。然盼其覺醒,努力上進。替己謀福利,為國盡忠誠。暢敘平民事,共享人間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b60452bd5e3f24af1a246040fd681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