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穿上肚兜,為何卻不穿內褲?原來是為了方便這事

2024-10-10     常高俊April

提及「肚兜」二字,今人往往遐想連篇,將其與風月之事相聯繫,殊不知,這輕裹於身的衣物,實為古代女子日常著裝中不可或缺的一抹風情。自人類文明初綻,羞赧之心生,以獸皮禦寒遮體,肚兜亦應運而生,伴隨著歷史的河流緩緩流淌。然而,時光荏苒,服飾更迭,肚兜終被時代浪潮輕輕拂去,唯余其影,在歷史的畫卷中淺吟低唱。

回溯往昔,古代女子的世界,是束縛與壓抑的織錦。她們的身影,在《易經》的古樸字句中輕輕搖曳——「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男裳女袍,裙擺之下,非是坦露的雙腿,而是名為「脛衣」的簡樸之物,僅蔽小腿,盡顯身份之別,地位之微。裙裾輕揚間,是古代女子無聲的抗爭與順從。

肚兜,這貼身的小物,既是私密的守護,也是身材的溫柔遮掩。然其親密無間,卻也帶來了肌膚之困,細菌之擾。在那個沐浴難得的時代,女子們以不穿褲或著開襠褲之姿,換取一絲通風透氣,是對自然法則的樸素順應,亦是對生活不便的無奈妥協。直至漢朝,「窮褲」初現,即今之開襠褲,雖形制簡樸,卻也是時代進步的微光。

再者,古時社會,男耕女織,女子足不出戶,內褲之需自然不似男子那般迫切。反觀男子,或務農,或征戰,胡服騎射之下,褲子逐漸取代裙裳,成為便利之選。及至南北朝,女子亦得合襠褲之惠,皆因騎馬之需,縫襠以護體,服飾之變革,亦是生活變遷之鏡像。

不同時代,對褲裝的態度各異,從漢代女子的裙擺輕揚、隱私難掩,到漢代後開襠褲的巧妙設計,再到宋代「窮褲」的普及,每一次變革,都是對女性生活狀態的細膩描繪。而這一切,直至宋代,方見女性服飾的顯著變化,褲裝逐漸融入日常,成為女性身體自由與尊嚴的象徵。

回望歷史長河,古代女子所承受之身心壓迫,令人唏噓。反觀今朝,男女平等之光普照,女性地位日益提升,自由與尊嚴並重。如此對比之下,誰還會夢想穿越回那個束縛重重的時代?老子之言猶在耳畔:「知足常樂」,珍惜當下,方為智者之選。

對此,您有何感慨?願聞其詳,共話古今,於評論區留下您的真知灼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b3c2e2d884bd2dd466c43484c699fa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