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友好型社區長啥樣?看看濟南這個樣本小區

2024-10-11     愛濟南新聞客戶端

一餐熱飯、一份陪伴、一場活動……近年來,濟南各街道紮實推進老年友好社區工作,目前已打造全國示範性老年友好型社區12個。從「老有所養」到「老有所樂」,濟南市歷下區文化東路街道和平路社區多年來堅持提質升級,改善社區居住環境、增加老年人文娛活動、方便老年人日常出行。

唱歌、攝影、書畫……

老年生活豐富多彩

重陽節前夕,記者來到和平路社區居委會。剛踏進門,便傳來一陣悠揚的歌聲。順著歌聲記者來到3樓一間教室,此時十幾位老人正在排練唱歌。「這是我們的合唱隊,老人們平時沒事就來練習。」濟南文化東路街道和平路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孔瑩說,社區為融合共建,特別開展豐富多彩的老年志願服務活動。

據悉,該社區建立「紅色教育活動站」「移動理髮屋」「五老志願站」三大志願服務陣地;組建近20支老年人志願服務隊;成立老年大學和科普大學等。「每天這裡都挺熱鬧,社區開設了多種課程供老人選擇。」孔瑩介紹。

記者又隨機推開一扇門,該教室內一群老人正在學習攝影。「我們在拍攝時,要學會運用景別。近景、遠景、中景、特景各個鏡頭都有,畫面才流暢好看。」老師細緻地講解著,老人們也聽得入神。記者注意到,有的老人筆記已記得滿滿當當,有的則拿出手機現場實踐起來。

走在和平路社區居委會,社區對老人的用心隨處可見。走廊上張貼的字畫,專門開設的泥塑區域,大螢幕播放著由老人製作的視頻……「我們希望老人把社區當成自己的家,在這裡他們可以盡情發揮才能,社區會儘可能幫老人兜底。」孔瑩說。

凌晨2點的一通電話

凝聚社區「大家庭」

把社區當家,不是一句口號。住在和平路社區20餘年,周曉光既是社區老居民,又是社區見證者。

周曉光介紹,今年2月,社區一對老兩口凌晨2點突遇暖氣管道爆裂。因時間較晚,老兩口給家裡人打電話並未打通,轉而聯繫社區工作人員。「沒想到那麼晚了,工作人員還能接電話,他們趕緊找了幾個年輕小伙子來老兩口家。」周曉光回憶,當時有人清理水、有人安撫老人、還有人聯繫供熱公司,「大約兩三個小時後,工作人員才清理完家中積水。」

忙碌一晚過後,社區工作人員並未休息,在第二天一早又緊接著聯繫供熱公司換管子。「社區對我們的好,我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周曉光說,和平社區住戶有不少老年人,大家理解能力逐漸下降,行動也逐漸遲緩,但每次尋求社區工作人員幫助時,他們都很有耐心。

近年來,和平社區正值老舊小區改造,看著社區越來越好,周曉光也沒閒著。「人雖退休,但思想不退休。」周曉光組織了一支由32人組成的紅色老兵志願隊伍,「平時大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幫著社區排憂解難。」

周曉光為社區拍攝了一支視頻,從拍攝到剪輯用了20多天。看到最後的成片,他感嘆,能居住在這樣一個社區很幸福。

連結整合轄區資源

養老服務有新招

據了解,和平社區常住人口2019戶、3360人,其中老年人960人,占常住人口的28.5%。

「針對社區的老年人,我們有網格員定期上門檢查,還為部分老人免費安裝『一鍵呼』親情E聯紅外監護系統。」孔瑩介紹,為確保獨居、空巢、留守、失能(含失智)、重殘等老年人的水電氣等設施的安全使用,網格員定期上門檢查,及時排除安全隱患。

孔瑩介紹,和平社區作為全市唯一擁有網格信息智慧系統的社區,社區網格員通過「三必到、六必訪」「一口清」工作法已詳細了解掌握轄區居民的情況。

「我們還為24名獨居老人家中安裝了一鍵呼按鈕,通過紅外監護系統,了解老人情況。」孔瑩表示,若老人突遇情況,通過該系統第一時間呼叫指揮中心聯繫老人家屬,指揮中心在8小時內感應不到老人信息也會主動聯繫老人。「這項措施有效保障老人的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也成為科技智慧精準助老的典型。」

社區有溫度,養老有態度。和平社區先後被評為「全國社區服務先進社區」「全國科普示範社區」「全省青年文明社區」等榮譽稱號。孔瑩表示,下一步,和平路社區將從老年人真實需求出發,擴大區域無障礙化設置;結合社區實際,在住房適老化改造、老年服務隊伍、老年人心理健康等方面下功夫。

(大眾新聞·齊魯壹點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a4780c9df3566e92afad49d18679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