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有些驚訝:想不到休·傑克曼的新電影居然在上映14天之後,票房才166萬,排片占比僅有0.8%?!
是因為電影太難看,還是因為電影的熱度太低,還是很多人根本就沒關注到這部已經上映半個多月的新片?
從票房和排片來看,這部電影的市場表現可謂是相當慘澹。誰能想到一部外語片被引進到國內銀幕之後,市場表現居然會這麼差?
導演佛羅萊恩·澤勒也不差啊,之前執導的《困在時間裡的父親》不僅拿了不少獎,還有著不錯的口碑與票房成績;
休·傑克曼也算是多年沒在國內大銀幕上和觀眾見面了,此番有新作上映,怎麼會熱度如此不高呢?
關鍵是,這部電影整體質量也並不差:
我總覺得,舉凡共情能力比較強的人,在看這樣一部描繪家庭關係與情感困境的作品時,都會或多或少地收穫到觸動。
婚姻、家庭、親子關係、青少年抑鬱問題、父與子之間的多年心結等等看起來或許有些嚴肅、有些悲傷的探討,並不會讓人感到乏味,而是會激盪出關乎現實的反思與情感共振。
我們可以從中窺探到一個家庭的破裂將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多麼嚴峻的影響,也可以由此觀照出親子溝通、家庭和睦的重要性。
「狼叔」休·傑克曼飾演的彼得,大概是生活中某些人的真實寫照。他經歷了婚姻的變故,內心其實很想把家庭的各方面問題都處理好,但卻總感到有些無力與無奈:兩段婚姻改變了家庭關係的格局,令兒子遭受心理創傷並與他存在父子矛盾,而他自己也跟父親之間存在多年未曾癒合的心結。
於是,橫跨兩個家庭、關聯三代人的情感糾葛,成了困住彼得的枷鎖,也帶出了影片具備警示意義的內核,引人深思。
彼得原本非常不想成為自己父親那樣的人,但兜兜轉轉,自己還是成為了當初不願成為的人。他對兒子是有愛的,並且愛得足夠細緻、深沉,讓人為之觸動。可是,婚姻變故給他兒子造成了巨大的心靈創傷,作為父親的他雖然很想幫助兒子,卻又難以感同身受,實在令人唏噓不已。
影片對「兒子」一角的刻畫,向我們展示了父母離異、家庭破碎帶給孩子的巨大創傷,也讓我們意識到:為人父母,在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中,營造一個有愛的氛圍很重要;而跟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讓彼此能多一些理解,也很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休·傑克曼此次貢獻了一番深情且細膩的表演。他在塑造一名身兼父親、兒子雙重身份角色的過程中,將那份直面家庭情感壓力與內心困境的狀態演繹得十分準確又極富生活質感,足以讓很多人產生共情。基於角色的處境,休·傑克曼需要將溫柔、焦慮、憤怒、無奈等多重情緒表現出來,他在切換這類情緒的過程中處理得相當自如,很好地詮釋了人物的內心變化。
印象最深的一場戲,莫過於他和兒子吵架那一幕,他把父親那份既夾雜著憤怒又包含著愛意的無奈感把控得恰到好處,很有感染力。
當然,老牌戲骨安東尼·霍普金斯與休傑克曼對戲的時候,雖然篇幅並不算多,卻足夠令人印象深刻。好演員的那種對細節的拿捏,實在讓人看得忍不住讚嘆。
以上這些觀感描述,都算是《困在心緒里的兒子》所展露的看點。綜合而言,它真的不是一部難看的電影,更不是一部爛片。
那麼,問題出在哪裡呢?為什麼就是沒什麼人去看呢?
我想,可能是影片的基調還是有些偏壓抑了點,所探討的主題也容易讓人覺得焦慮,尤其對於經歷了三年疫情考驗的人們來說,大概是真不太想跑到影院去體驗一番五味雜陳的家庭情感糾葛吧......。
PS:文字為作者原創,圖片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