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腹脹、胃痛,吃了胃藥沒用?
去消化內科檢查,並未發現胃部病變,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胃痛,未必就是胃出了問題。
實際上,除了胃病之外,還有很多原因可導致胃痛。例如胃部的「鄰居們」,肝、膽、胰等等。
(圖源:全景網)
胰腺——胃痛
胃病和胰腺炎會引發上腹痛。
從痛的位置來看,很難把胃病和胰腺炎區分開來,致使很多人把胰腺炎誤當成胃病來治。
造成誤會的原因:
症狀相似,兩者都是上腹痛。
胰腺與胃的結構位置很近。
酗酒和暴飲暴食是引起胰腺炎的重要原因。40歲以上有酗酒習慣的男性,應定期檢查胰腺,一旦確診,許及時並積極地進行治療。
肝臟——胃痛
肝病的症狀:食欲不振、噁心、乏力、腹脹、胃痛等。
肝與胃的結構位置:肝臟大部分位於腹腔右上部,小部分在左上部,鄰近胃。
肝病與胃病的症狀非常相似,人們容易將兩者混淆。
而肝硬化患者確實會出現胃痛的症狀,主要和肝硬化患者門脈高壓有關。
患有肝硬化之後,肝內外門靜脈壓增高,導致胃粘膜血流速度減慢,影響胃部的血液循環,是胃粘膜淤血,嚴重時可引起胃潰瘍。
(圖源:全景網)
寄生蟲——胃痛
愛吃生魚、生肉、刺身等食物的朋友們,要注意了。
有時候,莫名而來的胃痛,有可能是感染了寄生蟲。
以鉤蟲為例。
鉤蟲,常見的腸道寄生蟲,長1cm左右,就像繡花針一樣。
可經過趾間皮膚侵入人體,然後隨著淋巴管或血管在身體各處遊走,而後在小腸、十二指腸發育為成蟲。
最喜歡呆在空場上端,吸取黏膜上皮及血液,可造成腸黏膜損傷、小血管損傷,導致下消化道出血,引發肚子痛。
這些食物最好別生吃,小心身體長蟲子。例如福壽螺、小龍蝦、生魚片以及未熟的羊肉。
頸椎病——胃痛
上面提到的都是與胃部相鄰的臟器,但頸椎與胃的距離還是比較遠的吧,為什麼也會引起胃痛呢?
事實上,兩者還是關係挺大的,且看小編慢慢分析吧。
有沒有聽過一種疾病叫做「頸胃綜合徵」?
由於頸椎、脊椎兩側有很多交感神經以及副交感神經,又被成為「內臟神經」。這些內臟神經與身體各個臟器相連。
若頸椎和脊椎發病,那麼內臟神經所連接的臟器也會受到影響。
副交感神經興奮,胃液分泌增加,胃蠕動加速,噯氣、反酸、胃痛。
交感神經興奮,胃液分泌減少,胃蠕動減慢,消化不良、噁心、食慾差。
想不到吧,胃就是這樣被「支配」著。
心理因素——胃痛
有一種精神功能症叫做「情緒性胃痛」。
人的不安、焦慮、生氣等不良情緒可反射到胃部,引起胃痙攣、發脹、疼痛等。
但是,等到人的情緒穩定之後,胃痛可自行緩解。
只不過長期情緒不佳,可能使胃部反覆受刺激,損害胃功能。
如果經常胃痛或胃病經久不愈,那可以需要做這些檢查:
食管、胃、十二指腸、肝膽胰脾彩超、血常規、肝功能、大便常規、腸鏡等等。
由其他疾病引起的胃痛,治胃是治標,治其他疾病才是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