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府的小費制度到底有哪些?賈府的丫頭和劉姥姥都是受益者

2020-07-05     衛星說娛樂

原標題:賈府的小費制度到底有哪些?賈府的丫頭和劉姥姥都是受益者

賈府是四大家族之首,下人們也很希望能夠在賈府當差,襲人和晴雯打死都不願意離開,周瑞的兒子犯了錯也極力請求留在賈府工作,賈府是一個很好的工作所在。除了足夠體面、豐厚的報酬之外,賈府里還非常盛行小費制度,只要辦事得宜很多時候都能夠得到額外的獎賞,所以大家都很樂意在賈府工作。

賈府里盛行的小費制度分為三類,第一種對內的賞賜,就是賈府內部人員的獎賞,這種既可以尊村規矩也可以主子們隨意;第二種是對外的賞賜,這種有例子和規矩可行,照做就好;第三類,就是做為贈與的賞賜,包括對上和對下。賈府作為世代鐘鳴鼎食之家,它的地方大規矩多,僅僅對於下人的賞賜(小費)就有很多的講究

第一,對內賞賜,特別的福利

賈府對待下人很好,不僅不會動輒打罵,反而會給大家很多的福利。這些福利除了衣食,更多的還是用銀錢作為體現。賈府的主子們有自己私房和不低的月例所以他們不缺錢,但是對於下人們來說錢能夠補貼家用會更加的實用。賈府對內的賞賜也有兩種,一種不是不定時不定量主子們高興的時候的賞賜,另一種是按照規矩的例行的賞賜。

  • 對內不定時不定量的額外賞賜

賈府的主子們對下人們不定時不定量對下人們的賞賜就有很多種,反正只要運氣好碰到主子高興就會給予賞賜,這種可遇不可求,反正得到了就是福利。

寶玉算是極為大方的少主子了,跟著他當差的人經常都會得到獎賞。這也是因為寶玉集賈府寵愛於一身,他從來不缺錢也不會為錢的事情考量。賈政時常都對寶玉很兇,可是修好大觀園賈政帶著眾人去提詩賦匾那次,寶玉恰好撞上了就跟著賈政走了一天,對於每個亭台樓閣和住所都做了題詩,賈政第一次對寶玉展露笑顏,寶玉也很高興,跟著的一眾人都來討好。

跟賈政的幾個小廝上來攔腰抱住,都說:「今兒虧我們,老爺才喜歡,……今兒得了這樣的彩頭。該賞我們了。」寶玉笑道:「每人一吊錢。」眾人道:「誰沒見那一吊錢!把這荷包賞了罷。」說著,一個上來解荷包,那一個就解扇囊,不容分說,將寶玉所佩之物盡行解去。

一吊錢對於一般的小廝來說已經不少了,可是跟著賈政和寶玉的小廝常得這樣的賞賜已經不稀奇了,而且他們才是人精,寶玉身上的掛件和佩飾每個都比一吊錢更值錢。寶玉不是愛計較這些的人,任由他們拿走了也不介意。

賈母也時常會給下人們賞錢。有一次寶玉突然其想送了賈母和王夫人一人一瓶園內開的桂花,賈母很高興當即就讓人給送花來的丫頭秋紋500文的賞錢;寶玉以為趙姨娘和馬道婆的巫蠱術而生了一場大病,當寶玉病好了之時,賈母就給照顧寶玉的丫頭們按照等級給予不同的獎賞。賈母是賈府最有人情味的長輩,她對下人們也是極好的,時常體諒也給予很多的獎賞。

黛玉在人情世故方面也不差,打賞下人們也是常事兒。黛玉雖然平常愛跟人開玩笑的,但是對於幫過她做事的人都會給予獎賞。寶玉房裡的小丫頭墜兒不過是給黛玉送了一點茶葉,可巧黛玉正好在給丫頭們分錢,於是抓了兩把給她,這也就是墜兒的運氣了;寶釵遣里家裡的一個女人去給黛玉送燕窩,黛玉就讓紫鵑拿了500錢給她打酒吃。黛玉給予這兩個賞賜固然是看著主人的面子,但也是黛玉知道為人處世的一個方面。禮出大家,黛玉不是「兩耳不知窗外事」的傻姑娘,黛玉很多方面都做很好的。

探春和寶釵給下人賞錢。賈府雖然為大觀園的小姐們單獨設置了廚房,可是小姐們要是單獨想要吃一些東西還是要另外給廚房的人送錢的。探春和寶釵有一次偶然間想要吃一個」油鹽炒枸杞芽兒「都是單獨給廚房管事柳嫂子送了500錢,這錢雖然不固定,但是卻必不可少的。

王夫人對襲人的特殊關照。襲人因為主動向王夫人投誠得到了王夫人的信賴成為了寶玉的准姨娘,所以王夫人不僅每月從自己的份例中分二兩銀子一吊錢給她,而且在她回家看望重病的母親時還特意交代王熙鳳好好照看。王熙鳳直接把襲人打扮成了「貴婦」回家,這也是額外的一種獎賞了。

  • 對內按照份額應有的賞賜

除了額外的賞賜,在賈府做事情也會得到相應的賞賜,不過這一類比較固定有一定的規矩和章程可循。

賈芸因為認了寶玉做父親,正好他領了賈府置辦花草的差事兒,於是他就送了寶玉兩盆白海棠,襲人收到了這花,便給了來的人一定的賞錢。

襲人問是那裡來的,婆子便將寶玉前一番緣故說了。襲人聽說便命他們擺好,讓他們在下房裡坐了,自己走到自己房內秤了六錢銀子封好,又拿了三百錢走來,都遞與那兩個婆子道:「這銀子賞那抬花來的小子們,這錢你們打酒吃罷。」

小廝和婆子會得到不同的錢,這也是慣例,襲人辦事妥帖。怡紅院內關於銀錢的事情都是她在管理,麝月是她最得力的助手,可是麝月連一兩銀子到底是多少都不知道,可知這些事情只有襲人在處理

賈府的下人去世也會得到相應的的賞賜。襲人因為是王夫人看中的人,所以她母親去世的時候王夫人特意給了40兩。趙姨娘的兄弟趙國基去世的時候,探春正暫代王熙鳳管家,探春按照慣例只能給20兩,於是趙姨娘收到下人的慫恿就來鬧探春,探春正在樹立威信之際便沒有隻能給20兩。這就是慣例和特殊的區別。晴雯被王夫人攆出賈府去世的時候,賈府也給了賞錢。

對去世的下人還給予喪葬費用,這也是賈府對於員工的福利,這也是為什麼僕人世代都願意留在賈府做工的原因,賈府的小費制度很有培養員工忠誠度的效用。

第二,對外例行的賞賜,不得不遵從的規矩

比起對內賞賜的複雜,對外的賞賜就簡單很多,因為每種不同事情都有相對的章程可以的借鑑,只要照辦就好,不過這是作為賈府臉面的事情,做錯了也是很麻煩的。

賈母無意中想要帶著眾人去太虛觀打醮,本來只是單純的來逛逛,可是卻不想讓驚動了其他人家,於是都以為賈府在做道場都來送禮,於是王熙鳳都笑著說到:「噯呀!我就不防這個……這又不得不預備賞封兒。」王熙鳳只是玩笑話,但卻也是正理。

賈府和江南甄家歷代都有交往,甄家但凡上京都會給賈府送禮。因為甄家的禮數很全,所以賈府相應的回禮也就比較麻煩。

賈母因說:「這甄家又不與別家相同,上等賞封賞男人,只怕展眼又打發女人來請安,預備下尺頭。」一語未完,果然人回:「甄府四個女人來請安。」賈母聽了,忙命人帶進來。

與不同的人家有著不同的交往的模式,打賞的方式也要不同。正是因為這樣事情太多了,所以賈府只能夠用足銀子來裝點表面的門面,可是其實賈府的內里已經大不如前了。不過對於這樣的對外的賞賜也不是不能失了禮數的,不然就不是被人笑話的事情,而是會被嘲笑不知禮了。

面對府與府之間的交往要用很深的客套,對於單人之間的交往也少不了銀錢的打賞往來。有一次晴雯生病了,請了一個並不常到賈府請脈的太醫來給晴雯看病,寶玉看了藥方覺得這個太醫下藥太重不是一個好大夫,但是請他來的車馬費卻是不能少的,至少都要一兩銀子,這個費用也是所需不菲的。

第三,作為贈與的賞賜

除了給予家裡僕人的賞賜之外,賈府還會把一些銀錢作為贈與他人的禮物。這錢不是作為主子給與下人的賞賜,只是作為主人家和客人之間的人情往來,只是兩家人的身份懸殊,這份禮物有些賞賜的意味。

劉姥姥進賈府是很有深意的一件事,劉姥姥給眾人帶來了歡樂,眾人也都贈與了劉姥姥很多東西。王熙鳳送了各種吃食和衣物外加八兩銀子,賈母也是給了很多實用的東西,王夫人更是豪擲了100兩,再加上其他人送的東西足足裝了大半車。

劉姥姥見證了賈府的榮耀,可是劉姥姥是記恩報恩的人,她在賈府落魄的時候再一次來到了賈府,看望了眾人,最後還救出了巧姐。劉姥姥和賈府的緣分也是很長遠的。

秦鍾是秦可卿的弟弟,也是寶玉的同窗好友,在他去世的時候寶玉很傷心,賈母也給了幾十兩銀子作為喪葬費,外又另備奠儀,寶玉去弔紙。

王熙鳳雖然不是一個完整的好人,可是她偶爾也會有很善良的那一面。雪天裡眾人都穿著斗篷和厚衣,只有邢岫煙還穿很淡薄的衣裳,所以平兒便把王熙鳳的一件厚衣裳讓人給邢岫煙送去。王熙鳳雖然不喜歡邢夫人的為人,但是邢岫煙和她不同,所以王熙鳳也時常去給予照顧。

總的來說,賈府的小費制度非常的盛行。小費不是作為顯擺的工具,而是作為一種福利、一種禮儀和一種禮物在傳遞。對於賈府內部的人員來說這就是一種福利,這種福利既可以讓下人認真工作,也可以加深他們的歸屬感,又可以增強他們的忠誠度。小費制度在賈府被有規矩的進行,慢慢也就形成了制度。對外的小費制度是一種禮儀,作為各個家族之間對外的交往,賞錢的多少和品類都是有講究的,這個方面是不能夠做錯的,不然就會成為上流社會中的笑話,所以必得慎重。小費制度的第三種就是作為禮物的贈與,這既是對低於本家的親戚的照顧,也朋友之間的情分。小費制度是很適合很有用的一種文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GesHnMBiuFnsJQVGt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