騸羊時,羊很少大聲鳴叫,請問羊是不是忍痛能力最強的動物?

2022-08-03     動物奇趣社

原標題:騸羊時,羊很少大聲鳴叫,請問羊是不是忍痛能力最強的動物?

豬和牛在被閹割時,豬叫聲震破天,牛眼裡含著淚,可羊卻像一名硬漢,不反抗不掙扎,毫無畏懼,真的是這樣嗎?其實另有隱情。

騸羊一詞,用俗話說,就是閹割,不光可以用在公羊身上,還可以用在牛、豬、馬、騾子等哺乳動物身上,看著殘忍,實則沒辦法,這是農村常見的一種牲口管理辦法。

原來我家也養過羊,剛開始不懂,發現羊群不吃不喝長的慢,心裡除了著急外別無他法,我爸連覺都睡不好。記得有一段時間,隔三岔五就有羊生病,喂了藥也不見好,還時不時地看見公羊爭鬥,看著更來氣。直到有一次,有四隻羊快死了,才引起我們的重視。

這快死的四隻羊中,有三隻都是公羊,幸虧我家公羊比較多,不然就造成整個羊群斷子絕孫了。死的羊又沒辦法賣,只能左鄰右舍地分一塊吃了,我們之前也吃過羊肉,不過是母羊的,當吃死去的公羊肉時,才發現羊膻味不是一般的大,翻炒的羊肉絲也乾柴塞牙。最後,只能加大辣椒等佐料的量才能壓住這氣味,通過烤、煎、燉等多種方式,一個月才把這些羊肉吃完。

在公羊死後的第三天,我們就請教了隔壁村養羊的老師傅,他一來我們家就發現了端倪,後來,我們按照他的方法留下種羊,把其它公羊閹割後,果然整個羊群都恢復了活力,半年之後,個個都長得膘肥體壯。

要知道,我們在閹割公羊時,一家五口人都上場了,只見公羊被四個人死死地按在板凳上,由我爸操刀。我們以為羊會像殺豬一般嚎叫、掙扎,誰能想到,羊根本不動,只在動手的時候,象徵性的「咩~」了兩聲就恢復正常了,倒是把我們弄的挺尷尬。

為什麼要騸羊?

有段時間,不管我是去羊圈喂水,還是在山坡上放羊時,那掛著長長鬍子,身體強壯的公羊,總是喜歡來蹭我,有時給它一點顏色,它還不高興了,要麼用羊角頂我,要麼把兩隻前腿趴我身上,一股騷味,讓我躲閃不及。

後來我家專門留了一隻配種的公羊,若不把其它公羊閹了的話,我估計很難離開現場。

那為什麼要騸羊呢?無外乎這三點原因。

1、可以讓公羊性情溫順,降低意外。

我家最多時,有十二隻公羊,它們在羊圈爭奪母羊的場景,讓我記憶猶新,別看當時勝出了,只要被其它公羊逮住機會,就跑到母羊那裡去了,那隻勝出的最威猛的公羊,簡直防不勝防。

到了成熟階段的公羊,可沒有原本溫順的樣子,它們可管不了那麼多,不管你是爺爺還是爸爸,哥哥還是弟弟,只要是公羊,上去就開干,人碰見了都要躲避三分,只能用「亂來」這個詞來形容,十分不利於管理。

若人類拿走它們的羊蛋,讓它們喪失某種功能,就可以讓亂來的公羊,變得和母羊一般冷靜和溫順,專心吃喝光長肉,方便管理。

2、可以讓公羊安心生長,賺取利益。

有羊蛋且成熟的公羊,就像一輩子沒見過母羊一般,一天天的,滿腦子都是壞思想,連草也不吃了,水也不喝了,覺也睡不好了,還經常生病,羊主人還指望它長的膘肥體壯,靠它賺錢呢,不懂行的,就像我們,只能幹著急。

這種狀態的公羊長得慢,羊主人說,長得慢沒事,我延後幾個月再賣總行了吧,可除了不長個以外,它還肉質乾柴,肉膻味大,賣出去了還要被買家嚼舌根,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最好別干。

此時,割掉羊蛋,讓它斷了非分之想,那麼這隻公羊就會一心一意地吃草了,生長速度肯定比沒騸的羊快,肉質細嫩,肉膻味小,賣出去也能討個好口碑。

3、可以讓整個羊群血統正宗,便於繁殖。

剛開始我們也不懂,看見公羊打架只是一味地驅趕,最初公羊少時,繁育的小羊生長都比較快,小羊中有公有母,公的成熟了就經常干架,有段時間羊群長的特別慢,我們還以為羊生病了,還專門請人來看過。

來看的師傅剛走到羊圈,看見了幾隻帶鬍子的公羊,一下就發現了原因所在,原來是公羊太多了,大家都有相同的特徵,又和眾多母羊生活在一起,怎麼做能到一夫多妻或一夫一妻制呢?公羊亂來的時候可不辨認,這是整個羊群近親結婚造成的結果,這是養羊的大忌。

聽了老師傅的話,我爸瞬間明白了,在選定種羊後,就把其它公羊閹割了,半年後,羊群的生長速度肉眼可見。

羊為什麼很少大聲鳴叫,難道它不怕痛嗎?

羊說,你簡直不是人,居然說我不怕疼?你要不要被閹割一下試試?

其實我們冤枉羊了,羊是很怕疼的,我們看見殺豬時,它撕心裂肺地叫聲,我們叫它「豬cao包」,在閹割牛時,它躁動的身體,因疼痛留下的眼淚,我們形容它「牛的眼裡淚打轉」。對於羊,我們叫它「羊好漢」。

那它為什麼不像豬和牛,不亂動不大聲鳴叫呢?它的忍痛能力真的很強嗎?其實並不是,主要有這四點原因。

1、羊特別膽小,小到不敢反抗

從羊的祖先開始,它們的骨子裡就沒有反抗意識,它們除了吃草和內部鬥毆外,一旦遇到豺狼虎豹等動物,剛跑兩步就能被按倒,然後象徵性的掙扎兩下,就失去抵抗了。人家牛在進化中,還知道通過長身體來抵擋天敵,羊就是一吃貨,骨子裡連反抗的基因也沒有。

人人都說膽小如鼠,在老鼠面前,羊都要叫一聲老鼠大哥,當面對閹割或屠宰時,它們害怕極了,嚇得站得站不穩,可又不敢發聲不敢反抗,只有痛到快暈厥時,才懵圈地叫兩聲,表示它真的很痛,你輕點行不?其它看戲的羊,也害怕,它們害怕亂動會引火燒身。

2、羊沒有團隊精神

雖然它們是群體動物,野外放養時,一片一片地望去,好不威武,它們能在一起生活,完全是因為它們是同一個種群,都是羊,就應該在一起。從很多紀錄片中,我們看到,當狼在撕咬一隻羊時,旁邊的羊還傻乎乎地站在那裡,一臉懵的樣子,我在哪裡?發生了什麼?那我走?

這種不反抗的精神,正是羊的精神,若要是有羊上前反抗了,反而顯得不合群了,會遭到羊群鄙視的。它們不支持,不互動,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就是它們的姿態。

3、羊的叫聲特別小

一隻羊的叫聲只能達到35分貝,殺豬時豬的叫聲能達到105分貝左右,加上羊害怕得瑟瑟發抖,都不敢叫,就算叫一兩聲,也只有身邊的人能聽見,再說,「咩咩~」的發聲也叫不大聲。

4、羊驚嚇後進入到強直靜止的狀態

這種狀態稱之為,遇到危險時大腦空白麻木,一聲不吭,就像大白鯊遇見虎鯨,天生的恐懼感讓它們都忘記了反抗,只能被虎鯨大快朵頤。

美洲的暈倒羊,就把強直靜止用到了極致,它們只要受到驚嚇,立馬四肢癱軟倒地,它們的神經非常脆弱,一周就能暈倒25次左右,這種狀態又叫先天性肌強直症,當面對這種高級碰瓷法時,還是不要嚇它們。

除了以上外,不正經的說法為,羊蛋就像人的一樣,當被猛烈攻擊時,那種疼非一般,除了面部有猙獰變形的表情外,是很難發出聲音的,男人啊,有些疼都不敢發聲,說的就是這個。

騸羊的主要三種方法

結紮法。這是我們後來常用的辦法,也是最有效最安全的方法。一般在羊羔出生後10天,我爸就用我玩彈弓的橡皮筋去給公的羊羔做結紮手術,一般10~15天就脫落了,還不會發炎或出血。

緊夾法。一般用特製的鉗子進行,這也不會失血和感染,如果不是老師傅操刀,很容易失敗。

刀切法。這種最殘忍,是直接使用刀去除,之後撒上消炎粉和防蠅藥,兩天過後就萎縮了,後期感染髮炎的情況比較多,還可能打破傷風針。這種方法主要用於8個月以上成熟的公羊,因為皮筋結紮對它們幾乎無效。

羊並不是忍痛能力最強的動物,那麼,有忍痛能力最強的動物嗎?

第一個:貓咪。貓貓的忍痛能力非常強,不管是內傷還是外傷,它們除了精神萎靡外,不會表現出其它異樣。

第二個:翻車魚。它是被其它動物吃了一半也不懂得反抗的物種,白白浪費了它壯壯的身材。

其實,在動物界裡,所有動物在受傷時,都不會發出撕裂的叫聲,只能說它們個個都挺能忍的。

總的來說

「豬cao包,羊好漢,牛的眼裡淚打轉」,並不是說羊真的是一名硬漢,而是它性情溫順、非常膽小、不敢反抗和強直靜止造成的結果,任何動物被割一刀都是很疼的,畢竟是自己身上的肉,誰也不是白長的。

動物們都可憐,為了取悅人們,付出了太多,可在適者生存的殘酷環境中,誰都是可憐的,包括人也一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98167cc820303586b5f2ef77cd46a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