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和親家見面時,要做到「三不問,四不說」

2023-12-11     布衣粗食

原標題:退休後,和親家見面時,要做到「三不問,四不說」

古人認為,親家上門,一文不值。

在封建時代,女兒出嫁了,就像潑出去的水,娘家人都不怎麼過問。因而親家的關係很冷淡,尤其是實力不強的娘家,去了婆家,還會自討沒趣。

進入人人平等的時代,親家交往比就多了,一起聚會吃飯,也是常事。

當我們退休了,閒來無事,去親家那裡轉悠一個圈,住幾天,也是不錯的選擇。

可是我們要懂得言語的分寸,別張口就來。

維護好親家的關係,子孫的日子就好過了。

若要張嘴,就送春風,而不是出寒風,隨時記住「三不問,四不說」。

01

不問,學會尊重。

《禮記》里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要多學習,認真問一些不知道的事情,多思考,然後用行動去得出結論。

不管任何時候,「問」是有的放矢的,而不是漫無邊際地提問,導致對方無法回答,或者觸及到人的「情緒」。

親家在一起,應該降低自己的姿態,讓對方稍微高大一些。

在我的老家,親家見面,女方的父母,稱呼男方的父母,為「爺爺奶奶」;男方的父母,稱呼女方的父母,為「外公外婆」。大家心照不宣,按照孫輩來稱呼「親家」,體現了做人的謙卑。

在尊重的前提下,「三不問」的行為就很重要了。

不問收入,不體現自己的優越感。

你有退休金,但是不等於對方也有。你是幹部退休,不等於對方也是。你有存款,不等於對方也有。

特別是一些農村家庭,雖然老人勞動一輩子,還得靠子女供養。很老了,還為生計發愁,是難免的。

不用自己「高高在上的收入」,對比人家的一日一作。就是對方提收入問題,你要少說一些。比方說,你月退休金五千,就說兩千好了。

不問過世的老人,不喚起痛苦的回憶。

你退休了,那麼你的上一代,多半已經過世了。就是還健在,也特別老了,苟延殘喘的情況不少見。

若是親家很久不見,對方家庭的老人情況,就不太清楚了。

就是你明明知道對方家庭的老人已經過世,也不要問什麼具體情況。

老人過世是家庭的「悲傷」之處,需要慢慢淡忘才好。

你提起悲傷,就會破壞當下聊天的氣氛。不要輕易去看到對方的淚眼婆娑。

不問捕風捉影的事,不必努力求證。

很多事情,本就是道聽途說的。但是激發了你的興趣、求知慾。

你到親家那裡,反覆求證事情的真偽,來龍去脈,就是打破砂鍋問到底。肯定會令人嫌棄。

比方說,親家有幾個孩子,女兒是你家媳婦。你要問親家的兒子如何,就要慎重了。可能,親家的兒子常常做違法亂紀的事情,或者啃老什麼的。多問幾句,就涉及到了家事和醜聞。

在「三不問」的基礎上,我們要問一問對方有什麼需求,有什麼幸福的事情,對自己有什麼建議和看法。

把問題,建立在如何幫助對方的前提下,人心就溫暖多了。

02

不說,沉默是金。

說什麼,一般是主動說起自己有關的事情,很了解的事情。

但是你說錯了,要收回來,就困難了。

記住,沉默是金,開口是銀。

你的話,起碼也有銀子的分量,才能說出來。如泥土一樣廉價的內容,就不說為好。

不說兒媳女婿的壞處,努力包涵。

兒媳女婿在你家,做了任何事情,都體現你自己「管教無方」,而不是親家犯錯了。

你嫌棄兒媳和女婿,無疑是體現親家教育無能,還有你自己在護短的嫌疑。

人呢,不要胳膊往外拐,所有的子孫,都是自己人,要視如己出。

不說社會的負能量,減少抱怨。

每天都有海量的信息到我們的眼睛裡、耳朵里。尤其是城裡的退休老人,手機會帶來信息,出門會聽到噪音。

停止負面情緒,隨時隨地都要做到。

和親家交往,你總是說歪門邪道的事情,無疑是把怨氣丟出去了。這要破壞大家庭的氛圍,還不如不說。

就是有負面消息,你也要找到積極的一面。體現退休老人的素質。

不說曾經的過節,一笑而過。

兒女結婚、帶娃、謀業等過程中,總是有過節的。畢竟,大家的觀點,不能一模一樣。

尤其是結婚之前,為了婚姻大事,傷透腦筋。對於一些要彩禮多的家庭,你可能會憤怒。

但是過去的事情,不要提了,翻舊帳是沒有用的。過去的東西,你不能重來,結局已經定下了。何必又去責備一番,把矛盾挑起來呢?笑一笑,低頭就是聰明人。

不說自己的醜聞,冷暖自知。

親家和你,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一家人,是大家庭里的人而已。因此,關於你的小家庭有什麼醜事,別說了。

比方說,當著兒媳的父母,你別說自己的女兒嫁錯了人。

親家會關心你,但是不會真正和你感同身受。也有一些素質不很高的親家,會嘲諷人,帶著不好的情緒。

03

詩曰:「勸君莫惱鬢毛斑,鬢毛斑時也自難。」

退休了,生活無憂無慮,你就不要自己添加煩惱了。

和親家交往,本來是喜事,若是說錯了什麼,滋生了破事,還不如一直閉嘴。

說話嘮嘮叨叨,還不如幫助親家做點什麼,挖土、收割稻子、採摘等。

去上門,帶上一句好話,不如送一份好禮,給親家實惠。

退休了,不在職場,但是我們仍舊要有職場人的素質,要懂得自我約束。

幫助了親家,也就是幫助了子女,關愛了兒子女婿,回頭看,也帶來了自家的和氣。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8cd1f08844f5512e2afdcf2f0c76e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