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寵物的案例,又上熱搜了。
之前看過一個熱搜,是一個家庭養了十多年的寵物貓去世了,然後那家人花了20多萬克隆了一隻一模一樣的寵物貓。
兩隻貓的外形第一眼看上去很相似,但克隆出來的貓與自家的貓,臉上毛髮的顏色分布卻不一樣。
而這一次,同樣是克隆寵物,卻變成了寵物狗。
北京的一位女士,花了25萬克隆了自己養了多年的寵物狗。
在狗狗去世1年的時間後,「寵物狗的影子」再次回來了。
她表示自己很滿足,也很喜歡當下這隻狗狗的樣子。
但網友們對此卻有不同的看法。
有些網友說:
「感覺克隆出來,寵物也不會有之前的記憶。」
也有網友說:「克隆有很大的幾率會失敗,克隆也不等於復活,只是兩隻狗長得像而已。」
在一個投票中:你會克隆已經去世的寵物嗎?
其中,有超過一半的人選擇「不會,克隆只是替代品」。
僅有四分之一的人表示:會,如果經濟條件允許的話,更何況也捨不得寵物離開。
從數據中來看,大多數人面對「克隆去世寵物」這件事,還存在著一些理智。
這種事就像什麼呢?
就像失戀。
已經跟前任分手了,即使你留著再多關於前任的物品,也毫無意義。
每天盯著這些東西,只會讓你「睹物思人」,讓前任在你腦海中的記憶愈發深刻。
克隆寵物也是如此。
當某天你忽然發現:
「兩隻寵物的差距太大了,性格完全不同,在這隻長相差不多的寵物身上,你完全感受不到自己養的寵物的模樣。」
那一刻,你才會有種失落感與孤獨感。
關於寵物克隆這件事,一直以來都存在著很大的爭議。
首先,克隆寵物存在「道德爭議」。
選擇克隆一隻寵物,需要大量的「小白鼠」參與實驗。
畢竟,不是一隻寵物代孕就能成功的,克隆有著較高的失敗率。
有一個案例是:
國外的科學家們,在100多隻寵物犬的身體里平均植入了5-12個胚胎,進行了1000多次的手術,最終才成功克隆出了一隻寵物狗。
這是什麼概念?
無論是成本,精力,還是對實驗寵物的傷害都是很高的。
其次,克隆寵物存在「遺棄的問題」。
舉個例子:
一隻寵物狗或許成功代孕出來了多隻狗狗。
這個時候,原主人就要進行篩選,挑選出最貼近自家寵物的一隻。
而多出來的克隆體怎麼辦?
只能被丟棄或者被低價賣出。
但最終,還是被遺棄被傷害的居多。
因為不符合客戶要求的克隆體,它們無法成為新的「代孕母體」,更不具備較強的生命力。
與其在這樣的「失敗品,殘次品」身上耗費成本,原主人往往會選擇丟棄。
這樣的丟棄,不僅增加了流浪動物的數量,更是對寵物生命的踐踏。
最後,克隆體終究是「影子」。
再美好,終究也是一場泡沫,這一切都是原主人編織出來的一場夢,他們深陷夢中,不願意醒來。
從情感的角度分析:
寵物去世,對主人的打擊和傷害是很大的,而一隻克隆寵物,的確能成為他們情緒的寄託和安慰。
但從理智的角度分析:
克隆寵物,終究是一隻陌生的,全新的寵物。
如果始終沉浸在對過往寵物的懷念中,那他很難對這隻新來的寵物投入感情。
有網友開玩笑說:
「25萬克隆狗狗,賣家含淚賺你24.8萬;或許,他們剛好有一隻跟你家長得一模一樣的狗狗。」
今日話題:
你能接受克隆寵物嗎?
(文章配圖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