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不敢這麼拍!5歲被拐27年後報仇雪恨,人販子余華英再次受審

2024-10-11   置身事內

近日,已經被判死刑的人販子余華英,案件被發回重審,引起網友熱議。

據媒體報道,該案將於10月11日再次開庭,重審原因是發現被余華英拐走的兒童從11名增至17名。這17名兒童來自15個家庭,其中有5個家庭被余華英一次拐走2個孩子。而被拐走的孩子中,還有數名兒童被余華英在途中遺棄。

很多網友覺得,余華英已經惡貫滿盈,為什麼還要重審?還有不少網友擔心審判結果是不是會有改變。

網友們其實有點多慮了。

重審的原因,不是因為找到了對余華英有利的新證據,而是發現了她更多的惡行。

重審的意義,在於體現法律的公平。不存在欲加之罪,但也要查缺補漏。讓余華英的罪行無處藏身,更表明了對受害者及其家屬負責的態度。

筆者認為,余華英想逃脫死罪,只能是痴人說夢。

而提起余華英案,就不得不提及一個名字——楊妞花。

她通過努力,憑藉著5歲那年烙印在腦海中的悲慘經歷,在27年後,成為親手將拐賣自己的人販子送上法庭,並且判決死刑的人。

5歲時,楊妞花被余華英從貴州的家中拐走。

余華英為了防止楊妞花逃跑,多次毆打、恐嚇,甚至用開水燙這個只有5歲的孩子。楊妞花不敢反抗,但余華英的嘴臉,已經深深印在楊妞花的腦中。

最終,余華英通過中間人,以2500元的價格,將楊妞花賣給了邯鄲的一個農村家庭。這個家庭里,有一個70歲的奶奶,還有一個聾啞的兒子,也就是楊妞花口中的養父。

懂事後,楊妞花聽到了村裡人的閒言碎語,大家都說她是被買來當媳婦的。

這些傳言,讓楊妞花更加堅定了自己找親生父母的決心。

2005年,15歲的楊妞花毅然離開養父家,在外省一邊打工一邊尋找親生父母。

22歲那年,楊妞花戀愛結婚,組建家庭後很快有了自己的孩子,而孩子的出生,更讓楊妞花感到了父母對子女的那種愛。

這種感覺,讓楊妞花尋找至親的心愿,更加迫切。

丈夫也對楊妞花給予了很大的支持。他買來電腦,讓楊妞花在「寶貝回家」網站註冊了帳號,填寫了自己和父母的信息,楊妞花還將自己的血樣錄入了失蹤兒童DNA資料庫,期待著能有和家人團聚的那天。

這個期待,等了整整9年。

2021年,楊妞花聽從了一名志願者的建議,將自己的故事錄成視頻發到網上,希望廣大熱心網友能幫助自己尋親。

視頻發布後,迅速引起大量網友的關注,在大家的轉發幫助之下,楊妞花很快找到了自己的親人——當年那個因為害怕沒跟余華英走而僥倖擺脫魔掌的親姐姐。

兩人見面後,喜極而泣。

在得知自己的父母早已不在人世後,楊妞花的喜悅瞬間變成了絕望。

她曾多少次幻想,等自己找到父母時,一定要好好給他們講講這些年她受的苦,甚至還說了好幾句埋怨他們的話。

但這麼多的委屈和不甘,如今已經無人傾訴。

楊妞花經歷了劫難,而她的父母,在楊妞花被拐的那一刻,也墜入深淵。

為了找回女兒,楊妞花的父母辭掉工作,有大半年的時間是睡在當地的火車站和汽車站裡,希望能發現女兒的身影。

但每天睜眼後的希望,隨著夜幕降臨化為絕望,這對父母身心俱疲。

短短兩年時間,楊妞花的父母就因為過度悲傷,相思成疾,先後離世。

楊妞花的媽媽去世時32歲;四個月後,38歲的爸爸去世。

想到自己和父母的悲慘遭遇,楊妞花暗暗發誓:一定要報仇雪恨,讓人販子付出代價。

2021年6月,楊妞花分別在貴陽市和邯鄲市報案,詳細講述了自己被拐的經歷。

貴陽警方通過楊妞花提供的線索,很快找到了當年那個中間人,並從他口中得知,拐賣楊妞花的人販子叫余華英,並且在2004年就因為拐賣兒童被雲南警方逮捕了。

趕到雲南後,辦案人員卻沒有找到余華英的名字,只找到了一名叫張芸的女子,因拐賣兒童被判了8年,而且在服刑期間表現良好獲得過減刑。

一時間,辦案人員也無法確定這個張芸,是否就是余華英。

好在檔案里有張芸被捕時的照片,隨後便將照片傳回當地,拿給楊妞花進行確認。

楊妞花只用了一眼,就從12個嫌疑人照片中,認出了當年那個拐走自己的人。

而這個人,就是辦案人員傳回來的張芸的照片。

原來,當初被抓後,余華英用了張芸的假名,想藉此逃脫處罰。

2022年6月30日,余華英被緝拿歸案。

被抓後,余華英還狡辯稱自己確實拐賣過一些孩子,但那都是一個名叫龔顯良的男人逼迫她這麼做的。

經過調查後發現,龔顯良早在2008年就因病去世,余華英的謊言被戳破。

在庭審中,楊妞花的眼睛一直死死盯著余華英。

她希望余華英能夠看到她的眼睛,能夠看清楚是誰將她告上法庭;讓她知道那個27年前被她拐走的五歲孩子,如今回來報仇了。

這是連電影都不敢拍的一幕。

一個5歲的孩子,憑藉自己的記憶,在27年後親手將拐賣自己的罪犯,送上了審判台。

等待余華英的,將是法律的鐵拳。

2024年10月11日重審後,一份正義鏗鏘的判決書,是對余華英罪行的清算,更是對受害者及其親人身心創傷的有力撫慰。

多行不義必自斃,人間正道是滄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