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高校人才工作:聚焦引進和培養

2024-10-18     新華日報

李 敬

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在百年奮鬥歷程中,我們黨始終重視人才工作,團結和支持各方面人才為黨和人民事業建功立業。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作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的重大判斷,作出全方位培養、引進、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推動新時代人才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黨對人才工作的領導全面加強,人才隊伍快速壯大,人才效能持續增強,人才比較優勢穩步增強。

黨的二十大首次將教育、科技、人才進行統籌部署。新時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的提出,對人才工作的發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作為科技創新、人才集聚的高地,其人才工作必須聚焦人才引進與人才培養。一方面,加強人才的「開源」,不斷吸引海外人才回國發展;另一方面,提高已有人才培養能力,實現人才的高質量成長。黨管人才是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證,高校需充分發揮組織制度的優勢,將其轉化成為人才治理效能,切實提高高校人才工作質量。

始終堅持黨對高校人才工作的領導。在前進道路上全黨必須牢牢把握的首要原則就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始終堅持我們黨對高校人才進行思想、政治、組織等的領導。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嚴峻,在科技創新領域,我國面臨著被「卡脖子」及人才、技術封鎖等現實困局。高校承擔著科技創新、突破等重大職責,而人才是關鍵因素。對於人才的引進與培育,特別是針對海外人才的引育,始終要把握黨的領導這一基本原則。其一,加強對人才的政治審查與把關。要始終站在國家安全的高度,加強對人才的政治審查,決不能將政治把關流於形式。高校人事部門協同組織部、黨委辦公室、保衛部、二級學院等單位,加強對人才特別是海外人才的考察,提升高校人才工作的政治站位。其二,重視對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在引進人才後,需要為人才成長發展創造條件。在幫助人才發展專業知識、提升科研能力的同時,積極開展黨的理論教育,排除思想理論與價值觀念上的隱患。在教育內容上,可以借鑑課程思政的做法,挖掘與人才相關學科中存在的思想政治理論內涵;在教育形式上,充分考慮人才的共性特徵與個性背景,堅持嚴肅與活潑、專業與生動的統一,寓教於生活。其三,加強對人才的科學組織與管理。遵循人才成長發展規律,強化對人才的培養、評價、使用、流動、激勵與保障,完善相關規章與制度,切實從關心人才、圍繞人才、服務人才的角度,堅持破「五唯」的原則,幫助、支持人才的成長發展。

充分尊重人才的主體地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人民觀奠定了馬克思主義人民觀的基本內容,建構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人民觀問題上的核心觀點,尤其是它所強調的人民是革命的動力主體、人民的需求是革命的發展方向、無產階級是人民中的主導力量等思想,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人民觀的科學性與價值性的統一。人民是社會歷史的真正創造者,在堅持黨對人才的充分領導的同時,始終貫穿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在高校人才引育的過程中,將高校的科研平台、學科發展、科技轉化等現實條件充分與人才的專業方向以及個人發展緊密結合,強調一人一策,實現人才與高校的同向發展。一方面,在人才工作中把握整體與個體的統一。「人民不是抽象的符號,而是一個一個具體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愛恨,有夢想,也有內心的衝突和掙扎。」在高校人才工作中,一方面,要從高校人才整體角度出發,從大環境與政策上側重對人才發展的全局把握,並在具體工作中認真核查人才的現實情況,尊重與保障人才的個體特性。另一方面,保障高校人才的生活與精神需求的統一。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在注重人民生存性、生理性需要滿足的同時,突出強調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對於高校人才的引育,不僅需要在工作待遇、生活條件、科研設施等方面進行保障,還要豐富人才精神生活,促使高校人才在愉悅的狀態中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在人才工作中貫徹「自我革命」。首先,激發人才工作自我革新的精神自覺,推動人才引育方式方法的創新。基於發展這一核心主題,各國都瞄準科技創新人才,為引進人才、留下人才以及助推人才發展創造各種便利條件。在國家政策與保障的基礎上,高校結合自身的學科優勢、科研平台,以「定製化」人才發展保障方案,吸引人才的加盟,促進人才的成長。其次,反思人才工作中的不足,把握人才工作中的機遇,應對人才工作中的挑戰。自我革命的價值意蘊就在於不斷進行自我反思,在實踐中檢驗工作成效。通過反思,自查人才工作中的欠缺,結合人才、學院等他方的評價,不斷完善工作方法。面對人才工作中出現的新形勢,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與工作預案。最後,在人才培育過程中,培養人才自我革新的精神,幫助人才樹立自我發展的理念。人才工作不僅要從自身進行反思與進步,而且需要關注工作的對象,即人才。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高校在為人才發展搭建平台、營造環境的同時,人才也在工作中進行思考與總結,覺察自身的不足,促進個體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南京工業大學人事處;本文系南京工業大學2023年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課題:「高校輔導員『教育者』角色發展困境及路徑探究」〈編號:SZ20230335〉成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75d8a53c97c12af545522a396b4b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