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穀物好處多?營養科教授:這2種吃法,身體越吃越差

2019-10-17     養生雜誌

《黃帝內經》中記載:」五穀為養、五畜為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這是我國發現最早的合理飲食結構,其中強調了五穀雜糧是養生的根本。

換句話說,養生保健以食用五穀雜糧為主,也就是穀物和豆類,其他的食物作為補充和輔助作用。

再看我們現在的飲食結構,過於精細化,雞鴨魚肉、雞蛋牛奶等食物,在飲食結構中的比例大幅度增加;

相比之下,五穀雜糧的比例下降了很多,導致穀物的攝入量遠遠不夠,不符合平衡膳食的原則,也影響了營養的攝入;

因此大大小小的疾病、怪病越來越多,人也更容易生病,所謂「病從口入」一點也誇張。

所以,如何吃得健康,成為現代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難題,吃錯了,招來疾病,吃對了,健康長壽自然來。

那麼,可能有人要說了,既然古人說了吃五穀,那我就返璞歸真,一日三餐都吃五穀雜糧,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總沒有錯了吧。

且慢,正是這些一知半解的認識,讓很多人在吃五穀雜糧方面也陷入了誤區,具體有哪些誤區呢?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教授於康曾全面總結過,以下兩點最為典型。

(1)為了減肥,不吃主食

膳食寶塔第一層是谷薯類食物,就是通常說的主食,具體包括谷、薯、雜豆三類,是平衡膳食的基礎,是人體B族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的重要來源。

膳食指南推薦成年健康人群的膳食應該「食物多樣、穀物為主」,每人每天應該攝入主食250-400克,其中全穀物和雜豆類50-150克,新鮮薯類50-100克。

「食物多樣」具體到主食,應該是穀類、薯類、雜豆類的食物品種數,平均每天3種以上,每周5種以上。

合理的主食攝入,特別是增加全穀物攝入,有利於降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結直腸癌等膳食相關疾病的發病風險。

但是,一些為了減肥的女性,往往首先想到的是不吃主食,這種做法非常不科學,膳食中長期缺乏主食會導致多種問題。

比如,會直接導致血糖水平降低,產生頭暈、心悸、精神不集中等問題,嚴重者還會導致低血糖、昏迷甚至腦細胞死亡;還間接影響多種慢性疾病的發病風險。

另外,不吃主食不但不能減肥,還有損健康更易胖。

這是因為,有些女生不吃主食,卻相應的吃了更多的肉類,人體本該從主食中攝取的能量,轉而從油脂中獲取,油脂攝取多了,體脂也增加了。

(2)只吃粗糧,不吃細糧

俗話說,信則有,不信則沒有。

所以,有些人會「沉迷」吃粗糧,心想,既然精米白面沒啥吃頭了,那我就多吃點粗糧,越多越好,要不就只吃粗糧好了…不好意思,這又錯了。

粗糧的健康,在於它的膳食纖維,且脂肪很少,也正因如此,粗糧過量食用會導致上腹脹滿。

此外,過多的粗糧進入到胃裡,會導致食物積存,食物就會裹著胃裡的胃酸,反流到食管里,造成反酸,對食管粘膜產生損害。

正確的吃法是什麼呢?

1)吃粗糧要適量

合理的膳食應該每人每天攝入主食250-400克,其中粗糧的量每天50克比較合適,超過這個量,很多人會出現不適感;兒童、青少年、老年人、消化不好的要在此基礎上適當減量。

2)粗細搭配

吃粗糧要粗細搭配,主食中應適量增加全穀物和雜豆類等粗糧,但不能全部是粗糧,一餐主食中,粗糧占1/5-1/8即可。

3)循序漸進

吃粗糧要循序漸進,及時補水,吃粗糧開始時要少量而且要做得軟一些,給消化系統一段適應的時間,然後慢慢加到合適的量。

另外,要及時補充水分,因為粗糧的膳食纖維需要水分來保障正常消化。

4)宜蒸著吃

吃粗糧的最佳烹飪方法,是蒸著吃。

各種粗糧和大米、薯類、混合搭配蒸著吃最好,營養均衡也不失「色」「香」「味」,切記,粗糧不要細做。

延伸閱讀:五穀雜糧養生食譜

(1)高粱黑豆大棗飯

原料:

高粱50克,黑豆20克,白糖30克,大棗10顆。

做法:

先將高粱和黑豆放進清水中浸泡4-5小時;將浸泡後的黑豆、高粱與大棗一起放進電飯鍋內,加入清水後悶煮即可。

功效:

這款五穀雜糧飯可補腎活血,特別適合亞健康狀態的年輕人,尤其對於愛美的女性來說,更是美容養顏的選擇。

(2)芝麻核桃蜜

原料:

黑芝麻、核桃仁各30克,豆漿、牛奶各200毫升,蜂蜜適量。

做法:

將黑芝麻和核桃仁洗凈後瀝干,用如缽磨成粉末待用;在大碗中倒入牛奶和豆漿,攪拌後加入黑芝麻核桃粉;最後往碗里加入半勺蜜蜂,攪拌後即可飲用。

功效:

這個食方有補氣養血、補腎填精、安神健腦的作用,尤其適合因腎臟虛損而導致四肢無力、頭暈目眩、頭髮乾枯發白、腸道乾燥便秘、需要補腦健腦人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6uk3G0BMH2_cNUgcq2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