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報道」「日入9000」 「擺地攤」
在996大行其道的今天,一對95後夫婦,選擇了一條另類的賽道--在夜市擺起了小吃攤。
爆火了!
本想靠自己的雙手掙些辛苦錢,想不到生意火爆,顧客絡繹不絕。
央視鏡頭前,攤主笑得合不攏嘴,自豪地表示:「今天掙了9000塊!」
僅靠擺攤「年薪百萬?」
這對95後的事跡也是在網上掀起軒然大波,引髮網友激烈討論。
一方面是贊同的聲音:
「想不到一個小小的攤位,這麼掙錢!」
「上班族太難了,天天加班薪水還少的可憐,搞得我也想去擺地攤了。」
「各行各業都不容易,人家掙的是辛苦錢。」
也有人質疑事件的真實性:
「8元一份賣9000,賣6個小時,平均一分鐘賣兩份?你確定?」
「一天9000?建議稅務局也去查查。」
「走的網紅路線」
一時間,「擺地攤」類話題也是引爆全網。
一個行業的興起的時候會帶動整個行業的發展,也會湧進無數模仿者,
隨著模仿者越來越多,行業便不可避免的陷入「內卷」
攤車變「秀場?」
沒點設計不好意思出門
在「你死我活」的商業競爭中,誰先吸引顧客的眼球就能取得優勢。
一批攤主憑藉巧妙的設計脫穎而出。
這位賣個葡萄大叔一定在設計學院進修過,
一改平躺攤位的傳統思維,從視覺出發,葡萄垂直設計,既兼顧了空間又提升了美感。
30米開外,就能注意到他,
視覺,或許很能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慾。
圖源:@泰喜歡
雪人的形象與代表炎熱的橘色屋子結合,
在季節交替處,白色浪漫來襲,移動的房屋雪人出沒在街頭。
追逐雪人,就能吃到限定「雪球」奶酪麵包單品。
圖源:@BAKEROCK.
一個大大的土豆模型,直觀地擺在眼前。
倒騎三輪車的設計與原木結構,像一座移動的廚房,原木的花紋在綠色車架的襯托下,也顯得穩定。
如果你不知道我賣的是什麼,那麼我一定讓你看地清清楚楚。
圖源:@阿傑還活著呢
三月的尾巴是冬天最後的冰塊,是陽光下的蠢蠢欲動,一顆胡羅卜生長出來,給人春意盎然的感覺。
有沒有猜出來這其實是一個冰櫃呢?
如果你遇上他,一定要來一塊春天的第一塊雪糕。
圖源:@BooBoo-蛋清
最近很流行的後備箱擺攤,
打開的後備箱很自然地成為棚頂,同時又成為了招牌的支架,木質的底座的鋪墊配上內襯綠色篷布,有點日本百年老鋪的味道。
在這裡來一杯咖啡,氛圍一下子就上來了 。
圖源:@C先生
同樣是後備箱,這位攤主走了截然不同的路線,以暖色的燈光為基調,玩偶、相冊、抱枕隨意擺放。
真不愧叫「懶散照相館」,光是看著就困意十足!
圖源:@懶散照相館
板子應該是泡沫板外面套上了一層粉色毛絨吧。
小商品按照形狀、屬性、色彩搭配擺在一起,整體設計突出一個簡潔、便攜。
小本買賣當然輕裝上陣啦。
圖源:@aka中華小子
紅色代表著熱情,就像糖果一樣。
圖源:@gululu
整體的木製結構搭配植物,給人自然合一的感覺。
前面放置的小風扇車作為一個「渦輪增壓器」配上側身的車頭,又增添一種科技感。
圖源:@I』M 張金魚
看到這,是不是迷惑了?
這到底是擺攤,還是設計展覽?
其實象君覺得生活處處皆美學,特別是這個爭先「打卡」的時代
五花八門的攤車設計,足夠吸引人的眼球
也會為擺地攤這種傳統的市場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攤主各顯神通,花樣百出
顧客直呼「迷惑又好玩」
這邊攤位設計「卷」的不可開交、一些攤主又在做生意的方式上大開腦洞。
寫滿書法作品的宣紙作為攤子的「圍牆」
後面還掛滿了題字的扇子,整個鋪子營造出一種「心與雲俱閒」的氛圍
乍一看是賣書法扇子之類的,但其實是一位「新漢服」秀!
小姐姐本人就是服裝設計師,這裡不僅能試衣服,還能幫你做簡單的化妝造型!
圖源:@莫忘川
為了提高手辦的銷量,攤主直接把本體都給召喚過來了。
有這位吉祥物看攤,還怕生意不好嗎?
眼尖的你能找出來小狗的手辦在哪裡嗎?
圖源:小@dayaoo studio
最近一段時間,全國的大街小巷,突然出現了一群以「賣崽」為生的青蛙人偶。
呆萌的外表,沙雕的舉動,給夜市攤增加了不少樂趣,更多是成為了火爆全網的新晉網紅!
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誰又會願意「賣兒賣女」呢
圖源:@星期天不吃西瓜
地攤界永遠不會缺少的一項--算命,
以前的印象都是戴個黑氈帽,穿著破舊中山裝的老大爺,
你一路過攤子,他就說一些莫名其妙的話吸引你的注意,現在則是換成了鸚鵡,反而大家更願意圍上去了。
與時俱進的思維到哪裡都是沒有錯的。
圖源:@一個有優越感的Id
只需要這個普普通通的泡沫箱子,再用馬克筆在上面整整齊齊寫下「許願池」三個大字,那就是一門生意了。
畢竟現在的人過生日要許願、有流星要許願、去寺廟燒香要許願、路過許願池自然要許個願啦。
圖源:@點仔仔兒
擺攤怪成為了月老的人間代言人,立志為廣大單人人士解憂。
並放下豪言:「英雄不問出處,戀愛找我速度」
圖源:@別告訴我媽媽
還有的攤主打出了「代寫情書、刻章辦證、手繪明信片」的招牌。
要不說21世紀需要「復合型人才」呢?
圖源:@遊民【旅途十二年】
藝高人膽大的攤主們,毅然決然把攤子背在了自己身上。
圖源:@小鎮追夢人
聽說現在年輕人的解壓方式是穿上玩偶服?
玩偶服的火爆也成為攤主們招攬生意的一種手段,爆炸的髮型,迷離的眼神,誇張的齙牙。
為了把咖啡賣出去,一顆咖啡豆在努力營生。
圖源:@dayaoo studio
那些跟風去擺攤的人
都怎麼樣了?
話題說回擺攤。
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各類「造福神話」也層出不窮
吸睛的標題,讓一些人只關注到了擺攤的高利潤。
但其中的酸甜苦辣是很多人不了解的。
打工人6點下班,7點擺攤,10點收攤。
回到家還要準備明天的食材、洗漱,可以說是一刻都未停歇。
同樣95夫妻風光的背後是365天的風雨無阻、起早貪黑。
擺攤賣水果的男生的高收入,是大一時就做了水果代購,辛苦累計了客戶基礎。
來源:小紅書@Jamin-寫生簿
如果把擺攤當作一條輕鬆賺到錢的途徑,那就錯了。
網友分享了自己的一段擺攤經歷。
有段時間工作累了,看了網上的新聞,決定先擺攤一個月。
第一星期,躊躇滿志,百萬富翁就在明天;
第二星期,說打算細水長流,周末和節日擺攤;
第三星期,說天有不測風雲,就先不出攤了。
第四個星期,好好上班。
圖源:《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
最後,他談起自己短暫的擺攤生涯,做了個總結:
「 收入不穩定。沒辦法用日均收益思維考量擺攤這件事。
「 消費者難琢磨。颳風沒人,下雨沒人,天熱沒人,天氣冷一點也沒人。」
「 進貨渠道、討價還價、城市管理都是學問。
專職擺攤,不比上班輕鬆。」
與其把擺攤當成謀生手段,不如變成一種沉浸式體驗「當老闆」的快樂。
今日,貴州貴陽,兩個大學生擺攤賣缽缽雞,邊擺邊吃逗笑路人。
此舉瞬間引起了廣大網友的共鳴,紛紛分享自己擺攤的快樂。
「一晚上賣了6根香腸自己吃了3根」
「今日出攤,和隔壁攤主吹牛一晚上,笑死了,明天還來。」
「東西沒賣出去幾個,討價還價功夫見長了,今天又學到一招,下次自己買東西用一下」
從網友分享的擺攤瑣事裡,看不到一點沒有掙到錢的沮喪,有的只是對生活的熱枕。
圖源:@這是四月
年輕人的擺攤更多是為了獲得一種即時回報的快感,就像刷短視頻能讓大腦分泌多巴胺,感受到快樂那樣。
多數的年輕人把擺攤當作生活的調味劑;是在平淡無光日子裡的解悶的一種途徑;
是不用用回復老闆消息,享受簡單交往關係的快意;是完成兒時想開一家小賣部卻沒有實現的夢。
圖源:@撒嬌的小樹樹
在這個這個35歲就要摸到職場天花板的時代,年輕人一直在尋找另一種實現自我價值的方式。
從另一方面講,這也是職業觀念的一種進步。
用自己的雙手實實在在得到結果。
圖源網絡
- END -
歡迎將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每天早上6:30不見不散
喜歡請分享,滿意點個贊,最後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