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這兄妹倆才知道父親是楊靖宇,烈士之後謝絕組織安排工作

2023-01-14     小女子大人物

原標題:1952年,這兄妹倆才知道父親是楊靖宇,烈士之後謝絕組織安排工作

1940年,又是一年元宵節。戰火紛飛,卻也有萬家燈火。溫暖的火舌之下,掩蓋的卻是純白的雪地上鮮紅的血。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一個男人被幾顆子彈結束了生命,他還沒有嘗到元宵,沒有擁抱家人,更沒有看到他所守衛的祖國繁榮富強。伴隨他死亡的不只是滿肚子的樹皮,還有他響徹大江南北的英雄稱號,他就是——抗日英雄楊靖宇。

早年經歷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沉積已久的苦難人民再也無法忍受腐敗的清政府。於是,皇帝被推翻、陳規被打破、一切看起來欣欣向榮。

然而等待人民的卻是袁世凱復辟、北洋軍閥混戰、各國列強幹擾不斷,楊靖宇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默默成長起來。

早年時期的楊靖宇本名還是馬尚德,1905年2月出生在河南省確山縣李灣村。除了更加貧窮,他的出生沒有給家裡帶來任何特殊的改變。在5歲時,他的父親就在繁重的農活中病死了。

幼年喪父,馬尚德由他的母親——張君,一人拉扯長大。為了孩子的母親總是格外的堅強,而她的堅強也潛移默化的影響著馬尚德。此外,李君的堅持更體現在對馬尚德的教育上,李君決定讓兒子去讀書。

在這個窮困潦倒的時代,馬尚德不再滿足於四書五經,他要學的是科學的新知識,是進步的新思想,是能夠拯救人民於水火之中的救世之路。

剛剛成年的時候,馬尚德考進了河南省立開封紡染工業學校。在校期間,他常把岳飛當作自己的偶像,希望自己可以像岳飛一樣精忠報國。同時他也遇到了改變他人生命運的人——中國共產黨黨員賀光吾。

在賀光吾的影響之下,馬尚德接觸並迅速認同了馬克思主義階級鬥爭學說。從此他的奮鬥之路有了目標,就是帶領人民實現共產主義。

接受新思想的馬尚德毅然決然地選擇返回家鄉帶領人民發動農民起義打倒地主軍閥。並且在1927年,馬尚德帶領自己的力量鼎立幫助前往河南剿滅軍閥的北伐部隊,也是在這一年,馬尚德宣誓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

然而好景不長,馬尚德盼來的不是中國大好前程,而是蔣介石的四一二叛變。緊接著「寧漢合流」,汪精衛叛變革命、河南軍政大權掌管者馮玉祥也投靠了蔣介石。馬尚德處境面臨極大危險。

1929年,馬尚德奉命前往撫順擔任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在這裡,馬尚德成為了張貫一。他化名張貫一深入當地的煤礦,面對面接觸工人,幫助撫順的共產黨重建黨組織,帶領工人同礦主進行鬥爭。

東北抗爭

在東北,他承擔起在地下組織工人進行起義的任務,不斷的與日本和國民黨勢力進行抗爭。1932年又因為組織的需要,他被派往南滿地區整頓黨組織,並且再次化名「楊靖宇」。

幾年時間,他說服了大量游散的抗日武裝,他有思想有智謀,很快將中共的勢力擴大到原來的幾倍之眾。在多場戰役里他善於總結經驗,不斷吸取教訓,總結出「半路埋伏、長途奔襲、化妝襲擊」三大絕招,將游擊隊的優勢發揮到了極致。

1933年,中共決定成立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獨立師,任命楊靖宇為師長兼政委。1934年,成立東北抗日聯合軍總指揮部,楊靖宇當選總指揮。他屢戰屢勝,從此,楊靖宇的大名響徹東北乃至整個中華大地。

「我一看到楊靖宇就知道他是一個充滿熱血的好漢……可惜,我再也沒見過他」這是朝鮮開國領導人金日成對楊靖宇的遺憾。當他寫下這句話時,就已經料到了楊靖宇的結局,看到了那個躺在東北黑土地上的身影。

東北抗日,本就非常艱難,日軍在東北留存了大量的軍隊,甚至成為侵華基地。然而拼盡全力抗日的只有東北義勇軍和楊靖宇帶領的聯軍。國民黨「假抗日,真反共」讓東北的軍隊得不到支援,在堅持6年後也撐不住被肢解。

1940年2月23日,楊靖宇在被日軍圍困5天後,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壯烈犧牲,時年35歲。

死後的楊靖宇被敵人剖開肚子,發現滿肚子的樹皮草根。一時間,敵軍也被他震撼到。連日軍的長官說:「雖為敵人,睹其壯烈亦為之感嘆。」

尋根之旅

因為楊靖宇兩次化名,他死後,為了找到家屬,中共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才知道了他的家庭情況。

早在上學期間,他就曾經接受母親指派的婚事。雖然對父母包辦婚姻有所牴觸,但是,面對含辛茹苦將他撫養長大的母親,楊靖宇也就是幼年時期的馬尚德最終也是同意了。

幸運的是,他的妻子——郭蓮,為人品行端正,即使是沒有接受過教育也是一個非常善良的人。在家期間,他經常給妻子講述中國歷史上的大英雄,而郭蓮也對丈夫滿心滿眼的崇拜。

很快兩個人有了兒子馬從雲,接著,在國民黨不斷的追捕中,兩人的女兒也出生了。但是因為共產黨的身份,一家人不斷地流離失所。在他離開家鄉前往東北後,妻女便再也沒有了他的音訊。

1937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企圖三個月滅亡中國。再加上戰爭初期國民黨奉行「攘外必先安內」政策。多方勢力不斷迫害中國共產黨。作為楊靖宇的妻子,郭蓮在1944年被抓住嚴刑拷問丈夫的下落。

但是當時的郭蓮已經16年沒有見過自己的丈夫,丈夫的地點、丈夫的職位、丈夫的生死、包括丈夫現在已經不叫馬尚德更名為楊靖宇,她一概不知。

最終郭蓮難逃一死,死之前她將僅有的一張丈夫的照片給了自己的兩個孩子,並且叮囑,如果能遇見共產黨,一定要找到自己的父親。

自此,楊靖宇的兒女踏上了尋父之路。在母親死後,楊靖宇的兒女也不斷地向附近的紅軍打聽情況來打聽父親的下落。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在1940年,自己的父親就永遠地倒在了東北的黑土地上。

黨了解情況後迅速聯繫到了馬從雲,並且告知了其父親的情況,並且提出要為其安排黑龍江省委的工作。

在知道父親就是大名鼎鼎的楊靖宇的時候,其感情更是難以言喻。在悲傷父親去世的同時又為自己的父親感到驕傲。

然而在談到前往黑龍江省委工作時,馬從雲卻拒絕了,他說「我本來就是一名農民,在組織的關懷下我已經有鐵路上的工作了,來省委工作,我這是在添麻煩啊」

之後楊靖宇的兒子馬從雲一直在鐵路工作,直到1964年因公殉職。他的妻子以及五個女兒也一樣沒有提出希望中央給予幫助,都安安穩穩地過著自己的生活,在各自的崗位上發光發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44ea9319e1011e5b82faf870ce62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