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到民國時期,因為軍閥間戰爭不斷,加上剝削壓迫和自然災害,國內社會處於動盪甚至是失控狀態。在這樣的環境下,平民百姓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
在當時流傳著這樣一句民諺,"山東出響馬,河南出蹚將",這句話里的"蹚將"就是河南當地對土匪的特有稱呼。
河南是深受匪患之苦的地方,在上世紀30年代,河南境內的土匪數量超過10萬人。有些土匪的實力很強,能夠和當地縣城的治安隊抗衡,在河南西部,有些土匪更是囂張,敢聚眾攻打縣城,還殺害了縣裡面的官員。
匪患問題一直持續到四十年代時候,在協調配合作戰中,土匪問題才得到解決。
在當地有一個叫李子奎的土匪,他曾是國民黨軍的師長,被稱為"豫西匪首"。李子奎無惡不作並且膽子很肥,欺壓百姓、奪人錢財這些在他眼中都是小事情,後來,政府決定專門建立一個剿匪隊伍,目標就是抓到李子奎和他的嘍羅們。
李子奎也不是一般土匪,此人非常狡猾,剿匪隊進行了多次圍剿,但是並沒有能夠抓到他。剿匪隊將自己的圍剿計劃進行重新整理修改,制定了一個全新嚴密的剿匪計劃。
經過幾個月的被圍剿,李子奎的自信心逐漸開始膨脹起來,他覺得剿匪隊都是蠢材,根本不可能抓到他,所以李子奎變得更囂張跋扈,大搖大擺地出現在人們面前。
在1949年年底,剿匪隊收到了情報,李子奎現在正躲在馬家寨村的地主家裡。剿匪隊迅速行動,為了能夠準確抓到李子奎,沒人都發了一張李子奎的照片。
有一個人叫盧文煥的戰士,他從小家裡很窮,小時候在地主家裡做長工,後來當兵參加過多場戰爭。盧文煥前來抓捕李子奎,兩人剛好在一個舊的燒瓦窯里遇見。
盧文煥進窯看到裡面有人影,迅速衝上去用槍頂住李子奎,但是同時李子奎看到有人進來,拿出槍對著盧文煥就扣動扳機。但是李子奎的槍卡殼了,就是因為這樣的幸運意外,盧文煥才沒被李子奎打死,最後是盧文煥活捉了李子奎。
盧文煥一下子成了英雄人物,後來,開國上將陳再道親手頒發給盧文煥一個特等功臣的獎狀。
在1951年的時候,盧文煥回到家鄉務農,做過生產隊長,也做過民兵營長,還當過治保主任。隨著時間流逝,只有年紀大些的村民還知道盧文煥曾是一個特等功臣,他的名字漸漸被人們淡忘。
就這樣,盧文煥默默無聞地務農了幾十年,他也從來不向別人說起自己的故事,定期領一些和大家一樣的補助,沒有憑藉自己的功勞提出其他要求。即使是盧文煥的子女們都不知道他曾經有過的傳奇事跡。
2011年,老英雄盧文煥因病去世,享年90歲。
盧文煥去世之後,他的子女收拾老人遺物,無意間發現一張很有年代的"廢紙",打開仔細一下,驚呆了在場所有人,這是一張特等功臣的獎狀。
到這時,英雄盧文煥的故事才被揭開。有記者前來採訪盧文煥的家人,他們說盧文煥沒有給他們留下財產,只留下了一張獎狀和一身傲骨。
像盧文煥這樣的英雄故事還有很多,讀完他們的故事讓人由衷敬佩,在祖國需要的時候,他們挺身而出,奉獻結束後又深藏功與名。英雄精神,令人肅然起敬!
參考《民國時期河南土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