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接收「洋垃圾」後,印度變成啥樣了?鳥長得比人還壯?

2020-10-20     李旭科技

原標題:自從接收「洋垃圾」後,印度變成啥樣了?鳥長得比人還壯?

一個國家想要發展,總是避免不了破壞環境。在經濟發展的初期,很多發展中國家變成了已開發國家的垃圾回收站。已開發國家把大量的垃圾排放到發展中國家,對發展中國家來說也能拉動經濟增長。隨著環境惡化越來越嚴重,我國也開始禁止接受外國的垃圾。這樣一來,印度變成了下一個新的垃圾回收站。

印度的垃圾形勢

現在的我們提起印度,仍然是一個貧富差距非常大的國家。真正的財富只掌握在不到10%的人手中。走在印度的街道上,我們所看到的環境也並非一塵不染。也許是為了經濟能夠快速的發展,他們認為接受外國的「洋垃圾」可以讓他們獲得很多的好處。但沒想到他們僅僅接受了一年的洋垃圾後,很多印度居民就受不了了。放眼望去,很多城市到處都堆積著大量的垃圾山。

以垃圾為食的巨鳥

大量的垃圾山對於印度居民的生活和出行都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有時候走在路上,說不定就會被墜落的垃圾打到頭部,甚至有人會因為沉重的垃圾而死亡。成堆的垃圾還孕育出了一種大型鳥類,大量的垃圾便是它們的食物,有些巨鳥的體型甚至比成年人還要高大。但這些鳥類都是以垃圾為食的,它們的體內已經滲透進了大量的垃圾碎片,因此當地人也不會把這種巨鳥當作食物。

17層樓高的垃圾山

在首都新德里的郊區,有這樣一座垃圾山,高度甚至達到了17層樓高,這個數字實在太令人害怕了,我們很難想像成千上萬的居民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所面臨的究竟是怎樣的威脅。大量的垃圾不僅讓印度居民愁苦不展,對於當地的環境也帶來了很大破壞,大量的植被遭到侵蝕,植物漸漸的枯萎,甚至有一些動物,因為缺少了棲息地和食物而死亡。

雖然印度接收洋垃圾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他們忽略了已開發國家製造垃圾的能力。雖然已開發國家的人口比較少,但是他們的消費水平還是比較高的,大量的垃圾如果不排放出去將會威脅本國的生態環境,所以他們才源源不斷地把洋垃圾運送到發展中國家,只需要出一點錢便能夠換得環境保護,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說,經濟發展的同時與環境保護總是相對立的,即使是現在的英國,它在發展初期的時候也曾遭遇過環境污染,因此才成了所謂的「霧都」。任何國家想要發展都避免不了破壞環境,因此我們只能約束自己的行為,積小成多,保護環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PzRHUBURTf-Dn5uIm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