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腹痛便秘,腸道不通暢?這可不是小問題,可能是……

2019-12-18     上海普陀發布

你敢不敢看自己的體檢報告?

前段時間,「90後不敢看體檢報告」的話題在社交平台上引起熱議。有網友坦言,平時作息不規律,生怕看到體檢結果有異常,增加心理負擔。

《事實說報告》聯合spss統計軟體以及騰訊問卷後台,對3280名青年人進行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有高達84.7%的被調查者認同定期體檢對發現健康隱患有重要作用。雖然大家都明白體檢的重要性,但很多人並沒有落實到行動上。調查結果表明,有38%的人無法做到定期體檢,其中甚至有近10%的被調查者從來不參加體檢。

您一般多久參加一次健康體檢?

均衡、健康的飲食模式和好好睡覺,都是助力身體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

但現在有很多年輕人不僅飲食不健康,比如喜歡用飲料代替水,長期吃外賣,吃過度加工的零食,聚餐時暴飲暴食等,還愛熬夜,周末、假期甚至是通宵達旦。

調查結果顯示,好好睡覺比好好吃飯還難,41.4%的被調查者作息不規律,其中有9.3%的被調查者作息非常不規律,生物鐘混亂。

除了關注怎麼吃好、睡好外,我們還得注重腸道健康。腸道是人體最重要的消化器官,也是維護人體健康的天然屏障。所以很多慢性疾病的產生,都跟腸道的狀態不好有直接關係。

有80%的被調查表示自己出現過腸道不順暢的情況,其中有一半的人,甚至經常出現腸道不順暢的情況。

出現腸道不順暢的情況,以下症狀您有過嗎?

您平時生活中是否出現過腸道不順暢的情況?

生活習慣不一樣,腸道不順暢也有差別。在飲食習慣的調查中,偶爾注意、很少注意、從不注意健康飲食的被調查者里,腸道不順暢的人群比例分別達到48%、54%、50%。

您平時生活中是否出現過腸道不順暢的情況?

在睡眠習慣的調查中,睡眠習慣不太規律、非常不規律的被調查者里,腸道不順暢的人群比例分別達到51%和62.5%。

而在近六成調查者沒聽說過腸易激綜合徵(IBS),這其中有一半的調查者也不認為腸易激綜合徵(IBS)是常見的胃腸道健康疾病。這其實是一種認識誤區。

什麼是腸易激綜合徵(IBS)?

腸易激綜合徵(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種功能性腸病,可以理解為「腸道容易激動」,表現為反覆發作的腹痛,與排便相關或伴隨排便習慣改變。典型的排便習慣異常可表現為:便秘,腹瀉,或便秘與腹瀉交替,同時可有腹脹或是腹部膨脹的症狀。

我國普通人群IBS總體患病率為6.5%,各個年齡段均有發病,但中青年更為常見。在中青年中以女性發病率較常見,男女患病比率通常為1:2左右。

IBS的症狀慢性持續,或可頻繁發作,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學習都會造成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IBS按照症狀可分為腹瀉型(IBS-D)、便秘型(IBS-C)、混合型(IBS-M)及未定型(IBS-U)四種。其中 IBS-C 患者數量龐大,有數據分析顯示,IBS 患者中,IBS-C 的患病率占 35%。

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徵(IBS-C)是腸易激綜合徵(IBS)的一個亞型,以便秘為主要特徵,並伴有腹痛、腹脹等不適症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社交功能。在中國,至少有1400萬患者飽受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徵困擾。

IBS-C的羅馬Ⅳ診斷標準:

發作的腹痛,近 3 個月內平均每周發作至少1日;

有以下2項或2項以上:

與排便相關;

伴排便頻率的改變;

伴糞便外觀改變。至少 25%的排便為硬糞或干球糞, 且糊狀糞或水樣糞< 25%。

不符合功能性便秘的診斷,FC患者以排便次數減少、糞便干,排便費力為主要症狀。而IBS-C患者主要表現為腹部疼痛或腹部不適。

診斷前症狀出現至少6個月,最近3個月內至少每個月有3天出現症狀(目前此項診斷數據仍在不斷科研更新中);腹部不適是指不舒服的感覺,而非疼痛。

其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被認為是胃腸動力異常、內臟感覺異常、腦腸調控異常、炎症和精神心理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功能性便秘(FC)與便秘型IBS:

區別在於IBS-C患者主要症狀是腹痛或腹部不適,且腹痛與排便、大便性狀或次數相關。FC患者如果腹痛、腹脹表現為主要症狀了,那就可以診斷做IBS-C。二者可隨時間推移而互為轉換。

得了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徵(IBS-C)

怎麼辦?

首先,飲食是誘發IBS-C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人都有過吃了紅薯、玉米等主食,或橘子、草莓等水果後腹脹腹痛的經歷。因此,遠離不耐受食物,比如油膩、麻辣、咖啡、濃茶、牛奶等容易造成腹瀉的食物。減少煙酒攝入,增加休息時間,保證充足睡眠,也可以藉助運動減輕IBS-C的症狀。

其次,心理因素也會誘發IBS-C,人體胃腸道存在一套獨立的自主神經系統,與中樞神經系統之間通過神經-內分泌網絡相互聯繫互相影響。有研究認為,IBS-C患者精神上的壓力和過分緊張使胃腸自主神經系統異常,進一步導致胃腸節奏性收縮紊亂誘發腹痛或腹部不適等IBS-C症狀發生。平時一定要放鬆心情,減少恐懼、緊張的情緒、壓力等。

最後,如果調整生活方式後,情況沒有得到好轉,不要拖延,及時尋求醫生的幫助,通過治療,大多病情能得到緩解或控制。

資料來源:健康圈

編輯:朱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Ky5Fm8BMH2_cNUgWwC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