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價格現低谷,兩毛一斤沒人要。農民豐產不豐收,該怎麼解決?

2019-11-27     我會種

前段日子,韓國因連續受颱風災害的影響導致白菜產量減少而價格暴漲至30元一顆,往年這個時候韓國主婦們早已做起泡菜,今年卻都紛紛歇手買現成的泡菜,因為大白菜實在太貴了!而我們國家大白菜完全是另一番景象,最近,大白菜價格跌至谷底的消息衝上熱搜,地頭價每斤兩毛錢沒人要,可以說是比白菜價還要白菜價了!不僅地頭價格低,超市大白菜零售價也只有9毛錢一斤。

雖然這對廣大消費者來說是好事,但對種植戶來說,這麼低的價格基本沒有什麼利潤可言。據河北省大白菜主產地玉田縣的菜農反映:以今年的行情,每畝白菜要賠300元到500元。據部分白菜採購商反映:白菜價格這麼低,主要是白菜太多了。以前他們的固定收購地在河北玉田、唐山、秦皇島、固安,少量在河南。但近兩年,山東、河北、河南、內蒙古好幾個蔬菜主產區,一到這個季節都種白菜。供大於求,白菜自然賣不上價。

這對種植戶來說其實是件很心酸的事,辛辛苦苦勞作一年,終於到豐收時節滿載而歸,卻因為產的數量太多而賣不上價。原本豐產的喜悅變成了賠錢的局面。農民該怎麼樣做,才能避免這種「無災價低,豐產不豐收」的情況呢?

首先我們來探究一下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某種農產品出現供應量大,價格低迷的情況往往源自農戶分散經營、市場信息不對稱,無法做出準確判斷而跟風種植導致的。經常做蔬菜批發的商戶就會發現:農產品價格「大小年」在蔬菜方面表現尤為明顯。如今年大蔥的批發價是近5年同期價格最低的。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去年山東大蔥主產區遭災被淹,供應量不足,導致山東以及鄰近的河北、瀋陽等種植地的大蔥價格水漲船高。

而農戶被市場行情迷惑後今年紛紛跟風種植,山東、河北、河南甚至山西、內蒙古等地都種上了大蔥,種植面積比去年多了五分之一。今年天氣風調雨順,各產地都沒遭災,於是大蔥最後供應量遠遠大於市場需求,價格就跌至谷底。

我們完全可以大膽預測由於這麼低的價格,來年肯定又會有很多大蔥種植戶棄種,於是大蔥產量減少,價格上升。而下下年,農戶信心又回來了,於是又重種大蔥,供應量增多。就這樣循環往復,造成了農產品價格大小年問題。

此外,造成農產品價格走低,銷售無門的原因還有產品同質化嚴重,大批量農產品集中上市,沒有競爭力。如何緊跟消費者多樣化和優質化的需求,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規劃布局是關鍵。同時,大部分農戶都缺乏有力的營銷渠道。雖然現在很多人都意識到要走線上線下結合的渠道打開農產品銷路,但受限於電商技能的欠缺以及自身技術水平,難以拓展出有效的盈利渠道。

綜上所述,想要解決豐產不豐收的局面,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種植作物品質轉型。如同樣是規模化種植大白菜,不再追求產量而是轉向有機生態種植,大白菜檔次出來了,流向市場更加暢銷。

2.自家農場種植多品種果蔬、生態養殖,發展起觀光採摘項目。通過線上宣傳吸引大批嚮往休閒田園生活的人群前來採摘應季水果、生態蔬菜,購買原生態家禽,既省去了人工、物流、冷藏等成本,增加了農產品的附加值,也讓遊客獲得了獨特的田園體驗。

3.加強加工轉化,拓寬銷售渠道。鼓勵有經濟實力的經營主體投資建設冷庫等貯藏設施和農產品加工生產線,延長銷售期和實行就地或就近加工轉化,不斷開發新產品,將初級產品轉化成精深產品,延長產業鏈條。做好農貿市場、超市等實體店批發零售的同時,積極發展網際網路+農業、現代物流等多種渠道,擴大銷售範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ACr24BMH2_cNUgYOj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