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紀錄片成武漢肺炎預言片,17年後我們進步了嗎?

2020-02-01     若娛君

2020年春節,以一種特殊方式留在我們記憶中。


今天,無論你是走上工作崗位,抑或依然在家自我隔離,每一個普通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與病毒作戰。

不要為這個春節的虛度人生而抱怨。這些日日夜夜,有許多人有家不能回,有許多人正在為了能正常呼吸而奮戰,有許多人在為了挽救生命與死神賽跑……

不要為這個春節的碌碌無為而羞恥。到處找資源看片度日的肥宅令一部老掉牙的冷門紀錄片迅速翻紅,豆瓣評分高達9.4,從400多人打分迅速激增到上萬人——

在B站,點開這部紀錄片視頻,不要關彈幕,感受感受溢屏而出的氣勢

《非典十年祭》這部7年前拍攝的紀錄片,成為一面奇異的時光之鏡——我們從中看到17年前我們做錯了什麼,同時也看到今天的我們又做對了什麼,以及今後我們還要面對什麼,警惕什麼……


雖然記錄的是17年前的事,但這部7年前的紀錄片在今天看來更像是一部「預言」。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這是B站彈幕網友反反覆復感慨最多的一句話。


人不能第二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但通過豆瓣豆友荷小荷整理的兩份時間線,你會發覺2003年和2020年兩場災難的背後,有太多的令人震驚的神同步——

01 源頭

果子狸,我們現在不吃了嗎?不,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的菜單上不僅明碼標價,還有更多你聞所未聞的野味——

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最早一批感染者為華南海鮮批發市場從業人員。而2002年12月10日,廣州軍區總醫院治療的非典第一例上報患者,則是深圳某飯店的一名廚師。


而現在呢?人類用愚蠢掩蓋愚蠢。


02 傳播……


在官方證實之前,關於某種疾病的傳聞都會沸沸揚揚。在我們討論病毒如何傳播前,我們來看看另一種信息病毒如何傳播。

從當時的廣州到後來的北京,再到今天的武漢以及全國各地,搶購的東西雖然與時俱進,但炒作邏輯和大A股的尿性一模一樣——

在今天這個信息大爆炸時代,小道消息有了各種社交平台的「高速路」,傳播更迅速了;有各種權威、磚家背書,真假更難辨了……於是,我們更了!

以前買名牌包包的人在搶大白菜;平時搖購房資格搖車牌的人在預約口罩搖號;出門上街買口罩,先糾結買不到是否虧本;大冷天不敢穿毛衣,因為怕病毒依附……

經過一天的搶購大戰,我們睡覺前又見證了一場比雙黃蛋更無厘頭的雙黃連的狂歡——

大家好,我是板藍根,我現在有一種病毒找了小三的失落感。#雙黃連你這個碧池#

03土味防疫


17年過去了,不是所有的電商所有的精英言必稱「下沉」十八線嗎?怎麼一夜之間,引以為傲的網際網路新經濟就被打回了「石器時代」

挖斷道路,各村自保,嚴禁外來人員出入……這都是當年非典期間的翻版,北京大媽的眼神穿越時空透徹你的靈魂——

17年過去了,我們面對的似乎依然是熟悉的、費孝通筆下的鄉土中國。今天村口的陣仗紅紅火火恍恍惚惚讓人夢回大清——

04救救天使!


痛心的是,每次疫情來襲,第一批「人傳人」的受害者,大量都是我們一線的醫護工作者。

2003年2月17日上午,第一批非典病人送到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醫生護士發現,病人竟然全部是來自其他醫院感染的醫護人員,他們的同行。

而2020年1月20日,鍾南山明確表示,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肯定存在人傳人的現象,武漢已有14名醫護人員被感染。

醫護人員最先被感染,除了因為他們在一無所知中被暴露在最危險的第一線,還因為某些病患刻意的隱瞞。這位護士就因為病人隱瞞接觸史,成為北京第一批非典患者——

17年後,我們看到了同樣的故事。有人吃著退燒藥矇混過關闖蕩世界,有患者故意向醫護人員咳嗽……這是什麼樣的心理?

05 恐慌與樂觀


世界就是如此荒誕。

就在廣州非典爆發的高峰期,2003年2月18日晚,近兩萬名觀眾聚集到天河體育場,觀看羅大佑廣州演唱會,很難對這種行為作出某種判斷,人們一方面惶恐,一方面又滿不在乎。

相似的場面再度輪迴。

2020年1月18日,武漢一年一度的百步亭社區「萬家宴」如期舉行。4萬多名居民端出13986道菜品,擺滿活動中心主會場和9個分會場,「熱鬧程度超過以往任何一屆」。

在羅大佑演唱會的當晚,新華社與中央電視台公布消息: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體找到了。人們的信心得到回報,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這樣的可防可控,這樣的樂觀,在17年後又一次上演。


從2019年12月31日至2020年1月21日,武漢共發布17期肺炎疫情通報,都稱「未發現明顯人傳人現象/證據」「未發現醫務人員感染」,1月12-14日連續三天的通報刪除了上述表述,改為「密切接觸者中,沒有發現相關病例」。


06真相

在這場關乎生命的賽跑中,總有一種力量令人淚流滿面。真實,是新聞的生命。當年,《南方日報》頂著巨大壓力,發出了不同的聲音——

17年後紙媒衰落,當年敢在媒體上講真話的人,17年後又站在了第一線——國士無雙鍾南山。

非典紀錄片成武漢肺炎預言片,17年後我們進步了嗎?

此次,武漢的信息發布和防控應對屢被詬病「慢半拍」遭到了廣泛質疑。直到1月23日「封城」,已有500多萬人離開了這座城市。

回首17年前的那個春節,你會看到「慢半拍」有多致命!

當時,隨同成百上千萬打工者離開廣東回家又返工的,還有那個看不見摸不著的SARS病毒。

中國人的春節,是人類最大規模的遷徙,無疑中成了病毒瘋狂的漫遊之旅。2003年2月11日農曆正月十一,廣州召開新聞發布會,首次公開了廣州地區非典肺炎的情況。

當年,正是因為春節巨大的流動性,讓SARS病毒重創香港,向全球擴散,令春天來臨的北京,遭受巨大考驗。17年後的今天,北京再度經受考驗。


07新聞發布會


在韓國電影《流感》中,用一場虛構的災難真實展現了官員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典型思維——

翻譯成中文,其實就四個字:外松內緊

事實證明,比病毒傳播更快的就是信息(包括謠言),尤其是在今天這個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戰勝病毒的第一步,是信息戰,就是說出真相。

從當年的諾基亞到今天的智慧型手機,段子以另一種方式記錄了歷史……

當新型病毒出現之後,我們只要儘快將信息透明公開,讓醫護人員有所準備,普通民眾提高警惕,就可以有效遏制病毒傳染的趨勢。

但遺憾的是,2003年4月的北京,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場新聞發布會——

令人窒息的是,17年後,一場似曾相識的新聞發布會,換了一個時間、一個地點、換了另一群人,照常上演。

如何將一線的真實情況傳達給全社會本該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可是在當時卻經歷了各種艱難。

非典紀錄片成武漢肺炎預言片,17年後我們進步了嗎?

17年前已經證明,正是隨著信息公開透明,消除人們的恐懼,控制傳播,是北京抗擊非典取勝的轉折點。直面真相,直面危機,雖然隨後要面對的無比艱難,但至此終於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


17年後,我們欣慰的是,利用科技,在確診上更加迅速;在疫情通報信息公開上,應對更加及時。但,輿論監督的缺失,社會治理體系的僵化落後,治理者的專業化、職業化等等,都遠遠不值得欣慰。

一個正面的例證,便是小湯山。


08 小湯山模式


今年春節期間,雷神山、火神山工地直播吸引了全國4000萬「雲監工」日夜觀看,甚至叉車等施工設備都有了暱稱上了熱搜。隨著下周醫院投入使用,我們翹首以盼「小湯山模式」在武漢發揮關鍵作用。

2003年,北京六大建築集團七千多名建設者,奮戰了七天七夜,建成的世界最大防疫醫院。

當年在醫院建設好,連夜把全城患者集體轉院時,發生了這樣一個令人哭笑不得的故事——

小湯山激戰51天,680名收治患者中有8人死亡,參與治療與護理的1383名醫護人員無一人被感染。

在這一中國速度、中國奇蹟的背後,是一份鮮為人知的電報——中央抽調各大軍區醫護人員進京,關於人員要求只有四個字——精兵強將。

小湯山模式證明舉國之力抗擊疫情的優勢。17年後,小湯山模式也推廣到了武漢。

在紀錄片中,主持人陳曉楠說:我們理應稱讚這些勞動者們巨大的付出。然而其背後的問題就是,在一個公共衛生機製成熟的時代,這樣的事情原本是不用發生的。


17年後的武漢,我們讚美白衣天使的偉大,稱讚勞動者們的巨大付出,但我們悲哀的是,公共醫療體系保障的脆弱、各種醫療資源的稀缺加大,公共衛生機制的成熟,遠遠沒有到來。

溫故知新。這部紀錄片真正預言的,是不變的人性。無論是當年抗擊SARS,還是今天的新型冠狀病毒,都是一場關於人性的戰爭。

我們要隔離的是病毒,而不是關愛。我們要建立起的不僅僅是急救醫院,更是人與人的信任。

在非典中集中爆發的醫患矛盾,在今天更為激化和嚴重,醫生被打被殺的新聞觸目驚心。

時過境遷,我們關注這場戰爭中的地域歧視——

我們應該關注對疑似患者的歧視、對治癒患者的歧視——

我們關注所謂的硬核防疫,是否演變成一種恐嚇式家長教育——

管收不管發的紅會再一次處於風口浪尖,讓我們清醒地意識到,在死神面前我們是公平的,但在避免死亡的過程中,我們如何杜絕不公平。

當疫情得到控制後,我們要面對的問題還有很多,甚至很多是當年非典後遺症並未解決的——

紀錄片中,那個被感染的北京護士最讓人動容。作為護士,她在第一線搶救病人時沒有退縮;作為患者,她被治癒後卻絕望了——

生活才剛剛開始,就結束了;時代還在向前,卻被拋棄了。這是倖存者最害怕的。病毒沒有帶走他們的生命,卻讓人們從生理到心理都感到殘缺,這才是最令人絕望的。

另一位後遺症患者方渤,在2008年北京奧運和六十周年大慶的時候,還報名參加了志願者。由於健康原因,他無法承擔全職工作,但他還是得到了一塊表作為紀念品。

他一直珍惜地戴著它,這讓他覺得,他仍然是這個奔騰的社會中的一部分。


這一次,相信我們也能贏。但我們要確保的是,在一場勝利之後,在社會奔騰向前時,不要把他們丟在身後遺忘。


當年,一位被隔離的醫生寫下了這段文字——

在死亡的陰影下保持詩意,是可敬的。但我們不能老是把可敬的人變成不幸的人。今天,武漢協和醫生為短缺醫療器材「兵諫」,用另一種方式成為可敬的人。事實上,在今天河南硬核村長的大喇叭咒罵聲中,這份詩意消失殆盡。


紀錄片在最後提出了一個問題——

溯源追根,是為了下一次面臨類似襲擊時,我們有所防備。這部7年前拍攝的紀錄片沒有找到答案,卻為今天的我們發出了善意的警告——

非典紀錄片成武漢肺炎預言片,17年後我們進步了嗎?

這是對2003年那個春天最後的結論,也是對2020年這個春節的最好預言。


當我們一遍遍感嘆「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時,似乎忘記了另外一句話——

人類從歷史中唯一獲得的教訓就是從不吸取教訓。


17年後,我們真的進步了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AZIHABgx9BqZZII-o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