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在樓下玩耍時,旁邊有幾個大媽在一塊兒聊天,其中一個大媽,非常得意的說:你說我們家大孫子可厲害了。剛10個月,就和我們一起吃大人飯了,吃的老香了。
大人飯實際上就是成人經常吃的,日常所吃的飲食,這種食物的種類重口味和孩子吃的其實是有所差別的。但是孩子,看見大人,對碗里的飯菜總是特別感興趣,所以很多很多成人很多父母在自己吃飯的時候也給寶寶喂上幾口。
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指出,13個月到24個月的寶寶,可以嘗試著吃一些家庭飲食。
世衛組織WHO和美國兒科會也都認為:1歲之後,寶寶可以嘗試吃一樣的食物。
但是,這只是理論上的指導,很多兒科醫生還是建議寶寶到2、3歲時才可以吃大人飯。
根據我家孩子成長的過程,我的建議是這樣子的:
第一:可以採取逐漸加入的過程
不要因為有建議說1歲後可以吃大人飯,就在寶寶1歲後直接上大人飯了,也不要聽說2.3歲才能吃大人飯,就直到孩子3歲才給添加一些大人飯。
因為每一家餐桌口味不同,如果本身家庭吃得相對清淡,而且有適合寶寶吃的食物,比如最近我愛做南瓜泥,這樣適合寶寶的大人飯,就可以給寶寶添加。
大人飯添加過早,可能破壞寶寶本身的清淡口味,添加過晚,也不利於寶寶咀嚼功能和牙齒功能的發展。
第二,一定要注意口味,不要過早添加鹽
因為成人的口味都相對重口一些,不知不覺就會添加很多鹽份或者調料,但是這些物質對於寶寶來說,鹽分過多可能加重寶寶的腎臟負擔。
有位寶媽曾經留言說,她的婆婆偷偷在寶寶4個月時,就開始給寶寶吃帶鹽的東西,而且她看見寶寶吃的很香,還特別有成就感,忍不住很得意地說了出來,還說早吃鹽寶寶有力氣。
實際上,醫生建議:一歲以內的寶寶不要吃鹽。因為寶寶味覺是很敏感的,天然清淡的食物是寶寶的美食,提前吃鹽對寶寶腎臟功能並不好。
第三,要注意分餐衛生
很多家長。特別是家有長輩的家庭里。,並沒有分餐的習慣,經常是自己吃上一口啊,直接拿著自己的筷子給孩子上一口,或者自己用孩子勺子嘗嘗鹹淡,再喂給孩子,甚至有一位讀者曾經說,老人自己嚼碎了喂給寶寶吃,還說自己兒子就是這麼喂的。
而這種方式,會導致大人口腔里的細菌直接傳染給寶寶,特別是家有幽門螺旋桿菌的長輩,更要注意與家人的分餐衛生。
第四,要注意食物的大小
我印象很深的就是那種葉子菜,不要小瞧看起來很軟的葉子菜,我有一次切的大了一些,孩子就卡了一下,特別是那種長長的葉子菜,一定要切成和寶寶年齡相稱的樣子,才能給寶寶吃,不然會卡住。
另外,寶寶有兩個年齡段主要特別關注一下:
寶寶6個月之後應該及時補充含鐵的輔食
寶寶6個月之後,從母體中攜帶的鐵含量基本已經消耗殆盡,需要及時從膳食中汲取,所以這個時候的寶寶要補充含鐵量比較高的食物,比如含鐵的米粉,另外還有肝泥,或者做得稀爛的牛肉泥,牛肉湯等,幫助寶寶補鐵。
寶寶1歲之後可增多吃富含鋅的食品
寶寶在1歲到3歲時可能會出現頭髮黃,食慾減退,免疫力下降,生長緩慢等症狀,如果有類似狀況,要多吃點補鋅的食物,像扇貝,鱒魚,牛肉,羊肉等,都是富含鋅的食品。
最後,嬰幼兒添加食物要注意多樣化,不要總是以一些米粉粥之類的。
法國媽媽非常注重對孩子味覺的培育,他們在孩子可以吃輔食之後,就開始給寶寶嘗試各種各樣的營養輔食,以便孩子能夠儘早去接受各種口味,長大後不會形成挑食的習慣。
在日本,韓國或者是美國對孩子的教育中,有一項教育叫食育教育,食育教育就是對孩子的良好飲食習慣的培養,在孩子每天的食物安排上要講究穀類豆類,粗糧細糧相搭配,力求食物的多樣化。同時,要求孩子做到不挑食的好習慣,這個教育比智力教育會更重要哦。
jason媽咪有辦法,喜詩詞,愛旅遊,寫有溫度的文字,做靈魂有香氣的媽咪。
資深文案,多平台原創簽約作者,育兒路上一路修行中。原創不易,請求關注點贊並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