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稀土是近段時間的熱點話題,稀土是17種重要金屬元素的總稱,被稱為「工業黃金」,在軍事、冶金、農業、石油等領域都有著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軍事領域,稀土最出名的功效,便是能大幅提升產品性能。
舉個例子,比如使用了稀土製造的坦克,防禦性會遠超普通坦克,因為稀土增強了鋼材質量與性能。也正是因此,各國都在探索並開採稀土,我國則是其中的佼佼者。
我國稀土儲量最多曾達到全球稀土總儲量的71.1%,看起來似乎非常多,但是由於我國向諸多國家供應稀土,導致我國儲量迅速減少。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儲量不到23%,倘若按照現在的速度發展下去,大約2040年我國便必須從其他國家進口稀土。這對於我國發展是十分不利的。
為此,我國降低了稀土出口量,開始保護未被開採出的稀土,此舉引起了一些國家不滿。甚至提出中國擾亂國際市場的言論,對於這樣的無故指責,我國並沒有理會。實際上,稀土並不是我們唯一的王牌,我國還有一張王牌,重要性甚至超過了稀土。提起這張底牌,就連美國都得求我們,畢竟這項技術掌握著該國12000顆衛星的命運。
這還要從美國「星鏈」計劃說起,按照計劃,美國將向太空發射約1.2萬枚衛星。而我們掌握的技術,便是精製鍺片。這是衛星高性能太陽能電池板的重要製造材料,眾所周知,太陽能電池板是衛星的主要功能裝置。倘若沒有精製鍺片,衛星極有可能斷電,屆時將與地球失去聯繫,成為太空垃圾。
因此,西方國家一直對我國封鎖這一技術,我國並沒有灰心,而是繼續自主研發。如今我國不僅取得了成功,還掌握了大半個精製鍺片市場。毫不誇張的說,我們實現了精製鍺片壟斷。而美國12000顆衛星沒有精製鍺片是萬萬不行的,否則數量如此之多的衛星,全部斷電將會給美國帶來極大損失。
不僅如此,美國「星鏈」計劃也使得各國進入了衛星發展的火熱期,近幾年內,各國都會發射大量衛星。這也意味著,會有許多國家前來合作。而今天的局面,還需感謝科研人員,倘若沒有他們,或許現在我們也會被「卡脖子」,反觀現在,我們不僅實現了自給自足,還成為了一個出口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