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
自進入2020年代以來,眼瞧著國際新聞的頭條都給中東了,曾在去年成為眾矢之的的波音不能忍了。
北京時間1月6日,《紐約時報》捅出來個大新聞,讓波音再次登上頭條——
737Max客機在檢查過程中又發現多處新的致命缺陷,完全可能導致比此前兩次空難更致命的結果。
波音737Max 8客機此前連續發生兩起因其飛行控制軟體問題而導致的墜機事故,共導致346名無辜旅客和機組人員喪生。
波音新生產的737Max因無法交付,被堆積在飛機墳場。
1
自去年3月埃塞航空空難以來,737Max在全球停飛,被勒令接受檢查。
雖然波音公司意圖儘快進行認證測試飛行,以結束禁飛令,減少巨額經濟損失,但天不隨人願,新的問題和隱患屢屢出現。
737Max客機最新披露的、也是最急迫的問題,是在去年12月的一次檢查中發現的。當時,應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的要求,波音公司進行了一次內部檢查,結果在客機機尾處的兩束關鍵線路發現了一個新的重要隱患。
波音公司的一位高級工程師透露,這兩束電線連接至控制飛機穩定器的電機,以操控飛機尾部的水平鰭片。當水平鰭片上推或下翻時,飛機可以做出爬升或俯衝的動作。但是,由於這兩束關鍵線路靠得太近,導致飛行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電路短路,從而使飛機存在失控墜毀的可能。
這名工程師說,一旦電線短路,如果飛行員沒有意識到問題所在並迅速應對,飛機可能會俯衝並墜毀,就像737Max客機飛控軟體的問題導致的兩次墜機事故那樣。
埃塞航空737Max失控墜機時的模擬圖。
有知情人士表示,波音公司已經上報了這個新的隱患,但仍在研究電線發生短路的可能性。至於是否需要將已經製造的約800架737Max客機上的線路分開,波音公司也沒有得出定論。
儘管波音公司表示,若要修復這個問題,工作相對簡單。但顯然,波音還是希望儘量不要改變飛機電路。這既是出於經濟因素和名聲形象的考慮,也是擔心在維修過程中造成額外的損失或埋下新的隱患。
2
這還不是波音在新年收到的第一個壞消息。
在過去的近十年,在與自己最主要的市場對手歐洲空中客車公司的較量中,波音公司基本都是毫無疑問的全球最大飛機製造商。但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波音被迫以巨大劣勢讓出頭把交椅。
737曾被譽為波音史上最成功的客機機型。
據悉,空客公司2019年共交付客機863架,而波音自2019年1月至11月僅交付345架飛機,不到2018年同期的一半,處於十年來最差表現。考慮到波音面臨的困境,全年的交付數量也難及空客的一半。
這是絕對意義上的慘敗。因為就在2018年,波音交付的飛機數量還能以806架勉強壓空客的800架一頭。
稍早前,在面向未來的載人航天和太空旅遊領域,波音公司也遭遇出師不利。
去年12月20日,波音公司「星際客機」飛船首次進行不載人測試飛行,計劃在21日與國際空間站對接,運送補給和設備,並帶回部分研究樣品。但在發射約1小時後,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即發表聲明表示,飛船未能進入預定軌道,只能提前返回地球。
「星際客機」飛船首發失利。
早在去年3月,競爭對手Space X的「龍」飛船已成功進行不載人測試飛行,與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後返回地球。
面對新興科技公司的競爭,工銀公司原本主打的就是可靠性這張牌。而且,「龍」飛船在後續試飛中發生的爆炸事故原本給波音提供了樹立品牌的難得機遇。
但是,波音還是沒有把握住。
3
為了扭轉頹勢,波音公司去年12月23日炒掉了執行長米倫伯格,董事會主席卡爾霍恩將於本月13日繼任。
但是,風水不是說換就能換的。就拿米倫伯格來說吧,他是主動辭職也好,還是被炒魷魚也罷,這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米倫伯格據信可以拿到總額2650萬美元(約合1.78億元人民幣)的遣散費——這相當於兩起737 Max空難遇難者家屬所獲賠償金14.45萬美元(約合101萬人民幣)的約183倍。
懸殊的數字差距,無疑令遇難者家屬十分不滿,也不利於波音重塑自己的公司形象。
可以預見,即將上任的卡爾霍恩的日子也不會太好過。目前,波音外有世界各地航空公司因737Max停飛而發起的索賠,內有客機層出不窮的新毛病。
就在不久前,737Max的「心臟」——發動機,還被發現存在容易遭受雷擊的問題。這是由於在組裝客機時,波音工廠為了方便安裝,自行將發動機外殼上的面板磨平。但是,這層面板卻塗有保護髮動機免遭雷擊的塗層。
上個月,在波音工廠組裝清洗中的737Max客機。
雖然波音已經開始解決這一問題,而且這也不是飛機設計上的問題,卻將波音長期存在並導致空難發生的毛病再次暴露出來——為了追求生產效率和利潤,不斷外包工作,不斷壓縮工序,致使管理和監督出現巨大疏漏。
卡爾霍恩能解決這些問題,重塑波音的文化與形象嗎?我們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他做不到,波音這家「巨無霸」或將就此一蹶不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WudfW8BMH2_cNUgIAa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