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的女演員」郝蕾:不貪名,不貪利,只貪愛到什麼都不貪

2020-05-27     生活愛著阿梅

原標題:​「被低估的女演員」郝蕾:不貪名,不貪利,只貪愛到什麼都不貪

「最被低估的女演員」郝蕾:不貪名,不貪利,從只貪愛到什麼都不貪,一心只演戲

近日,久未出現在大眾視野的「文藝片女王」郝蕾,帶著她的新電影《春潮》再次回歸。

「你和母親的關係,決定了你和世界的關係。」海報上德國心理學家海靈格的這句名言,直接點名了影片的核心——母親和女兒。

電影圍繞一家三代(母親,女兒,孫女),兩對母女的關係展開。

金燕玲飾演的母親,在外積極正向,熱情洋溢,回到家裡卻陰晴不定,時常對女兒進行各種指摘。

對此,為了不加劇衝突,郝蕾飾演的女兒大多數時候都是沉默以對,或暗中回擊。

雖然都是表達近幾年熱議的原生家庭這個主題,但影片並沒有採用電視劇里誇張的呈現方式。

而是通過對日常生活的刻畫,在雞毛蒜皮中揭露出一個家庭的暗潮湧動。

電影最後,在郝蕾長達近8分鐘的獨白里達到高潮。

母親病倒,躺在床上不省人事。

一向沉默寡言的郝蕾望著窗外,終於一股腦兒地吐出了40 年來被壓抑的心聲。

這一段既是全片的高光點,也是郝蕾演技的爆發點。

沒有所謂炸裂式的演技,郝蕾只是用含蓄克制、冰裂無聲的表演為角色賦予了更豐富的解讀空間。

影片上線後,迅速登上熱播榜單,關於郝蕾的討論也話題不斷。

不論是專業人士,還是普羅大眾,大家對其的一致評價都是: 郝蕾,中國最被低估的女演員。

01

郝蕾從小的夢想就是當演員。

上中學的時候,她就正兒八經地讓同學找自己簽名,否則以後出了名可就簽不到了。

然而,當時沒有人把她的話當回事,都只認為她痴人說夢。

直到郝蕾15歲考上長春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18歲考入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大家才回過神來,原來,這小妮子是真的有那股勁兒。

1997年,還在讀大二的郝蕾和李晨搭檔,拍了第一部電視劇《十七歲不哭》。

劇中,郝蕾飾演的楊宇凌個性直率可愛,敢怒敢言。郝蕾因此嶄露頭角,並順利開啟了演員生涯。

《少年黃飛鴻》里活潑奔放又港味十足的十三姨。

《少年天子》里被慾望摧殘而充滿戾氣幽怨的皇后。

都讓人印象深刻。

彼時,郝蕾的事業正處於上升期,按照當時的勢頭,只要她踏踏實實地演下去,足以成為炙手可熱的華語影壇一線明星,可她卻偏偏沒有。

郝蕾選擇了突破和挑戰自我,出演婁燁的《頤和園》。

但是,這部電影在2006年因為未過審查就參加了國外的電影節,婁燁被處罰「5年內禁止拍片」。

郝蕾則因為全裸大尺度鏡頭,被迫在大螢屏上停滯了3年,期間只能拍一些質量參差不齊的電視劇。

《頤和園》成了郝蕾演藝生涯的轉折點,讓她很長一段時間都沉浸於文藝片。

後來,結婚生子後的郝蕾也拓寬戲路,變得越來越接地氣,出演了《 情滿四合院》《浮城謎事》《親愛的》等影視。

縱橫演藝圈20多年的郝蕾,貢獻了不少佳作和教科書級別的表演,但卻獲獎寥寥。

迄今為止,最拿得出手的獎項也只有一個「金馬獎最佳女配」。

雖然都是演技派,但在知名度上卻遠遠不及孫儷、章子怡等女星。

因此,很多人都替郝蕾感到遺憾和惋惜,然而,郝蕾本人對此卻沒有什麼特別的執念。

她不在乎名利,只在乎是否能拍好戲。

2010年,郝蕾憑藉《第四張畫》獲得「金馬獎最佳女配」時,她並未到場領獎,因為當時她正在排演孟京輝導演的話劇。

本來導演準備協調時間讓她去參加頒獎典禮的,但郝蕾認為既然已經進到角色里,就不能輕易走出來,而且還有那麼多人在等著話劇上演,不能讓觀眾失望。

因此,在領獎和演戲之間,郝蕾選擇了後者。

事後,有記者問她沒去現場領獎會不會遺憾,郝蕾卻回:「反正獎都拿到手了,有啥遺憾的。」

02

毫無疑問,郝蕾是狂的,就如年少時一樣,她總是語出驚人。

比如,談及一些演員自以為是的「炸裂式演技」,她直言那不過是一個戲劇學院大二學生就應該做到的,沒什麼好炫耀,更不能成為標杆。

比如,她曾說,我要當女藝術家,這輩子只做一件事,就是演戲,我要讓我的名字出現在表演教科書里。

比如,因為不喜歡炒作和曝光,主持人問她,你的代言好像不多,它會不會損失你作為演員接片的機會?

郝蕾坦言,當然會,人家會覺得你沒有商業價值。

當然,郝蕾的狂也不是無知的狂妄,而是長期在表演里浸淫出的狷狂。

跟婁燁合作時,這位「永遠的老師」在拍攝時一般不會跟演員討論要怎麼去演,甚至也不會告訴對方哪裡演得好或者不好,通常只是說一句「再來一遍」。

這種方式能極大地釋放和激發出演員的潛能,但對演員的悟性要求也極高,演員必須要一遍遍地去感知和挖掘自身。

最多的時候,郝蕾一個鏡頭拍過47條。

不過,所有的辛苦都沒有白費,與婁燁的合作,便成就了郝蕾「文藝片女王」的稱號。

此次在《春潮》里和金燕玲老師合作,拍攝期間,兩人交流的話加起來不超過50句,因為「大家都是職業演員,沒有必要商量怎麼去演,而且這種戲也不是靠商量就能演出來的」。

正是對表演有著高標準嚴要求和深體悟,郝蕾才能在被問到「為什麼女性電影故事都那麼苦」這種人生疑惑時,給出一針見血的回覆:

生活比電影還苦,生活對人的折磨,特別像一個小細刀在刮你,而不是上去直接捅你兩下。

出道20多年,雖然名利和咖位遠遠配不上實力,雖然因鮮有曝光而損失接片機會,但是人生本來就有舍有得。

郝蕾具備成為一個明星的所有條件,但她選擇成為一個演員,踏上一條更艱難和寂寞的道路。

我們在惋惜和慨嘆之餘,也應該尊重和祝福,願以後的演藝圈,所有的虛名浮利終究讓位於術業有專攻。

03

不管是女演員,還是女明星,提到她們總有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那就是情感八卦。

郝蕾也不例外。

她曾說: 「我不貪名,也不貪利,我貪愛。」

2001年,拍攝《少年天子》時,郝蕾與鄧超因戲生情,情到濃時,兩人還一起紋身。

郝蕾曾稱和鄧超這段戀情是轟轟烈烈的,是她最驚心動魄的一段感情。

因為擔心失去愛情,一開始郝蕾拒絕出演《頤和園》。

但婁燁卻認定她就是主角余虹,並帶著劇組一直等待。後來,被婁燁的誠意和劇本打動,郝蕾還是接下了角色,也因此與鄧超分道揚鑣。

雖然分手後的郝蕾一度「很抑鬱,想過自殺」,也曾跑到鄧超的劇組大吵大鬧,但是走出情傷之後,她還是恢復理智。

兩人之間的差異太大,結局早已註定,而《頤和園》只是根導火線,有沒有這部戲根本不是主因。

2005年,拍攝《 密令1949》時,郝蕾遇到了她的第一任丈夫李光潔。

「我還真沒覺得他帥,算是長得比較有稜角。我覺得男人的內在更重要,他的長處是文化修養高,心智很成熟,這在年輕的演員裡面不多見。」

就這樣,被內在吸引的郝蕾與李光潔步入婚姻。

然而,結局卻以李光潔被爆出軌,郝蕾街頭痛哭,深夜3個多小時連發30多條微博,在輿論譁然中慘澹收尾。

2012年,郝蕾再婚,老公劉燁是圈外人,一年後喜獲一對可愛的雙胞胎。

郝蕾曾讓劉燁一起看那部讓自己備受爭議的《頤和園》,觀影期間,劉燁抽了5支煙,喝了4罐啤酒。

看完後,郝蕾問他的意見。只見劉燁含著眼淚看著她說:「我可以不評價嗎?」

郝蕾點了點頭,她覺得這是最好的評價了,也因此將劉燁視作「我靈魂的另一半」。

就在大家都以為郝蕾終於歲月靜好時,去年11月,郝蕾卻宣布:我與孩子爸爸的婚姻止步於幾年前,從朋友變成夫妻,從夫妻又變回朋友。

因為情路坎坷,郝蕾也曾強烈地抱怨,覺得對方太不珍惜,但後來她也明白,有時候其實是自己太過貪戀:「譬如我是一個湖,他是一個杯子,一個杯子只能盛下一個杯子的水,但我不行。我太愛你了,我必須把水全部倒給你,這時杯子自然會溢出來,同時杯子也有壓力。」

因此,後來在接受採訪時,郝蕾便說:我現在覺得人越長大,越學習了很多的東西,最後在練習的一定是「什麼都不貪」。

從曾經的貪」到現在的一無所貪,郝蕾活得越來越清醒和洒脫。

某種程度上而言,一個人對愛情的態度,也反映著他對人生的態度。

願我們都能在世事沉浮之後,如郝蕾這般,覓得自洽與自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UmiV3IBiuFnsJQV6is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