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創業》長春電影製片廠於1974年出品。
· 導演於彥夫
· 編劇張天民
· 領銜主演張連文 、 李仁堂 、 陳穎 、 朱德承 、 宮喜斌 、 章傑 等。
· 《創業》,是一部描寫、歌頌石油工人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好影片。
· 該片真實地再現了中國石油工業創業時期的艱難和油田的風貌,反映出 艱難 多舛而又轟轟烈烈的創業史。電影劇情 以20世紀60年代初開發建設大慶油田為背景,展現工人艱苦創業精神為主題的故事影片。
1975年春節的大年初一,《創業》在全國各地上演。影片塑造的英雄人物,所表現出來的自力更生、發憤圖強、不信邪、不怕壓的豪邁氣概,深深感動了廣大觀眾。
影片中主要人物的一些警句,如:「一個國家要有民氣,一個軍隊要有士氣,一個人要有志氣。」
「我們的會戰是在困難的時期、困難的地點、困難的條件下上馬的。」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要重視第一性資料,我們要為油田負責一輩子。」
「建設一支打不垮、拖不爛的隊伍。」
「國家沒有油,國家有壓力,咱們是國家的主人要分擔這個壓力。」至今讓人記憶猶新。
毛澤東批示《創業》編劇張天民的信
1975年7月14日,毛澤東對文藝工作作了批示:「黨的文藝政策應該調整一下,一年、兩年、三年,逐步擴大文藝節目。缺少詩歌,缺少小說,缺少散文,缺少文藝評論。對於作家,要懲前毖後,治病救人,如果不是暗藏的有嚴重反革命行為的反革命分子,就要幫助。」《創業》的編劇張天民,寫了兩封信,一封直接送毛澤東,另一封送鄧小平轉報毛澤東。他以藝術家的良心和無所畏懼的勇氣,說明了《創業》的創作過程。他在談到所謂寫真人真事時說:「劇中使用了一些某領導同志講過的語言,但這些話有的是從群眾中來的,又是直至今天還為廣大石油工人共同使用著的,怎麼能認為這些話是要宣揚某領導同志呢?」
毛澤東看到了鄧小平轉來的信,看過信以後,他調來了《創業》,分兩次看完了這部電影。當時在場的同志事後說:毛澤東看到某些鏡頭時,眼中噙滿了淚水。
7月25日,毛澤東批示:「此片無大錯,建議通過發行。不要求全責備。而且罪名有十條之多,太過分了,不利調整黨的文藝政策。」毛澤東在批示中還寫明:「此信增發文化部及來信人所在單位。
· 劇情簡介
1949年秋,裕明油礦工人英勇護礦,迎接解放,青年工人周挺杉決心甩掉"中國貧油"的帽子。
十年後,周挺杉鑽井隊以革命加拚命的精神,創造了新的紀錄,但中國石油落後的面貌仍未改變。專家工作處處長馮超推行修正主義路線,總地質師章易之被"貧油"論所束縛,無所作為。不久,北方草原上幾口油井噴油,周挺杉帶領鑽井隊來參加會戰,主張走民族工業發展的道路。但是,馮超和章易之不但主張走老路,馮超還用兩面派的手法製造障礙。
周挺杉帶領工人同志們以毛主席思想為指導,通過艱苦奮鬥,與馮超進行堅決的鬥爭。這時,蘇聯背信棄義,斷絕了油料供應,馮超又裡應外合,製造了停鑽和井噴事故。
周挺杉在油田黨委的領導下,揭露了馮超的反革命罪行,教育了章易之,終於為國家拿下了面積大、產量高的創業油田,使我國基本上實現了原油自給。
小叟申明:內容和配圖源自網絡,經編排整理。版權歸原作者,侵權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