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清明上河園、鐵塔!開封這些"國寶",同樣值得一看

2020-05-25     旅遊看河南

原標題:不止清明上河園、鐵塔!開封這些"國寶",同樣值得一看

儘管如今的開封,存在感大不如前,但作為首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開封的歷史文化底蘊卻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減弱。

這是一座有著4100餘年建城史和建都史的都城;

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軸線從未變動的都城;

也是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豫劇的發源地;

這裡名勝古蹟無數;

不僅有被譽為"天下第一塔"的鐵塔、中國著名的佛教寺院-大相國寺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有再現北宋繁華盛世的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清明上河園。

而除了那些被眾人熟知的名勝古蹟之外,開封這些少有人知的"國寶",同樣值得一看。

一、朱仙鎮木版年畫

朱仙鎮木板年畫,是中國木板年畫的鼻祖。

其源於民間,取材於世俗社會生活,經歷代手工藝人之手,展示出人們希冀五穀豐登、富裕興旺、和睦如意、平安吉祥、六畜興旺等美好的生活願望。

據記載,北宋時,宋都東京盛極一時,各地的商人紛紛湧入京城。而龐大的市民階層促進了世俗文藝的發展,活躍的世俗文藝又給年畫的創作提供了豐厚的土壤。再加上當時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更是將木板年畫的發展推向了一個小高潮。

北宋末期,由於金兵入侵,京都淪陷,繁榮的市民文化逐漸蕭條,東京城裡的木板年畫業也遷到了東京城外的朱仙鎮。

直至明清時期,朱仙鎮因為河道四通八達,成為中原的商業重鎮,而木板年畫的繁榮也也隨之恢復。至今,在朱仙鎮周邊的大小村莊,仍有不少的手工藝人製作生產。

2006年,朱仙鎮木版年畫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代表性傳承人為郭泰運、任鶴林。

二、汴京燈籠張

汴京燈籠張,為開封著名彩燈製作世家,最早為清末藝人張泰全的絕技,至今已傳承七代兩百餘年。

據資料顯示,張泰全少年拜師學藝,在書畫及裝裱方面造詣頗深,青年時代便成為開封城內製作彩燈的能手。當時官府門前高懸的宮燈及府內懸掛的各種彩燈,大多出自張泰全之手。

而傳統作品原料主要使用紙、布、綢、緞、絹、竹、木等材料製造,經過扎制、合褶、著色、整理等流程完成。後來在歷代的傳承與發展中,又將多種藝術融為一體,並實現了傳統制燈技藝與現代科技的完美結合。

由於在傳承我國傳統的民間工藝花燈製作方面貢獻突出,2008年,汴京燈籠張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擴展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為張俊濤。

三、撂石鎖

撂石鎖是武術功法運動的一種,也稱為"石鎖功"。

據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公開資料顯示,習練石鎖時要求發力科學,眼力靈敏,身體靈活,手感到位,要做到"高、飄、穩、活、巧",從而達到完美的效果。其不僅有助於培養毅力膽識,增強肢體協調能力,長期習練還可以修身養性、益智強身。

據記載,撂石鎖產生於唐宋時期,元代以來為開封回族子弟所喜愛,他們習武必練石鎖功。到了清道光年間,以東大寺為中心的回族練武習藝熱情高漲,撂石鎖項目也得到了很好的繼承發展。

2011年,撂石鎖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代表性傳承人為沈少三。

此外,在開封還有幾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因文章篇幅有限,下篇小南再接著給大家介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EdvS3IBiuFnsJQVCh5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