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全民互動知識直播答題活動《頭號英雄》正式上線。開播首周,與央視新聞、人民日報、新華社、人民網等媒體機構的專場合作,也讓大家看到了一個更具「濃度」與「厚度」的直播答題。
「各位觀眾晚上好,今天是12月14日,農曆十一月十九,歡迎收看《歷史上的今天》,這是在網絡端直播的《新聞聯播》的一個欄目。」
當熟悉的聯播旋律響起,伴隨著央視主播康輝的開場白,在西瓜視頻直播間的觀眾可能都以為走錯了片場。當晚的直播內容並不是《新聞聯播》,而是由康輝主持的「《頭號英雄》全民互動知識直播答題活動——央視新聞專場」。在這場專場中,康輝用12道題邀廣大網友一起感受知識的魅力,吸引了大量粉絲網友參與。當晚專場同時在線人數突破88.8萬,共有94771位英雄順利通關……這場直播也拉開了《頭號英雄》流量沖頂的序幕。據悉,活動上線首日整體參與數達到166萬人。
12月14日,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司指導,西瓜視頻推出,抖音、今日頭條聯合出品的全民互動知識直播答題活動《頭號英雄》正式上線。除了首日與央視新聞聯袂打造的「《新聞聯播》里的2019」主題專場,《頭號英雄》首周還相繼攜手中國扶貧基金會、人民日報、新華社、人民網總共推出了五大特別專場答題活動。
作為西瓜視頻全新打造的知識互動直播答題活動,此次《頭號英雄》與媒體機構、公益組織等從主題內容到活動形式,實現了一次深層互動與融合。據悉,首周前四大專場答題直播上線後,亮眼的流量成績與新鮮的跨界玩法吸引了更多媒體與品牌對象紛紛尋求專場合作。
與主流媒體跨界互動,實現雙向賦能
《頭號英雄》以「知識創造價值」為活動理念,並希望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推動知識普惠。另一方面,主流媒體其實也一直在尋找更好的與年輕人溝通的方式。所以在此歲末年初的時機,《頭號英雄》專場合作既能夠對新聞信息進行回顧與盤點,也能互相賦能,向用戶傳遞知識的價值與社會正能量。雙方的合作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一拍即合。
在具體內容合作層面,《頭號英雄》與央視新聞合作的主題是「《新聞聯播》里的2019」,和人民日報合作的主題是「頭版里的2019」「新媒體之追夢2019」,和新華社合作的主題則是「記錄美好70年」。不同的主題立意,意味著不同的選題角度與答題設置。這既體現了主流媒體從不同維度對重大新聞事件進行梳理帶來的知識性,也體現了答題活動不同場次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在央視新聞專場的直播間裡,被觀眾稱作「語文課代表」的康輝,用一種輕鬆自然又不失專業嚴謹的風範,通過12道題目,帶領「同學們」(觀眾),在半小時時間裡再度「複習」(回顧)了2019年《新聞聯播》報道中的「頭號英雄」——他們是國慶閱兵儀式上身著「藍色貝雷帽,荒漠迷彩服」的中國維和部隊,她們是在世界盃上11連勝的中國女排,他們還是繞月探測工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幕後的大國工匠……一道道題目背後,都有震撼人心的新聞事件和感人故事,而在這些事件故事背後,一個個英雄人物躍然於題間,知識直播答題的意義也由此得以延伸。
「螢幕前的各位,如果用一個字或者一個詞串聯起自己的2019大事件,你會選什麼呢?」在主播陳銘結合自身經歷的一段引述下,12月16日上線的人民日報專場答題活動,便以年度關鍵詞為線索,對2019年人民日報頭版中的年度新聞看點進行了以點帶面式的側寫描摹。「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閱兵」「粵港澳大灣區」「北京大興國際機場」「5G」這些與百姓民生息息相關的題目,吸引了眾多網友參與,讓當晚人民日報專場在《頭號英雄》上線3天後,即創下114萬人同時在線答題的記錄。
而到了17日新華社「記錄美好70年」的專場直播中,主題設定的時間從「2019年」縱向延伸到了「70年」的更大維度,並將出題焦點轉向更加富有情感連結的三代人故事上:從爺爺奶奶記憶里的舊時光,到爸爸媽媽印象中的質樸童年,再到年輕人流行的網絡熱詞,各個年代的典型個體記憶串聯出美好的新中國70年。
通過這幾場特色各異而又內容翔實的媒體直播專場活動,《頭號英雄》上線首周成績也頗為亮眼。而傳統媒體在與《頭號英雄》這一直播答題節目跨界合作時,也基於各自屬性及特點,確立不同的主題方向和呈現形式,同時兼顧共同的知識競答出發點,在內容調性上形成融合統一的樣式,最終碰撞出不盡相同的互動火花。
用年輕態實現價值引領
「知識能創造什麼價值?讓《頭號英雄》告訴你。」
作為節目的基礎環節,在具體內容設計層面活動有著諸多考量,如何體現「知識創造價值」的核心主旨,如何將傳統媒體與《頭號英雄》這一新式直播答題形式相融合,做到既回顧新聞事件、傳遞家國情懷與正能量,又體現知識與趣味?
在題目台本設計層面,《頭號英雄》進行了更為網際網路化的嘗試與探索。在兼顧傳統媒體和互動直播答題的各自特點下,達到了傳遞價值和知識趣味並存的效果。
央視新聞專場一開始,康輝就用一道 「《新聞聯播》片頭中飄過的光帶不包括以下哪種顏色」的冷知識作為整場答題的「考前預熱」。雖然只是康輝和大家開的玩笑,但還是讓觀眾感受到從開始就透露出的趣味化表現形式。而在隨後的12道題里,康輝也呈現出了不同以往的輕鬆幽默的主持風格與觀眾進行互動。
同樣讓觀眾印象深刻的還有人民日報專場。文化名人陳銘跨界主持形成的反差效應,陳銘和果欣禹一問一答的雙主持模式下建立趣味看點,年輕化的提問設置等方式帶來的積極互動,也讓新聞信息以一種更加輕鬆的語態漸次展開,令觀眾在趣味答題中感受到了新聞知識的魅力。
而在突出知識背後的意義與價值的同時,《頭號英雄》也致力於搭建知識生態圈。從民生熱點到家國大事,從人文景觀到生活變遷,不同主題專場形成了各自知識體系,也從更大維度構成了《頭號英雄》這一涵蓋天文、物理、歷史、人文、常識等20個領域,近萬道題的內容智庫。與專業媒體機構的合作,對方在題目設置階段的深度參與,也協力專場活動定製出兼顧趣味性與信息價值的題目,讓更多有價值的內容知識獲得更加高效的傳播。
除了考慮內容層面的專業與嚴謹,《頭號英雄》此次在運營機制方面也著重強調活動的科學性和嚴謹性。《頭號英雄安全白皮書》的日常化規範執導,風控小組的審核與評估,題庫負責人對每期題目類型及難度比例的調控……這些都從技術層面保證了直播答題活動的安全與準確。
在寓教於樂中,挖掘知識的力量
追蹤溯源,網際網路端的答題類節目最早源於20多年前火爆電視螢屏的知識益智類節目。
無論是央視推出的《正大綜藝》《幸運52》《開心詞典》《三星智力快車》等合家歡式「爆款」節目,還是地方衛視相繼打造的同類型節目,這些曾經風靡一時的「國民級」答題類綜藝,都具備互動性強、寓教於樂的特點。
如今,從大屏到小屏,傳播渠道的變化讓知識類節目得以進一步垂直延伸。正是基於這樣的坐標和基礎,在融媒體時代,《頭號英雄》作為網際網路端再次出發的直播類答題節目,具備長足的發展空間。
2019年,西瓜視頻在知識和教育垂類內容上重點發力,推出諸多政策扶持優質短視頻科普創作者。在此背景下,平台上的教育品類日均視頻播放量已超過3000萬,科普、K12教育、高級教育等泛知識領域創作者超過兩萬名,並湧現出了李永樂老師、表象的本質等代表作者。此次由西瓜視頻推出的《頭號英雄》也堅持以」知識創造價值「為核心,在與媒體的合作中從各方面保證內容嚴謹權威與正向價值傳遞。
以直播互動的形式讓知識傳遞變得更加高效,是《頭號英雄》的最終訴求。能夠看到,通過復活卡、超級復活特權、寶箱等功能,以及後續還將上線的更多新穎玩法,以及題目不同難易程度和趣味性設置等答題機制,《頭號英雄》在增強觀眾參與度和接受度的同時,也在「趣味」互動中更好地傳播了知識,讓受眾感受知識帶來的「英雄時刻」。
「在這裡,我們見到了科學家、軍人,也見到了優秀的運動員、教練員,今天我們在頭號英雄答題得到的,不僅僅是獎金,還可以得到很多啟示。」正如康輝在央視新聞專場直播收尾時所說,「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生活領域中的頭號英雄。」
-END-
作者丨雨天
編輯丨雨人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