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題材「出新」、融媒傳播「爆款」,這場論壇探討了方法論

2020-12-17     文娛頭版

原標題:重大題材「出新」、融媒傳播「爆款」,這場論壇探討了方法論

復盤2020年紀實影像,有太多故事要講。

2020年國家大事要事不斷,紀錄片人用鏡頭見證著大時代中的故事;2020年也是媒體融合邁入縱深化發展的一年,廣電機構的新媒體產品搖身一變走紅網絡,融媒發展趨勢影響著紀實內容生產……

12月16日,在第十八屆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上,多位創作人在「紀實影像中的2020」活動中圍坐一起,對2020年進行回顧與總結。

0

1

在「守正出新」中探索重大題材新表達

中國紀錄片人的2020年,有三個重要創作主題:抗擊新冠疫情、決戰脫貧攻堅、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因此,今年湧現出諸多聚焦主題主線的紀錄片作品。

《中國醫生戰疫版》以時間線推進,記錄從新冠疫情爆發到4月底醫療隊凱旋期間,武漢醫護群體的戰疫故事。該片導演張建珍分享了創作故事:「我們更多從微觀角度切入,比如片中對南寧鼓樓醫院副院長的採訪,讓他談談對抗疫『戰友』們的感情,這些細節很觸動人。」在創作手法上,《中國醫生》也嘗試了一些新的表達方式,比如開頭採用了說唱等新穎方式,吸引了諸多年輕觀眾。

對於脫貧攻堅這一重要的時代命題的創作,主創們也各有看法。

如何講述真實的脫貧故事?《2020我們的脫貧故事》選擇以純紀錄片的方式,把脫貧攻堅中的故事和過程真實記錄下來,為後人留下中國減貧運動的真實影像。「通過紀錄片可以看到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物他們做同一件事情,讓紀錄片帶有影像和檔案的價值。」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影視劇紀錄片中心紀錄片項目部副主任史岩說。

扶貧故事如何「落地生根」?「拍攝好一部真正有生命的紀錄片,首先第一個要素是『真』」,《落地生根》導演柴紅芳在現場分享了自己與團隊深入雪山下的村莊,「我們到這個村爬了六七個小時,我們團隊所有的器材、所有的人在2020年的前半年全部是人背馬駝到了村莊,蹲點式觀察、紮根了四年」。

歷時兩個半月打造出《英雄兒女》,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科教頻道節目部副主任閆東分享了自己「臨危受命」拍攝抗美援朝題材紀錄片的故事。

閆東說,「我們目標是在一個月內完成100位耄耋老人口述歷史的採訪,為這段歷史進行搶救式採訪。」從集結有軍旅背景的製作團隊,到「無死角式」搜集故事再到正式拍攝,他們在短短的時間裡採訪了101位志願軍老戰士,以人為切入點,講述了抗美援朝背後的點點滴滴。

0

2

融媒創新,探尋「爆款」方法論

隨著融媒邁入縱深發展,2020年國內紀實影像創作、傳播湧現出諸多新案例。

從中央新影集團發現紀實副總轉換到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娛樂副總,董浩珉在身份轉換中對非虛構類內容創作有了別樣的心得體會。

「在討論融媒體時,一定不能迴避新媒體技術如何在內容中進行應用。回看百年時間,每一次媒體內容的革新,都與技術關係緊密」,董浩珉以紀實互動節目《古墓派》為例說,互動技術對於平台的要求,以及對創作團隊的要求都非常高,應用到內容的前提是平台能夠支撐技術。

作為網絡視聽平台的代表,優酷紀錄片中心總監張偉以優酷在2020年推出的《幸福實驗室》《古墓派》等作品為例,分析了紀錄片在網際網路語態下的年輕化表達,並提出紀錄片可以不光是一個產品,更可以通過網際網路成為一個「社區」。

騰訊視頻紀錄片運營總監、企鵝影視紀錄片工作室總經理朱樂賢認為,IP矩陣是一大重點,「我們希望通過IP矩陣把節目帶動起來,然後形成持續影響力,組成一個節目帶。」

基於技術嫁接優勢,平台端如何賦能紀錄片傳播?

微博紀錄片高級合作經理詹涵以一組數據帶來了今年紀錄片在社交媒體上的傳播樣態:2020年,微博與業內86家平台機構、製作方合作,產出了298部作品的重點話題501個,熱搜129個。他以抗疫紀錄片《人間世》在微博上的熱點話題為例,分析了該片的「破圈」要素:「它能夠打動普通用戶的是什麼?是共情點,是非常細微、讓用戶可能產生情景再現感的一些場景。熱點都是因為有情感共鳴。」

主編:依梧

作者:Siberia

編輯:珊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LUomcnYB9j7PxaI7oKXB.html